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景观绿化的交通特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5
/ 2

公路景观绿化的交通特性研究

徐列君

浙江子城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嘉兴314000

摘要:合理的道路绿化对能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不合理的道路绿化设计往往会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目前,对城市道路绿化安全评价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关于城市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不够全面,思考角度较为单一。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景观绿化;交通特性

一、公路工程绿化设计的原则分析

1、遵循一般原则

对于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因为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非常繁复,所以应当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因素进行设计。根据不同的建设要求,在设计过程中遵守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的原则,保证公路工程绿化设计的过程中,不会出现由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良因素所导致的绿化设计的不稳定。保证绿化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确保整体性能优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建设公路两边的绿化带的过程中,一般会强化人工草皮的种植和养护,合理的进行规划设计,保证不同颜色的植物和草皮能够有效的配合,不但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公路的美观性。在树木选择方面,公路绿化带一般选用的都是适合当地生长的中等树木,比如一些阔叶针叶的灌木和乔木,使之和草本和常青落叶类植物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混合搭配,在其中使用景观学进行设计,保证树木和草坪还有雕塑能够充分的结合和统一。

2、“环境保护”原则的贯彻

在进行相应的绿化设计过程中,要保证环境的保护原则得到落实,通过绿化来提升环境的保护效果。这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的设计过程中,确保能够有充足的绿化带进行种植,保证种植的植物多样性并且互相之间能够做到高低有序。一般在进行中央分隔带建设过程中,需要将种植的植物进行相应的分类种植,确保景观能够做到美观,相应的植物种植后有着一定的高度需求,一般灌木的高度不能超过1.5m,乔木的高度应当控制在2~3m左右,为了提升公路在夜间的行驶安全性,需要控制植物之间的距离,保证植物的生存前提下保证安全行驶。

二、公路景观绿化对交通的影响

1、引起眩光

眩光是指视野中由于不适宜亮度分布,或在空间或时间上存在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产生眩光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株距设计较大,二是绿化高度设计不合理,车辆较高时,无法对其发出的灯光起到遮挡作用,三是植物的成活率较低,植物死亡后失去遮光功效,株距变大,导致驾驶员的视线与对向车辆照射的光线与分隔带中轴线间的夹角不符合最小遮光角的标准。

2、造成交通混乱

路侧绿化带开口随意设置,导致行人横穿马路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没有在相应位置设置人行道、减速带等警示标志,驾驶员无法及时反应,经常造成交通混乱,诱发交通事故。

3、影响行车视距和视线

城市道路的几何线形比较复杂,车流量大,交通成分复杂,尤其是在交叉口等冲突点较多的地点,植物品种选择不当,绿化带高度和株距设计不合理往往会影响驾驶人员的视野,对其他车道上的交通状况难以把握,加大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风险。

4、影响驾驶员心理

合理的绿化组合可以帮助驾驶员减轻压力,提供更好的视觉质量,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在某些道路绿化设置中,绿化组合的节奏和韵律不合理,这样不但没有缓解疲劳,提高观赏性的作用,反而形成了强烈的刺激,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对驾驶员形成干扰,降低驾驶员对道路信息的敏感性,延长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无法及时做出判断。

三、公路景观绿化的优化措施

1、重视绿化设计方案的完善

由于公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直线的方式,所以要结合这一特性,合理的设计其绿化方案,才能更好的体现绿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例如选用品种较少的苗木种植,再配上颜色多样的苗木点缀,在开阔驾驶员的视野的同时更有利于改善驾驶员的审美疲劳。

2、近远期效果实现的严格贯彻

为了保证公路建设工程中的绿化效果,需要在近期效果和远期效果之间进行有效的搭配,对于近期的效果会更加的注重。这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相关的设计过程中,能够结合公路的实际功能进行合理的种植,保证最终的绿化带形成后,能够有效的营造出一些遮蔽和防护功能,在此基础上保证夜间和白天的驾驶安全。同时在设计绿化带的过程中要考虑成本的投入,尽量保证生长比较快的植物选取,尽快的扎根存活。在对公路的两侧绿化带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建设过程时依靠中央分隔带的设置而建设的,保证这一片的植物的生长高度和状态。确保在绿化的过程中使用的是合理的绿化手法,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在立交桥等交通要道,设计人员可以优先的选择城市内的园林进行相应的绿化,定期的对绿化带进行必要的修剪。

在城市公路的绿化过程中设计中,要大量的运用草坪进行防护绿化工作。保证绿化的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是经济的。草坪作为一种能够提升整体感官的绿化手法,因为其成本投入的低下,导致非常容易就可以控制。在当下的公路施工过程中,草坪对于整个绿化工程的建设都是重要的,先进的草坪种植方式是进行草籽的喷洒播种,这种方式能够进行大面积的草坪种植。在进行草籽的铺设种植过程中,要保证将收费站和服务区的位置排除。最后就是在公路建设的绿化设计中,绿色植物的选择和搭配问题,为了保证绿化的植物能够合理的布置,需要保证植物自身的生长和生存环境,再进行抗风沙和耐寒树种的分析,分析这些对于植物的影响,再决定选用植物。

3、兼顾公路的固坡和排水的要求

科学合理的公路绿化建设,必须同时满足公路的固坡和排水的两大基本要求,这样才能在保护路基,稳定边坡,维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正确的引导行车安全。所以在选择苗木种类的时候,应当选择根系发达,易于成活且便于管理的品种。

4、减轻视觉疲劳

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可有效改善人的不良情绪,缓解压力,使人放松。因此,丰富植物种类是促进路人安全出行的重要考量。建议适当增加低矮灌木、藤本植物及地被植物的应用丰富植物资源,如金钟、海棠、女贞球、三色堇等;增加观花、观色、观叶、观形、观枝等其他观赏类型植物的应用,调节行人情绪,如海桐、红叶小檗、银杏、枫香等;增加秋冬季观赏植物以形成桃红李白、郁郁葱葱、金桂飘香、寒冬腊梅的景象,如腊梅、桂花、南天竹等。同时在道路植物种植应分段栽植,2km~3km则利用地形变换树种,丰富路景,避免司机视觉疲劳。在整体布局过程中,充分考虑植物自身及植物与周边环境的调性,以便形成优美的视觉环境,从主观上提升交通安全系数。

结束语

公路工程的快速发展,要求公路绿化建设工程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所以要客观的分析公路绿化的利弊,积极的采取优化措施,才能确保公路绿化在美化环境的作用外,给人们带来更加安全的行车环境,更好的适应于公路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周乐.西南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视觉美学评价及优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

[2]吴超仲,张晖,毛喆,等.基于驾驶操作行为的驾驶员疲劳状态识别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8(4):162-165.

[3]肖代全,马荣国,李铁强.公路绿化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及改善[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8(1):163-168.

[4]陈芳.公路视觉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8.

[5]孙志勇.天津市道路绿地植物多样性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