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廊道植被结构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城市绿色廊道植被结构对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研究

马程伟方硕俞键

云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城市绿色廊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部分,关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为研究不同植被结构形式的廊道产生的温湿度效果,本文选取南方热带小城市勐腊县城为例,分析测试数据,结果表明乔灌草、乔灌木、乔木降温增湿效果依次减弱,降温最高可达1.1℃,增湿最高可达8.3%。

关键词:绿色廊道;植被结构;温度;湿度

城市绿色廊道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关系到城市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优劣。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大,热岛效应增加,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绿色廊道不仅减小了城市景观的破碎化,连接城市绿色空间,还能起到净化空气质量、降噪、遮阴、杀害细菌、改善城市气候等问题[1]。

通过文献查阅,不同城市绿地的植被类型,对空气温度、相对湿度的影响截然不同[2]。因此,本文将选取热带城市勐腊县城绿色廊道不同植被类型进行温度、湿度的定量研究,分析影响因素,为城市绿色廊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

本文以勐腊县城为例,选取县城中心和郊区的道路绿色廊道中两行行道树结构形式为测试点进行研究,并选取一块无任何遮挡的空地为参考点,记录日温湿度变化数据,对城市绿色廊道不同植被结构类型进行比较分析。

中心区。在道路绿色廊道大兴路上分别选取三个样本点进行测试,A1为大兴路的两行行道树(只种莲雾树);A2植被组合为乔灌木形式(莲雾树和满天星;A3植被组合形式为乔灌草形式(莲雾树、满天星、草地);A为在大兴路上选取没有任何遮挡的空地为参考点。

郊区。在新城环城路的道路绿色廊道两侧行道树选择样本点进行测试,B1为单一的行道树结构(菩提树)。B2植被组合为乔灌木形式(菩提树、九里香)。B3植被组合为乔灌草形式(菩提树、九里香、草地)。B为环城路阳光直接照射的空地为参考对象。

1.2研究方法

选取天气晴朗的时间段作为测试时间,对勐腊县城区内的两组样本点分几天完成测试,在2月1日—2月2日对中心区样本点进行测试,在2月3日—2月4日对郊区样本点进行测试,测试时间段均为晴天,不影响实验研究的正常进行。本次温度测试工具采用通风干湿计,湿度由通风干湿表获取。分别在样本点距离地面1m处安装测试计,从8点至18点,每小时进行一次温度读数,连续测试两天,并记录下来。通过实验测试数据,对不同植被类型结构的绿色廊道进行分析,比较各类型之间温湿度的差异,并找出其影响因素。

2测试结果与分析

2.1对空气温度的变化的影响

根据测试所得数据,对两组样本点温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在测试时间段8:00-18:00中,乔灌草结构温度变化较小,乔灌木结构变化小,乔木温差变化最为明显,和参考点(裸地)相比,都呈现出降低温度的效果,只存在调节差异的大小。

分别对两组测试点进行连续两天的温度计量,求取平均值得到,乔灌木组合对温度有一定调节作用,较参考温度平均降低0.63℃;乔灌草组合对温度调节作用最为明显,较参考温度平均降低了1.1℃。其中10点是温度上升最大的时刻,温度下降最大时刻在18时,各个样本点的最高温度都出现在17时前后,温度调节最明显时刻为13时,其间各绿色廊道发挥降温作用最突出,每天阳光照射强度最大为12:00-15:00之间。

城市郊区温度要略高于城市中心区大概3.1℃,是由于郊区绿化建设较少,大部分空地处于无绿荫遮挡状态。同样,城市郊区绿色廊道植被结构中乔灌草、乔灌木、灌木调节气候温度依次减弱,B3降温效果在1.03℃、B2降温效果在0.58℃、B1降温效果在0.39℃,总的来说,城市郊区绿色廊道降温效果要比城市中心区差。与城市中心区不同之处还在于中午12时为郊区空气温差最大时刻,而中心区温差最大为13时。大温差的滞后,更有利于人们适应温度的变化,降低居民不适度,在变季时候,适应温差变化,不容易染上风寒,这就是城市绿化所发挥的功能[3]。

2.2对空气湿度变化的影响

对两组样本点分别进行测试,城市绿色廊道中不同植被配置的空气相对湿度大小,变化幅度也各有不同。根据两天的数据统计,我们可以看出不同植被配置的绿色廊道相对湿度变化幅度也有所不同,没有遮挡的场地(参考点)相对湿度最低且变化最大,乔灌草组合形式的绿色廊道变化较小,湿度也较大。A3比点A相对湿度高出8.3%,A2比参考点高出6.5%,A1比参考点高出3.6%。A3日相对湿度差在18.3%,A2日相对湿度差在19.6%,A1日相对湿度差在27%,参考点A日相对湿度差在32.5%。所有的样本点在8:00相对湿度几乎相同,此后时间段由于植被配置差异,蒸腾作用差别大小,对空气相对湿度调节也不同。在8:00—18:00时间段内,随着温度的变化相对湿度成反比变化,在8:00—16:00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7时左右相对湿度开始回升。

数据表明,城市郊区绿色廊道相对湿度的变化与城市中心区大致相同,但由于郊区绿化建设不足,空地较多,导致空气湿度相对较低。数据显示B3、B2的相对湿度曲线变化大体一致,B3相对湿度较参考点高出6.6%,B2相对湿度较参考点高出5.7%,B1相对湿度较参考点高出2.9个百分点。B3日相对湿度差为25.3%,B2日相对湿度差在24.6%,B1日相对湿度差在29%,参考点B日相对湿度差为33.3%。

城市绿色廊道对相对湿度能够起到整体增湿的作用,但由于植被配置的差异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不同,乔灌草、乔灌木、乔木的增湿效果依次减弱,湿度变化幅度递增,对比参考点A和B,绿色廊道A的增湿效果明显,湿度差也有所缩小。

3影响城市绿色廊道温湿度因素分析

城市空气温度会造成不同的影响,比如小气候、温室效应等,城市温度的升高大多是由于过度开发城市土地,缺乏绿化建设,建筑绿色指标不足造成[4]。根据测试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绿色廊道不同的植被配置对温湿度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廊道不同的植被配置产生的降温增湿效果差别较大。其中,乔灌草、乔灌木、乔木的降温增湿效果依次降低,测试结果显示越复杂、丰富的植被配置所起到的降温增湿效果越好。

(2)绿色廊道植物物种的不同对降温增湿效果也有影响。生长较好、枝叶繁盛的植被影响效果较好,同时,植被的树高、树龄、叶片面积等都是影响降温增湿效果的原因。

(3)其他方面的影响。由于选取城市中心区和郊区作为测试点,城市建设、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是影响降温增湿的因素。城市中心区相对郊区人流车流较大,排放出的二氧化碳会促进植被的光合作用。绿色廊道周边绿地斑块的差异,也会影响降温增湿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宗跃光.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的廊道效应研究--以北京市区为例[J].生态学报.1999(2)

[2]李晶,孙根年等.植被对盛夏西安温度湿度的调节作用及其生态价值实验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2.2(6)

[3]李文娟.城市绿化的小气候效应观测[J].山东林业科技.2004.4

[4]陆小成,李宝洋等.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综述[J].城市观察.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