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31
/ 2

城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探究

张迎标

佛山市南海区国土城建和水务局里水水务管理所佛山528244

摘要:随着佛山市经济建设和城市进程的快速发展,佛山传统的水利建设管理模式与现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已不相适应,水环境的恶化已经成为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经过几年来的治水探索和实践,具有佛山特色的城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已初步建立。但长期以来,城市水利的建设管理投入模式单一,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极低,水生态得不到有效修复,影响着生存环境质量、威胁着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基于此,笔者基于城市水利建设管理理论和水生态系统的生态学理论,以佛山区为例,提出具有佛山特色的城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的对策措施,希望能为加快城市水利建设进程提供重要的保障。

关键词:城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对策

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洲中心,境内水系纵横交错,构成了独特的岭南水乡特色,对改善城市水景观、维持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相关数据可知,佛山市的水环境污染现状越来越严峻,水利建设管理遇到的管理体制不畅、缺水日益严重、水产业链割裂、水环境日益恶化等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刻不容缓。

1实施城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的优势

近十几年来,佛山市通过建设多座水闸、泵站,加固堤围的手段,为防洪、防潮、排涝、灌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长期以来农田水利、工程水利的建设管理模式下,佛山区面临的水问题依然严峻,而且日趋复杂,在城市水利建设管理进程中,由于历史和管理体制机制等原因,由此产生的种种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佛山市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中确定了城市水利建设模式,在思路上坚持生态水利与城市景观有机结合的科学发展观,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追求安全性和水利基本功能的建设模式,采取拓展水面、绿化布景、截污治污、建堤筑路等综合整治措施,展现城市水利的安全性、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和亲水性,使城市防洪工程与市政、环保、航运、旅游等综合配套建设,实现水环境的综合整治。

2当前水利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污水管网布局存在问题

铺设污水管网,是截污的关键环节。然而佛山市污水管网的建设并没有一个系统统一规划,管线布置凌乱,大部分地方或因历史、地理等原因不能接通,局部管道也因缺乏对传输上游水量的考虑,一直管径偏小。

2.2水资源环境治理相对滞后

由于佛山地区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大量居民临河而居,水利工程建设必将拆迁大量的临河违章建筑物,涉及面广,造成了征地拆迁等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阻碍了水资源环境治理的顺利开展。一方面,工程施工难度大,如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施工盲点多,协调处理的问题多等;另一方面污染源控制难度大,佛山市随着经济的起步,轻工、造纸、电子、食品、化工、印染等企业纷纷上马,外来务工人口也急剧膨胀,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成倍的增长,导致河涌水质下降,枯水时期更出现发黑发臭现象。

2.3系统管理水平不高

佛山在近年来新建、重建了大量的江海堤围和水闸泵站,初步构筑了保障水安全的防线。然而,一方面,由于管理机制等原因,长期以来,佛山水利工程设施普遍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表现在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主体不明确等。

水利信息化程度不高,佛山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速度迅猛,但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城市水利建设管理现代化的要求。现有的水位、雨量观测站点少,观测资料不系统;河涌、水闸、堤防、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资料不全;也缺乏常规动态的水质监测资料;另外,水污染监测网络尚不完善,目前,佛山只有少量水道设立了水质监测点,因为,城区内河涌的水质情况较难准确把握。

3建立水利建设管理模式的对策措施

目前,佛山对河涌综合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任务。计划用10年基本完成全区河涌综合整治工作,实现“堤固、水清、岸绿、景美、面洁”的河涌整治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佛山市在治水过程中要克服如规划协调不足、工程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3.1加强规划协调

按照佛山打造岭南水乡典范的目标,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统一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积极做好河涌综合整治过程中的规划与国土、市政、环保、文化等部门规划的协调和规划统一。当前,环境已经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未来的城市竞争中将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佛山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市民群众对生活环境有了更高更严的要求,这些都对水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佛山水利、环保、规划、基建、旅游等职能部门要把水放到更高的位置予以开展工作。

3.2实施以水利建设为主线,城建、环保、文化、旅游配套的水环境建设

在开展佛山城市水利建设进程中,需要加强城建、环保、文化、旅游等配套工程的协调建设。特别是正在实施的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把城市防洪工程与环城河综合整治工程作为同一个工程项目进行同步实施,总的要求是以建设高标准城市中心河和城市防洪为目标,以河道综合治理为主线,以反映佛山水城特色为重点,通过清淤、砌坎、拆乱、布绿、建景、造路、设街等主要工程措施,把环城河治理建设成为集防洪、绿化、休憩、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清岸绿、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景色宜人的旅游线和休闲带。通过城市防洪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佛山城市防洪标准得到了显著提高,城市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治理,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的休憩、娱乐亲水空间,为城市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3理顺体制,科学管理

长期以来,佛山城市水管理存在着职责不清、条块分割现象,城市供水、防洪、排水及河道治理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较难统一实施水利规划和工程建设。因此,要顺利推进新时代的治水任务,需要对治水机构进行改革,建立专业的部门行使统筹、监督、协调等职能,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城市污水处理行业的行为,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制定完善的行业准入制度,对企业的运营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完善的企业在水质、安全、服务等监管制度,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引导和推进涉水工作运营管理的企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并鼓励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参与污水处理系统建设运行管理,制订相应的经营权管理办法,建立管理规范、良性竞争的市场运行管理新体制。同时,科学管理,要区别不同的水利工程类型,根据不同水利工程特点,实行不同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

4总结与展望

4.1总结

以上以佛山市为例,确立了合适佛山特色的城市水利建设管理模式的对策和措施,具体提出了要加强规划,重塑治水机构,理顺体制,科学管理,鼓励公众参与机制等,为佛山加快城市水利建设提供重要的措施保障。

4.2展望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除了要有可靠的防洪和供水保障以外,还必须要有良好的水环境和亲水景观,在开展城市水利建设过程中,往往对城市防洪、城市供水重视较多,对城市水环境的治理重视和认识不足。佛山市开展城市水利建设实践中,把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作为城市水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截污、拆旧、布绿、建园等手段,做到水质净化、河岸美化、管理现代化,把环城河建设成为环境优美、景色宜人的古城项链,建造水在城中,城在水中的水乡古城风景旅游线。

参考文献:

[1]涂集.关于水利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中国水利,2004(2):43-46.

[2]五超,王沛芳著.城市水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