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火罐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2

平衡火罐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肖艳张玲邵维徐业

肖艳张玲邵维徐业(昆明市中医医院综合科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平衡火罐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及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平衡火罐疗法,施于治疗部位取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风池穴、肩井穴等,并随症选取主穴加减相应配穴进行治疗,每周3次,6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每日1剂,15天为1疗程。结果干预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眩晕症状较前有明显改善,依颈椎运动负荷试验评定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火罐法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疗效显著且经济简便,值得推广。

【关键词】平衡火罐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中4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8例,年龄43~77岁,平均(63.5±7.6)岁,病程2~30年;对照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5~76岁,平均(62.1±8.3)岁,病程1~2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各项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头晕、耳鸣、恶心、头痛、颈痛等症状,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颈性眩晕诊断标准,且症状较明显。

1.3治疗方法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酌情给予静脉输液、口服止痛药、吸氧等治疗,按需给予中医传统治疗,如耳穴压豆、穴位按摩、中药足浴等,并嘱患者注意休息。治疗组采用平衡火罐疗法,施于治疗部位取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风池穴、肩井穴等部位,并随症选取主穴加减相应配穴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汤剂内服,每日1剂。

1.4操作步骤在保暖和遮挡患者的前提下,让患者取俯卧位,在背部两侧分别闪罐4个来回,一个从上到下,一个从下到上,然后取下火罐,用一只火罐的罐底沿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循行方向揉罐,用力均匀,揉罐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涂少量润滑油于背部,利用罐口将润滑油涂抹均匀,沿督脉及足太阳膀胱经的走向推罐3个来回,先走中间,再走两侧,火罐吸附的同时要考虑患者的耐受度,左右交替刺激,见其循行部位的皮肤潮红为宜,接着在背部两侧分别抖罐3个来回,抖罐时操作者速度要快,力度适中,避免用力牵拉,造成患者皮肤过度摩擦,并随时询问患者的感受,继而用纱布将润滑油擦干净,所有手法完成,留罐于大椎穴、风池穴、肩井穴及背部俞穴,火罐数量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灵活掌握,留罐5~10min,起罐后,先清洁皮肤并用热毛巾擦干背部及颈部,协助患者穿好衣服,注意保暖。告知患者治疗后不宜立即洗澡,并且出汗后及时更换汗湿衣服,指导患者饮食清淡,多喝温开水,注意休息。每周3次,6次为1疗程。

1.5观察指标根据颈性眩晕症状与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

1.6疗效评定根据颈性眩晕症状改善情况与颈椎运动负荷试验结果作为评定指标。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具体步骤为:要求患者分别连续进行最大限度的颈部前后屈伸运动30次(频率:1次/秒),动态观测并记录有无诱发症状。患者出现颈性眩晕的任一症状(如恶心、头颈痛、视觉障碍、血压升高、肩背痛及麻木等)即为阳性(颈椎前后屈伸运动10次以内出现眩晕症状为+++,20次以内出现症状为++,30次以内出现症状为+,30次以内无症状出现为-)【1】。

1.7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疗效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头晕、耳鸣、恶心、头痛、颈痛等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患者23例经治疗后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5.6%,颈椎运动负荷试验(-)8例,(+)13例,(++)2例,(+++)0例;对照组患者23例经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6.9%,颈椎运动负荷试验(-)4例,(+)9例,(++)7例,(+++)3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

3.讨论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通常与颈椎病有关,但不一定完全由颈椎病所致,其特点是眩晕多发生于头颈活动时。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其病因可能是椎动脉受压或椎动脉受刺激引起痉挛【2】。祖国医学认为眩晕症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体虚久病、失血劳倦及外伤、手术等病因,引起风、火、痰、瘀上扰清窍或精亏血少,清窍失养为基本病机,以头晕、眼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亦可发于青年人,可反复发作,妨碍正常工作及生活。西医认为:火罐具有提高局部血液供应,增加局部血液流速,增加局部血液氧气量,扩张血管,调整末梢神经,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机能,促进内分泌系统功能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平衡火罐治疗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中枢神经向应激态转变,起到调节和改善机体疲劳的作用。【3】中医认为:火罐有温经散寒,舒经活血,祛风除湿,行气通络,退热止痛,平衡阴阳等功效。平衡火罐疗法主要运用闪罐、揉罐、走罐、抖罐、留罐等手法,通过罐口对局部神经,背俞等进行牵拉,温刮,挤压,弹拨刺激毛细血管扩张、组织间隙自溶、组织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机体器官组织反应、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另外,火罐体内部的热量,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末梢神经的自我调节。平衡火罐通过以上良性刺激及火罐的温热效应,调理全身脏腑,疏通经络,从而收到良好疗效,平衡火罐配合治疗颈性眩晕,能达到活血化瘀,通窍活络,拔毒止痛,调和阴阳,有效控制颈性眩晕的发生和发展,使机体相应地恢复到平衡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中实,石东平,刘成刚等.颈椎运动负荷试验对颈性眩晕的诊断意义.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10):232.

【2】何及,樊东升,孙宇等.颈性眩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6(24):344.

【3】赵建明,张枢.针刺抗运动性生理心理疲劳作用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8):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