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马尔尼菲青霉病中医症状和证型临床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广西马尔尼菲青霉病中医症状和证型临床特点分析

韦进新欧健莫霞汤红丽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中医科广西南宁530023)

摘要:目的了解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的中医证型及不同性别患者中典型症状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6月_2014年6月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南宁站)患者80例。采集患者初次发病时的症状、体征及四诊情况,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证型和典型症状进行分析。结果80例PSM患者中湿毒内蕴型52例(65%),肾气虚型18例(22.5%),肾阴阳两虚型10例(12.5%)。典型症状按频率多少分布依次为:全身发热、瘀点瘀斑、皮肤丘疹、面色晦暗、大便稀溏、乏力气短、口干咽燥。患者舌质以淡白舌、瘀斑舌、暗舌多见;舌苔以白腻、黄腻、腐苔为主。脉象多表现为复合脉,以含有滑脉、弦脉的最多,其次为濡脉、数脉、沉脉等。结论广西PSM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以湿毒内蕴为主,其次是肾气虚型,肾阴阳两虚最少;中医症状中,男女患者表现最多的是全身发热,其次为皮肤丘疹和皮肤瘀点瘀斑。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病;中医证型;症状

马尔尼菲青霉病(penicilliosismarneffei,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marneffei,PM)引起的一种具有地域性流行特征的深部真菌病,主要在东南亚流行,我国以广东、广西多发。PSM易发生于免疫受损个体,尤其是艾滋病患者。该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91.3%[1]。PSM的发病与环境和患者生活密切相关,其中医症状和证型分布必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改变。因此,对就诊于我院PSM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了解近年广西PSM典型的中医症状及证型分布特点,为补充和完善现有的PSM中医辨证提供更多临床依据,同时指导选择适宜的中医临床Ⅱ级预防方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艾滋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艾滋病诊疗指南”的标准[2],所有病例均经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本院确认实验室确认。马尔尼菲青霉病诊断标准: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组织标本PM真菌培养或组织病理学发现PM。PSM中医辨证分型依据:气滞证、痰浊证、水停证、寒凝证、热证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一证候部分》[3]。(1)肾气虚型:乏力气短,胃纳不佳,小便频数,舌苔白或少苔,脉沉细或弱;(2)湿毒内蕴型:皮肤丘疹或者溃疡,可伴有瘙痒,毒火熏蒸可伴有烦躁易怒,发热,口苦口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3)肾阴阳两虚型:面色苍白,时冷时热,自汗盗汗,食少纳呆,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舌淡苔薄白或无苔,脉沉细无力或沉细数。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

符合PSM中西医诊断标准;病例资料完整;必要时愿意接受回访,配合收集病例信息。排除标准:同时合并其他引起机会性感染,如结核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病例资料不全;无法采集病史资料或已死亡的患者。

1.3一般资料

80例病例均为2013年6月—2014年6月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感染门诊及住院PSM患者,其中男58例(72.5%),女22例(27.5%),男女比例2.63:1;年龄20—65岁,中位年龄45岁,平均年龄(42.56±14.34)岁。

1.4研究方法

根据文献调研结果,《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PSM的中医症状条目,设计《PSM中医症状临床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初次发病时的一般情况、生活习惯、家族史、病史、体格检查、既往史、辅助检查以及3种辨证分型中典型的单症(包括乏力气短、瘀点瘀斑、皮肤丘疹、面色晄白、大便稀溏、口干咽燥、身体烦热),研究员须是经过中医科和感染科专业知识统一培训,并掌握调查表的全部内容等,必要时研究员利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准确收集并记录患者信息,结合患者病历资料和辨证标准进行初步辨证,每份问卷(病例)最后须经高年资中医师(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审核。

2结果

2.180例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分布情况(表1)

根据PSM患者初诊的体检情况及四诊资料,依照中医辨证将80例患者分为:80例PSM患者中肾气虚型18例(22.5%),湿毒内蕴型52例(65%),肾阴阳两虚型10例(12.5%);男性患者中以湿毒内蕴型最多(65.5%),其次是肾气虚型(20.6%),肾阴虚患者所占比例最少(13.7%),女性患者的辨证分型与男性相似。

3讨论

PSM呈明显的东南亚地区分布特点,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患者,PSM在广西是艾滋病的常见并发症。PSM可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艾滋病病人由于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极容易发生播散型感染[5]。绝大多数为播散型感染,局限型感染极罕见。PSM可累及2个或2个以上脏器,主要包括血液、骨髓、肺脏、肝脏、腹水及皮肤等。由于侵犯多个系统,PSM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经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多数轻微,胸部影像学异常多见,容易与结核、淋巴瘤、肺孢子菌肺炎(PCP)等机会性感染相混淆。血液系统常表现为中~重度贫血、淋巴结肿大,需与淋巴瘤相鉴别。消化系统一般表现为纳差、肝脾肿大、轻~中度肝功能异常,常被误诊为病毒性肝炎。典型皮疹具有一定诊断意义,发生率也较高(55.44%),但需注意和隐球菌感染、组织胞浆菌病、传染性软疣鉴别。绝大多数患者有发热、网状内皮系统损害、贫血、x线发现类似于肺结核样的肺部损害、皮疹,且皮疹尤具有特征性,可为首发或唯一症状,这也与国外文献报道相一致[6]。白细胞计数可升高、减低、或正常,不同患者间差异较大,故本指标对诊断帮助不大。本病病势凶险,死亡率较高,故提高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已刻不容缓。

PSM并无相应的中医病证名,且属于AIDS的终末期,把PSM的中医临床症状归纳分析,定位定性掌握病机,便于辨证施治。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PSM中医的证候主要为发热、乏力、消瘦、面色萎黄、纳呆、腹泻、腹部包块、瘰疬肿大等。其病位在脾,后期伤及肾,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或阳虚,标实为湿、热、瘀。

从临床证候表现看可以发现PSM初起低热或身热不扬、头身困倦、胸脘痞满、苔腻、脉滑等及其演变比较符合湿邪为患的特点。在长期患病中多见咳嗽、泄泻、口糜、各种皮疹斑疹、溃疡流水、发热、口粘等皆与湿热毒邪的特征相合。所以推测PSM的中医特性也是以湿为主,湿毒是其发生发展及演变规律的病理基础[7-9]。湿性黏腻,缠绵不愈,日久则导致脾失健运,形成脾虚湿蕴证。患者舌色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淡红舌、淡白舌和红舌;舌质出现频率较高的有痿软舌和齿痕舌;苔色出现频率较高的有白苔和黄苔;苔质出现频率较高的有厚苔和腻苔;脉象出现频率较高的有数脉、弦脉和细脉。根据症状、舌象和脉象分布规律分析其病机,提示本病以虚证及虚中夹实证为主。

因为本病的发生和形成,主要还是感染了外来的艾滋病毒及PM(可称为“疫毒外侵”)。疫毒潜伏于内而不断繁殖,则暗损营血,渐耗正气,逐渐酿成邪盛正虚之败势,以至于邪毒壅盛,内犯脏腑;正气衰微,则内外诸邪更得以加重感染之机会,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日久终成邪毒泛滥,五脏虚损,气血津液耗尽,阴阳离决而亡。故笔者认为该病病机之关键还是正虚而邪盛,中医治疗大法当以扶正为主,兼顾祛邪。即使后期出现明显的正虚证候,亦当以扶正与祛邪并重。

参考文献

[1]LiyanX,ChangmingL,XianyiZ,etal.FifteencasesofpenicilliosisinGuangdong,China[J].Mycopathologia,2004,158(2):151-155.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24(2):133—144.

[3]朱文峰,王永炎.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7:8—8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8.

[5]SistoF,MiluzioA,LeopardiO,eta1.DifferentialcytokinepatterninthespleensandliversofBAI.B/CmiceinfectedwithPenicilliuminanleffei:protectiveroleofgammainterfemn[J].InfectImmun,2003,71(1):465—473.

[6]DuongTA.InfectionduetoPenicilliummarneffei,anemergingpathogen:reviewof155reposedcases.ClinInfectDis,1996,23:125-130

[7]刘爱华.谢世平.郭选贤等,艾滋病从湿热辨治临床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2)

[8]李致重,艾滋病机会感染治案2则(J),新中医,1995.27(12):14

[9]杨效华.姜良铎.郝瑞福.等,在东直门医院诊治首例艾滋病报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2):66

基金项目: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43149,201109047C);广西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