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饶顺虎

兴义市富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饶顺虎

摘要:在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情况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所发挥出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使用阶段,应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从而推动城市建设的安全、快速发展。文章围绕着城市建设中对施工技术该如何应用和管理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管理

1概述

近几年来,建筑业的产业规模及产业素质都在逐步提高,由此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不断提高。目前,有一些单项技术已经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尽管如此,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仍处于较低水平。所以,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就必须要依靠科技进步,将科学管理及大量科技成果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去。加强技术创新,这样才能使施工技术更上一层楼。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所涉及的一些技术问题

2.1混凝土中的问题

混凝土技术是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对于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更重视起混凝土技术,因为该技术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情况。建筑工程施工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目标就是混凝土的质量。很多地区在使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这样有利于环保,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运送混凝土的距离比较远,在此过程中必将会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在施工进行中,也会因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而造成振捣不密实的问题。

所以,要管理好混凝土,就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根据运送距离及时调整。不仅如此,还要控制好振捣间距,确保表面出浆,在密集处应采取人工振捣方式,振捣工具应选用带刀片的。同时还要注意下时间,一般要求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为宜。

2.2钢筋涉及的主要问题

目前,再生钢材被使用的现象比较明显,应用于很多建筑工程中,此类钢材因被使用过了,所以其抗拉强度根本达不到工程技术的有关要求。与此同时,再加上当前的钢筋生产厂商不规范,钢筋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不够,焊缝不饱满,不符合技术规范等问题相继不断出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不恰当的梁板的钢筋搭接,没有根据规定而错开搭接位置。有一些板底的钢筋垫块不足,板顶的钢筋马镫支撑不足,以上这些都是因为纵筋之间的距离太小,不便于混凝土进行浇灌。要管理好这部分质量问题,就必须要在施工现场建立审查制度,对不合格的钢筋停止使用。检查进场后的钢筋规格、数量、位置,最后遵循着设计图纸来开展校对工作。

3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3.1桩基础技术

(1)钻孔压浆桩技术

钻孔压浆桩在钻孔时采用长臂螺旋钻机,达到预定深度后由钻头的喷嘴向孔内高压喷注水泥浆,到没有塌孔危险的时候再停止。在孔内还应该放置一个钢筋笼,在此内可投放粒料至孔口,最后还要进行二次补浆,保证在孔内进行,当浆液达到孔口处便可以停止。此操作的优势是:无震动、无噪音、无泥浆。高压注浆所使用的桩体很密实,承载力强,经济适用。

(2)刚性桩柔性桩复合桩基技术

此技术是一种复合桩基技术,主要用刚性桩(如素砼桩)、柔性桩(如搅拌桩)与桩间土三者共同来承担基础荷载。刚性桩强度高,并且桩长较长,一般能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更深层,之后就可以调动深范围内土层的承载能力。相比较而言,柔性桩的可提高承载力,主要是针对较浅层土来说,柔性桩的桩长较短,能发挥出深层、浅层的承载能力。基于这一点,就形成了复合桩基。因桩材料具有较好的经济性能,由此可以充分发挥出土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会获得好的经济效果。

(3)预制小方桩复合桩基技术

该技术所承担的外荷载是由小方桩与承台下的地基土共同完成的,小方桩桩身截面边长为250mm左右,一般长细比能达到80左右。此外,为了能将桩侧面的摩擦阻力发挥出来,桩间距不可以小于5~6倍桩截面边长。静压法及锤击法可以用来沉桩,其中所需的施工设备比较灵活,适合于中小城市使用。

3.2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

(1)全站仪坐标法放样技术

全站仪的测量精度高,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高,所以被各类工程应用于施工测量工作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上述全站仪的独具优势均被坐标法放样利用起来,在施工工作及放样工作中可不必先准备大量的放样数据,由此全面提高了施工测量的效率,减少了差错出现频率。

(2)GPS施工测控技术

施工放样将施工控制网作为依据,精度高,并且测设中有诸多困难存在,GPS精密定位技术将这一问题彻底解决,保证了工作效率,提供多方面保障。在超高层建筑不断出现的状况下,以往传统的测控方法就无法满足要求,那么高层建筑施工就要优先考虑该如何完成高程传递、平面轴线控制、建筑构件的安装定位,保证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

(3)测距仪高程传递技术

以往我们所采用的是水准测量和悬挂钢尺的方法来解决高程传递问题,这些方法本身也存在很多不利之处,如:劳动强度大,耗费时间长,所得结果不可靠。而采用现代测距仪则会有很多优点,包括:精度高、观测快捷,在常用的测距仪基础上稍改动一下就能够顺利完成高程传递的测量工作。

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

4.1优化建筑工程整体管理制度

与工程施工有关的各类技术准则、要求和规范都要不断完善,健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职责,建立合理的责任制度。落实技术责任制是为了保证每个技术岗位都能有一个专门的技术负责人,从而有效防止责任不清问题的出现。此外,还要将技术交底工作落实好,并按照技术档案管理制度来执行。分级进行和管理技术交底工作,有领导、有步骤开展施工,施工图纸必须是经过审核的,否则不可以带进施工现场。对重点工程及项目要确保职工们心中有数,完成好施工技术交底。按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保管好技术档案,认真搜集、整理档案。

4.2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技术优化管理开展所需对策

做好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的技术准备,这主要是为了创造出更有利于开展施工的便利条件,使施工顺利完成,该环节的主要内容有:分析工程的特点、要求、进度,掌握好施工的一系列客观条件,以此为依据形成施工设计,制定出可行性的施工方案。在施工进行时,还要保证工作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效率。

(1)加强组织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所有参与到编写中来的人都要按照自身职责来开展工作,最后汇总,再将定稿进一步修改。

(2)统一规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及其基本内容、编写格式等,管理上要实现标准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内容为技术管理,工程单位的项目部要实现质量、成本、工期目标,就要对施工中的技术管理加大力度。

参考文献:

[1]梁斌.探讨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效率[J].经营管理者,2012年09期。

[2]黎国源.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07期。

[3]张瑞.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综述[J].无线互联科技,2013年09期。

[4]马雪峰.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