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效果评价

窦尧春1马祥江2

(1.中国人民解放军71887部队医院山东烟台265609;2.中国人民解放军蓬莱第二干休所山东烟台265609)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近三年收治71例复杂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1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康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相比对照组都更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术后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更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能有效降低手术创伤带来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创手术;复杂性阑尾炎;临床疗效

手术切除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最有效方式,但不同手术切除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有所差异,本文将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中,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共收治了71例复杂性阑尾炎患者,男43例,女28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71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平均年龄(43.9±2.5)岁,病理分型中坏疽型9例,穿孔型5例,脓肿型24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3d,平均时间(2.1±0.6)d,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7±2.8)岁,病理分型中坏疽型6例,穿孔型4例,脓肿型23例,发病至入院时间1-4d,平均时间(1.9±0.8)d,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给予单孔腹腔镜微创切除术,术前准备完成后选择脐窝正中做矢型切口,建立气腹后由切口置入腹腔镜,切除坏死阑尾前,将脓液和渗出液吸除,将脏器粘连组织间隙有效剥离,分离期间会有脓液或其他渗出物,为保证术野清晰要及时吸除脓液或渗出液,分离完成后将回盲部固定,常规切除阑尾后缝合切口[1]。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诊疗指标、康复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免疫功能、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机住院时间,通过比较上述指标评价患者康复情况[2]。血清炎性因子检测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反应了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功能指标,具体检测指标包括前CD3+、CD4+及CD4+/CD8+[3]。术后24h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VAS评分分为三个等级,轻度疼痛的评分在1-3分之间,评分在4-7分之间为中度疼痛,8-10分为重度疼痛。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二次手术、残端炎、切口感染、腹腔脓肿、盆腔脓肿、肺部感染及肠梗阻,通过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价不同术式的安全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医学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两组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及康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复发性阑尾炎是由于阑尾管出现坏死导致的阑尾坏疽,严重患者甚至出现阑尾管穿孔,进而诱发腹腔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将单孔腹腔镜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中,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微创手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更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手术,单孔腹腔镜微创切除术在复杂性阑尾炎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赖北平,李文平,钟翔.腹腔镜治疗复杂性阑尾炎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4):41-43.

[2]万里鹏,万鸿,吴安定.腹腔镜治疗伴有坏疽、穿孔及阑尾周围脓肿的复杂性阑尾炎的优势探讨[J].安徽医药,2015,19(5):946-947.

[3]贾成功,吴军,史传文.腹腔镜手术治疗复杂性阑尾炎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21(9):69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