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实施人才战略目标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河北省高校实施人才战略目标管理研究

冯朝军

冯朝军(石家庄经济学院)

摘要:本研究在河北省高校实施战略目标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人才战略发展目标,并对河北省高校实施人才战略目标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才战略

1河北省高校实施战略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才流失严重

河北省地处京津边缘,由于三地的经济发展差异,造成了河北省高校大量高层次人才的流失。2008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GDP分别为10488亿元、6354.4亿元、16188.6亿元,人均GDP分别为63029元、47972元、19588元,人均GDP之比为3.22:2.45:1,河北与京津两市形成巨大落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导致河北省在教育、科技特别是人才资源开发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与京津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造成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大量高层次人才流向京津和沿海发达地区。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河北省高等学校的年平均流失率在11%左右,其中博士研究生学历占7.3%,硕士研究生及本科学历的占3.7%左右;教授职称的占6.7%,副教授及以下职称占4.3%;男性教师流失率在8.5%,女性教师流失率占2.5%;高级人才流失更严重,其中学科带头人占3.5%,中青年学者流失率高达8%。

1.2高校总体竞争力落后

在全国96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中河北省只有16个,居全国第20位;全国15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河北省只有1个;河北共有3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45个博士后工作站,分别居全国第18位和15位。高等学校数量虽然不少,但全国“211”工程重点院校只有一所,全国“985”工程河北省没有高校入选。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机构少,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比例较低,转化率产出指标仅排全国第25位,降低了对人才的吸附力。

1.3高校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河北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围绕京津二市,但是由于受多方面条件的影响,省内高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科研项目资助等多方面所获经费支持也有限。河北省2008年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58.49亿元,占GDP比重为3.45%。人均教育经费总投入为799.12元,增长25.99%。同期全国教育经费为14500.74亿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为3.48%。河北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北京市GDP为10488亿元,地方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383.31亿元,占全市GDP的3.65%。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百分比,是国际公认考核各地教育投入的主要指标,是由地方的能力及考虑对教育支出的优先程度来决定的。可见,河北省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北京市。

2高校人才战略目标设计系统

2.1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是高校的发展目标和在各个阶段应达成的结果。高校是一个系统型的组织,故高校战略目标系统的结构也是多样化的。高校的战略目标体系分为定位目标体系和业务目标体系。①高校的定位目标体系。高校的定位目标体系包括高校使命、高校远景、总体战略目标、阶段战略目标、高校职能发展战略、高校定位、高校核心竞争力定位等。②高校的业务目标体系。高校的业务目标体系是细化到高校各个业务层面的具体绩效目标,包括教学业务目标和科研业务目标。每个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战略情况来规划其业务目标体系。

2.2路径系统

路径系统是战略实施的具体过程,其涉及具体的工作计划。路径系统的设计一般需做以下工作:①确定与战略相匹配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职能;②设定新战略体系下的流程结构和模式;③将高校的发展战略转化成高校的战略实施计划、年度工作计划,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应的部门和人员;④将战略目标分解成可以学年或学期考核的绩效指标和绩效标准。

2.3反馈系统

高校的战略反馈系统是高校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身战略影响的评估。对在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不足、失误与不合理的内容及时反馈、发现与调整,通常可以采用定期召开战略评估会的形式进行。战略评估会就是要将实际的成果与预定的目标或标准进行比较以找出误差。在高校实施战略时,通常由于一些原因致使出现战略偏差。高校战略的管理人员应该根据以上原因,结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偏差。

3河北省高校实施人才战略的政策选择

3.1制定好高校人才发展的战略性定位

河北省高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制定学校人才总体发展目标时,应充分依据本校现有资源状况,考虑到自己学校和学科所处的位置,科学论证,明确目标,保障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目标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发展经济学认为,制定发展战略本身是后发优势的一种表现,因此,从战略层面上考虑此问题就是要求河北省高校从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去认识这些教学、科研的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和地位,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首先将资源投入到这些高层次人才的身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导向形成有利于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的共识和氛围,从而带动大家的积极性。

3.2河北省高校必须要强化发展意识

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的首要前提是,高校必须发展,只有发展,才可以为高层次人才创造一种“居留”环境或者“事业”环境。河北省高校要以人才兴冀战略为基础,有条件的高校要以现有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和强势特色学科为抓手,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力加强强势特色学科(学科群)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和优势的重点学科体系,一批重点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序列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高校的发展必须考虑教学、科研与区域禀赋、生产要素等因素相结合的问题,只有这样,相关的高层次人才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他们才会感觉到留在此地的价值。当高校具备了教育发展的基本要素以后,会内生一种“累积性因果循环”的结果,才会产生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3.3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引进人才,不仅要发挥其本人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带动他人发展,组建学术创新团队的重要作用,通过人才引进发挥人才凝聚效应,尽快提高相关学科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河北省高校要加快制度创新,开发利用好现有高层次人力资源,注重青年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引进评价考核机制。同时,还要完善激励机制。许多高校对下属院系和教师的目标实施成果考核往往缺乏必要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从而严重挫伤院系和教师的积极性,也会增加学校、院系和个人之间的矛盾。所以,学校应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和考评机制、完善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奖罚分明、公平合理,从而充分调动各个院系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保障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数据来源:北京统计信息网、河北统计网、天津统计信息网.

[2]郝东恒,河北省高校人才流失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5期

[3]李金辉,王亮,张冰,京津冀人才开发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人才,2009.8.

[4]萧鸣政,人才评价机制问题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5]张昕,论后发高校发展困境及如何吸引留住高层次人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

[6]王小兵,地方弱势高校战略目标管理初探[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本文是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0903108)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