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在急重症患者便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在急重症患者便秘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蒋霞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湖南长沙410005

摘要:目的:探究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在急重症患者便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在本院接受便秘护理的急重症患者76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对照组(38例,常规便秘护理)、试验组(38例,护理中应用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比较干预效果和排便时间情况。结果:试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较对照组(76.32%)高,P<0.05;两组护理干预前1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护理干预4周后上述指标改善,试验组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每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重症患者便秘护理中,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更利于促进患者排便,缩短排便时间,患者病情恢复较为理想,值得借鉴。

关键词:急重症患者;便秘护理;腹部按摩;穴位按揉

急重症患者病情危重,多需绝对卧床休息,患者制动,伴有明显生理不适情况,且受病情影响,患者多伴有不安、恐惧、躁动或抑郁情况,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功能造成影响,而二者对排便反射进行控制,因此急重症患者多出现肠胃蠕动缓慢、直肠壁压力减小等情况,进而诱发便秘[1-2]。一旦患者出现便秘情况,会进一步加重新陈代谢紊乱情况,不利于机体功能恢复,而润滑剂或泻药虽可改善便秘情况,但依赖性较高,长期效果不理想,因此临床重视便秘护理探究,且腹部按摩、穴位揉按应用价值更高。本文探究了不同护理方法对急重症患者便秘情况的调节作用,旨在为便秘护理提供科学指导,做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定在本院接受便秘护理的急重症患者76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对患者进行随机编号,利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对照组(38例)、试验组(38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4-58岁,平均(41.23±2.87)岁,原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14例,脑出血18例,严重外伤6例;试验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23-58岁,平均(40.87±2.57)岁,原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13例,脑出血18例,严重外伤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对结果影响较小,可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便秘护理,向患者介绍便秘出现原因,说明日常注意事项,强调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干扰,引导患者放松状态,克服不良情绪,叮嘱患者饮食规律,定时临厕,培养良好如厕习惯,并禁忌辛辣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配合户外运动,同时进行腹式呼吸和缩肛运动;试验组在护理中进行腹部按摩和穴位揉按,具体措施如下:①腹部按摩,指导患者腹式呼吸,叮嘱患者双目微闭,放松全身肌肉,排除杂念,两手叠于腹部,进行绕脐揉腹,先逆时针按摩5圈,保证一圈比一圈大,最后一圈达到大腹四周,随后顺时针按摩,睡前1h或者下午5点按摩,每次持续90s,同时对小腿进行推按,叮嘱患者坐于床上,屈膝,确定足三里,左右手拇指放置在此处,顺着胫骨外缘按摩,每侧20次;②穴位揉按,叮嘱患者俯卧,护理人员确定双侧大肠俞,中等强度揉按,每次持续60s,重复3次,同时辨证施治,若患者肝郁则加行间穴,按揉60s,多患者气血虚,加胃俞穴、脾穴,对于阳虚寒盛患者,加神阙穴。

1.3观察指标

①干预效果,标准:显效:干预后排便规律,便质软润,排便通畅,且便量恢复正常,每天排便;有效:排便次数增多,较之前顺畅,便量基本恢复正常,便质通常先干后软;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为前两个等级占比之和[3-4];②统计比较护理前后每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使用SPSS24.0软件,分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前者表示形式为[n/(%)],通过分析值进行检验,后者表现形式为(),通过分析t值检验,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评估标准。

2结果

2.1干预效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4.74%)显著较对照组(76.32%)高,P<0.05,详见表1。

2.2排便情况

两组护理干预前1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护理干预4周后上述指标改善,试验组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每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便秘临床较为常见,致病原因为多种因素导致的大肠传导功能紊乱,尤其对于急重症患者而言,饮食受限,液体摄入量不足,进食量较少,肠道接受的刺激不足,同时患者多需长期制动,患者卧床休息,容易忽略便意,抑制排便,导致直肠反射迟钝,严重影响患者具体代谢,并且便秘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损伤,引发焦虑、躁动、抑郁等问题,不利于病情恢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调节[5]。

针对急重症便秘患者,常规护理以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为主,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纠正患者错误行为,增加肠道蠕动,但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活动受限,无法进行系统饮食及运动控制,效果不尽理想,而腹部按摩和穴位揉按则更适用于急重症患者便秘恢复,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护理人员对患者脐部周围进行按摩,作用力直接到达胃肠道管腔,促使其发生形态及运动变化,增强肠胃蠕动,进而促进排泄,同时配合按摩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对其按摩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同时对大肠俞等穴位进行揉按,可有效解除肠麻痹情况,刺激直肠反射,且发挥濡润肠道作用,促进患者排便,并改善排便性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主要对患者排便次数、性状等进行评估,结果提示腹部按摩和穴位揉按可改善患者便秘症状,排便更为顺畅,同时患者排便频率、排便时间均改善,说明腹部按摩和揉按可对胃肠造成良性刺激,更利于排便。

综上,在急重症患者便秘护理中,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更利于促进患者排便,缩短排便时间,患者病情恢复较为理想,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惠,况世荣,余晓凤,等.电动按摩器腹部穴位按摩防治脑出血病人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8):972-974.

[2]雷丽芳,林美珍,邓秀红,等.子午流注穴位行温灸包与腹部按摩在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的效果对照研究[J].护理学报,2017,24(9):60-63.

[3]钟文,黄慧芬,孙巧玉,等.穴位按摩护理改善胸腰椎骨折术后腹胀、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7):174-177.

[4]戴红,马小琴,傅根莲,等.中医护理技术在老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热点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9):1046-1051.

[5]万承贤,胡竹芳,孙艳群,等.穴位按摩在社区老年痴呆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28):3524-3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