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煤矿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分析

林启祥

黑龙江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

摘要:社会对于煤矿等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只增不减,这种资源应用需求也给我国的采煤事业带去了极大的压力。采煤工作属于危险系数比较高的作业任务。在采煤工作开始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工作面进行处理,以此来确定各项作业数值的精准度。在处理工作面时,初次放顶这项任务极为关键,放项期间,必须要将各种工作面参数都加以精准统计。本文根据对采煤工作面的处理经验,对初次放顶工作环节中应用的基本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煤矿工程;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技术

采煤工作内容极为复杂,在正式开采之中,需要对工程的各个部分进行处理,通过处理工作可以确保采煤准备工作的合理性。在各项处理工作之中,初次放顶这项情况的处理工作极为重要,工作面从开切眼位置开始回采,当被推进到距离切眼一段距离之后,工作面的顶板会出现垮落的情况,工作面的首次大面积垮落情况被视为其初次垮落,在垮落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工作面安全事故,需要需要应用可靠的技术做好控制顶板的工作。

1初次放顶工作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监测方法

1.1安全隐患分析

如果初次放顶的安全防护工作没有做到位,就会导致采煤工作面出现以下安全隐患:

在回采工作面的过程之中,坚硬的顶板会随着工作面的变动而难以及时冒落,采空区域会形成悬顶情况,如果悬顶区域的面积大于规范中给定的界限,直接顶会生成大量的来压,而后会直接断裂,也会形成冒落的情况,进一步带来较大的安全性危害,工作面出现片帮情况,掉顶情况的发生概率也有所增加;断面通风工作也无法顺利进行,顶板冒落的情况会影响到被放置在工作面区域的设备以及工程支架,如果顶板悬空区域的面积过大,受到冒落影响而出现的冲击气流会直接威胁到采煤人员。

1.2监测方法

通过监测预报技术,可以对工作面在初次放顶期间的不良状况进行预测,可用的预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在工作面的恰当位置上安装监测仪表,借助综合性的分析技术来分析矿压的显现状况,还可以根据工作面位置的具体情况来建设会诊系统,同时应用规范化制度来强化工作面支护效果。

2初次放顶技术分析

2.1对顶板进行控制

严格遵守限定变形原则,对老顶与直接顶进行控制,避免其离层范围过大,使直接顶可以保持完整。加强直接顶的安全防护工作很重要,避免采煤现场出现因直接定破碎问题而发生伤人事故。

避免因老顶来压时冲击波冲击直接顶,造成比较严重的切顶垮面。这意味着采煤工作面必须从切眼推进就开始,提高初排支柱初撑力(大于90kN);同时要对支柱的根根、班班及时进行支护质量跟踪监测,使支柱的支撑能力得到保证,这方面内容是现场会诊的着重点。从煤矿多年的现场管理经验来看,对支柱有效支撑的能力做好保护主要是监控两个质量,管理三个环节,就是抓支柱维修的质量和支柱支设的质量,三个环节是指抓泵站压力符合规定要求,给底板软穿合适柱鞋,对初排支柱做到每一班进行二次的注液。只有保证支柱有效的支撑能力,才会使支柱在“承压限定状态”下开展工作,直接顶的位置被支架阻力的限定,顶板下沉量数值被限定在在支柱缩量值(压缩后的煤粉,人员鞋、帽等作为辅助性支护物缩量)与顶板允许的弯曲值范围以内,杜绝顶板破碎产生冒落事故。

在控制老顶时,需要在初次放顶阶段对其首次垮落情况进行预测,在推进工作面时,要充分考虑到直接顶的下沉问题,在预测老顶的变动时,需要对矿压显现的基本特点与规律进行参考。

放顶小组要根据预报再次组织开展现场技术会诊,有针对性的采取加强措施,按照质量标准的要求,在支柱齐全,保证它们有效支撑能力的基础上,使用特殊支护如丛柱、戗柱和戗棚等方式,来增强支护强度,发挥支架在老顶的“给定变型”状态情况下的支护作用,避免发生大面积的压垮,造成推垮工作面的事故,使老顶安全渡过初次来压阶段。老顶断裂垮落,煤壁前方承受的支承压力峰值向深部传递,采煤面及上下两巷的矿压显现逐渐减弱,采煤工作面开始正常推进管理的阶段,仍然需要继续抓好直接顶管理,防止局部区域冒顶事故发生。

2.2优化顶板管理技术

回采期间工作面顶板管理:加强设备检修,提高开机率,保证工作面推进度,确保工作面快速推进。生产中采用追机作业方式,移架时带压移架,移架后及时用护帮板护帮,局部若有片帮掉顶现象,抵车后及时拉超前支架支护顶板。工作面支架初撑力达到额定工作阻力的80%,泵站压力不得小于30MPa,使支架有较高的初撑力,减少顶板对煤帮压力,较好地控制住片帮、掉顶事故的发生。

支架管理液压支架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较差,生产过程中,严格控制工作面采向,对歪架及时采用支架本身的调架千斤顶和DZ~28单体进行调整,使支架顶粱与工作面顶板接触严密,迎山有劲;支架间做到不挤不咬,相邻支架间的错茬合理,架间空隙均匀,前探梁升起,护帮板与煤壁接实,严格控制端面距;端头支架易发生歪架现象,影响安全生产,对端头支架增设防倒千斤顶,确保支架处于良好状态。工作面规格质量管理严格按回采层位组织施工,采高控制在3.8m左右,保持顶、底板平整,回采过程中工作面支架带线作业,做到煤壁、支架、链板机成直线;支架垂直链板机、不歪斜。

过断层期间顶板管理:工作面属“三软”煤层,而装备的机电设备功率较大,过断层一般采用硬过法。过断层期间工作面煤岩结合部的顶板管理非常重要,同时存在较大难度。除了要进行正常的顶板管理方式外,要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控制采高,减少破顶范围及破顶量当工作面距断层面10m时,提前俯采或仰采逐步降低工作面采高,采高降到3.2m左右,进入断层带时,采高控制在2.8m以内。工作面上下出口与巷道保持一致,迅速擦顶移架,减少空顶时间。拉架时,先降后立柱,再同时降前立柱和移架,待支架移动后,立即将降柱手把扳回零位,使之擦顶移架。工作面顶板破碎段,拉架的错茬距离不小于15m,以此保证顶板的整体。断层影响范围内严格进行追机作业。

3结束语

初次放顶是采煤工作中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但是其出现顶板安全事故的概率也相对较大,直接提升了采煤工作的危险指数。而采煤人员可以选用科学合理的技术,对顶板进行约束,使工作面的安全性被增强。采矿人员在初次放顶工作阶段需要先观测工作面的基本矿压,根据矿压数值来预制观测结果,同时对工作面顶板加以强有力的管理,通过预报顶板受压情况也可以降低初次放顶工作的危险性,对工作面位置的单体支柱以及支架进行改进,将其支撑能力提升。从各个方面来预防顶板事故,营造安全采煤环境。

参考文献:

[1]张丁丁.(2017).煤矿综采工作面初次放顶顶板控制技术研讨.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11),185-186.

[2]刘会利,&冯彦军.(2017).锦界煤矿综采工作面水力压裂初次放顶矿压显现规律.煤炭工程,49(1),60-62.

[3]姜奇.(2016).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的技术管理探究.大科技(6).

[4]曾照凯,陈苏社,&冯彦军.(2017).水力压裂技术在综采工作面初放顶板控制中的应用.陕西煤炭(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