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1

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刘智慧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第三医院

【摘要】目的:评价导管造影检查对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24例进手术病理证实的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导管造影钼靶照片表现。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乳腺造影钼靶照片上表现为:典型的充盈缺损,局部导管扩张;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性为91.6%(23/24);定位准确率为95.8%(23/24)。结论:乳腺导管造影诊断导管内乳头状瘤较为有效[1],结合临床特征及触诊检查,仔细操作,可提高诊断与定位的准确性。

【关键词】乳腺肿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造影检查

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导管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临床常以乳头溢液和乳房肿块为首发症状,有时乳头溢液是其唯一症状,溢液性质多为浆液性或血性液体,其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不易与其他疾病相鉴别。2013年-2015年3月我院共收治24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现将乳腺导管造影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4例患者均为女性,非哺乳期,年龄30岁-48岁。乳腺双侧发病1例,单侧发病23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病程长短不一,最短1周,最长半年。

1.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乳头溢液20例,乳头溢液合并乳腺肿块4例,可触及到的肿块位于乳头后方或附近,大小不一,质地坚硬,表面光滑,边界部分清晰,有1例出现乳头内陷征象。压痛4例,2例患者伴有乳房胀痛。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例。14例患者出现乳头血性溢液,2例鲜红色,其余为暗红,10例患者为浆液或粘液性溢液。

1.3方法2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手术前均使用意大利吉特数字钼靶X线乳腺机,选择导管造影拍摄乳腺侧、轴位片。造影方法:正确选择造影导管后,常规消毒操作区,将细钝针头轻轻插入造影导管开口处,进针深度为0.5-1.0cm,以患者无不适为限,缓慢注入76%泛影葡胺0.5-2mL,至患者有轻微胀感或造影剂自然流出为止,然后拔出针头,常规摄取该侧乳腺轴、侧位造影X线片,必要时加照乳腺斜位。

2结果

24例造影片显示,18例乳腺主导管或一级导管出现单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典型充盈缺损及近端导管扩张;大小约0.3-1.2cm,距离乳头约1.0-5cm,边界清楚,其中12例有杯口状改变。缺损呈虫蚀状和串珠样改变为5例,4例呈杯口状截断。5例表现为2级、3级以及以下导管多发细小的充盈缺损,1例为局限性囊状影。1例显示单纯导管扩张。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性为91.6(23/24)。

本组均手术治疗,24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1例病理提示导管上皮重度异形增生,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4例,其中提示导管上皮乳头状瘤样增生1例,除1例导管内有两个病变外,术中所见与导管造影钼靶片比较,均定位准确,准确率为95.8%。

图1左乳腺轴位左乳腺外侧乳导管扩张图2、3左乳腺轴位及侧位左乳头后方主导管内见充盈缺损影,边缘不规则—导管内乳头状瘤图4右乳腺轴位右乳腺内侧主导管截断,内见充盈缺损影—导管内乳头状瘤图5左乳腺侧位左乳头下方一主导管内见充盈缺损影—导管内乳头状瘤

3讨论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常见发生于乳腺大导管或扩张乳管内的良性肿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乳头溢液,可为自发乳头溢液或挤压后溢液,部分可伴有肿块。溢液性质多数可为浆液性或血性溢液,多位于乳腺中部或乳晕附近,大小约0.3-04cm[2],质地硬,表面尚光滑,部分边界不清,部分患者伴乳腺增生病史。

乳腺导管造影检查是乳头溢液待查等疾病基本检查方法。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好发于主导管壶腹部、输乳窦与分支导管的交汇处[3],亦可发生于分支导管内。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可见乳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远端导管未见显示;或见导管内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典型充盈缺损,边界较清,或导管表现为扩张、迂曲;在断端或缺损区的近端导管则扩张,部分病变区出现类圆形和条索状的肿瘤影,此时与乳腺癌很难鉴别。

综上所述,乳腺导管造影虽尚不能对肿瘤进行定性诊断,但其仍是乳头溢液患者较有效、较准确的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平片不能发现的导管内病变,以及导管内细微结构和病变范围。乳腺钼靶选择性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和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3]。

参考文献:

[1]杜红文,张蕴.乳腺疾病影像诊断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8.

[2]鲍润贤,中华影像医学(乳腺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3-124.

[3]刘秀建,乳腺疾病X线诊断图谱.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