关于护理手术患者实施温馨的手术服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关于护理手术患者实施温馨的手术服务

姚燕

姚燕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中医医院湖北襄阳441000)

【摘要】目的: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但麻醉和手术创伤也会加重病人的生理负担,导致并发症后遗症等不良后果。为了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工作质量,有效地减轻手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恐惧心理,保证患者情绪稳定,精神轻松,对保证病人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200例手术患者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并实施了人性化的“温馨手术服务”:1手术前:对病人的全身情况评估,是否存在增加手术危险性或使恢复不利的异常因素。开展术前访视,消除陌生感;提供温馨环境,消除患者的焦虑,使其获得安感;2手术中:保持环境安静,帮助患者放松身心;对患者微笑服务;加强术中交流,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3手术结束后:稳定情绪,关心鼓励患者,做好术后随访,总结评价效果。结果:“温馨手术服务”实施后,手术室全年综合满意度达到99.99%。结论:“温馨手术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缩短了手术时间,有效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提高了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患者需求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085-02

随着社会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已从“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者必须掌握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从而更好地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了有效减轻患者的恐惧,我们对手术患者实施了术前、术中、术后全程护理。于术前1天在病房、术中、术后进行个别访谈,了解患者需求。根据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的需求改进护理流程的措施,改变了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推出了“温馨手术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手术室护理模式历来较封闭,手术室护士往往因各种原因很少下病房,因而与患者缺乏有效交流。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1.2.1.1全面开展术前访视,重点了解与本次疾病有关或是可能影响病人手术耐受力及预后的病史。消除陌生感一般择期手术,在手术前去病房与患者接触,做好护理调查,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职业等,熟悉家庭、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情况;直接掌握其表面性格特征,观察其心理反应,患者提出的问题我们都耐心的给予解答,分析其心理状况,用患者能听懂能接受的语言,说明手术的意义,强调手术的重要性。手术本身是强烈的心理刺激,患者处于应激状态,手术室护士应做好术前访问和预期指导,使其入手术室便可处于安静状态。同时要了解患者的特殊需要,送上美好的祝福,这样大大增加了患者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减轻了患者入室时陌生感,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也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

1.2.1.2提供温馨环境,消除患者的焦虑,使其获得安全感手术患者对手术室环境均有一种陌生、恐惧和焦虑的感觉,当患者进入手术室,看到一个优雅、整洁、温馨的环境,通过感知能改善自身的生理功能,有利于生命活力的发挥,并对手术成功增添信心。我们通过对患者术前访问,使接受手术的患者感到被尊敬和关心,从而对医护人员产生信心,使患者一进手术室就产生温暖的感觉,从而从身心两方面为主动配合手术做好准备。

1.2.1.3听音乐帮助患者放松身心音乐辅助治病,我国自古已有之,明朝名医秦景明曾用“以戏辅药”的治疗方法。清代名医吴尚先曾说过“七情之病也,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剩于服药者矣。”根据英国剑桥大学声波学研究发现:声乐疗法,亦称娱乐默想治疗,音乐作为自然的旋规,从古到今不乏美妙的节拍,很容易进入人的心灵深处,使之调节心理活动,情绪稳定,达到治病的效果。为此,我们在术前准备间配置音响设备,播放音乐,当前台患者关腹时即将接台患者接入等待室,使患者从病房到手术室之间有一个短暂的适应阶段。患者聆听着优美的旋律,可减轻他们的紧张情绪,渐渐忘却了恐惧,通过音乐对调节循环系统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护士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完成静脉穿刺及所有准备项目,也有效的缩短了接台等待时间。

1.2.1.4对患者微笑服务由于工作需要,手术室护士要长时间戴口罩,患者入室时看到的是一个全副武装的“蒙面人”,而增添了几分钟恐惧和害怕,针对患者这种心理反应,在接患者及自我介绍时要摘下口罩,对患者微笑服务,将灿烂的笑脸绽放给患者,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减轻患者的恐惧。

1.2.2手术中护理

1.2.2.1保持环境安静

避免不必要的噪音,各项护理操作做到稳、准、轻、快,尤其在术中尽量减轻器械碰撞的声音。在患者听得见的地方,不允许喧笑,无谓的闲谈,对患者的病情不随意议论,对有些患者的一些不好的疾病,更不应该在话语中透漏出来,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的刺激。为患者创造一个既温馨又严肃的手术氛围。

1.2.2.2加强术中交流,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与其同在,身同其受”是对手术患者最有效的安慰。当患者被推进手术室,他对这个陌生的“白色世界”及对手术的恐惧心情会达到高峰。此时巡回护士要热情接待,用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安慰鼓励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说明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说明配合好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讲清麻醉的目的、可靠性的安全措施,说明医生高超的技术水平和多年的临床实践,让患者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使患者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并在皮肤消毒前,适当的遮盖患者身体暴露部分,减轻患者的不安。对非全麻患者,更应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用心的、温和的与患者进行适当的交流,抚摸患者的皮肤并注意保暖等,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平静而舒适地度过手术期。

1.2.3手术结束后护理

1.2.3.1稳定情绪,关心鼓励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的护理,仍要做到细心周到,尤其大手术患者,要亲自护送,护送时推车要稳,速度适当,并保护好各种引流管、输液管,搬运患者要注意保护切口等。一般手术患者都非常渴望得知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及手术效果如何,同时由于疼痛,躯体活动不自由等都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情。因此,巡回护士应主动将手术效果告诉患者,传达有利的信息,给患者以鼓励和支持。

1.2.3.2做好术后随访,总结评价效果术后随访有助于巡回护士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当患者知道手术室护士仍然关心他的术后恢复时,会很愉快,这种愉快的心情也能促使他早日康复。一般于手术后第二天随访,对特殊患者,亦可于手术当天或术后几天对此随访,查看患者有无手术并发症,并通过手术中麻醉清醒的患者对护理情况的描述,来评估护理效果。

2结果

实施“温馨手术服务”增加了手术室护士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品质。经过对全年200例术后患者随访,综合满意率达到99.9%,受到患者的好评,并形成良性循环,在手术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工作质量。

3讨论

温馨护理是一种整体的、具有人性化的有效护理模式,手术是一种应激源,常可导致手术患者产生比较强烈的生理与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如果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患者的治疗方案。手术室患者的流动性大,虽然患者在手术室的时间非常短暂,但这种特殊的时光会在患者整个住院期间乃至一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患者在手术室期间,要营造一种充分爱心、尊重、关心、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的文化环境,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疾病的恢复,达到了患者、护士和医生三满意的效果。给患者留下一段温馨的回忆。

参考文献

[1]7623钟月欢陈安琪陈满辉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生理与焦虑状态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0,40

[2]4814邓行爱郑辉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9,38

[3]707-7085黄沙燕薛容亮王小莉麻醉恢复期患者的人文关怀中国医学理论学,2009,16

[4]李丽萍感悟美国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中华护理杂志,20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