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哲学研究视角下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与实现探讨

/ 2

社会哲学研究视角下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与实现探讨

尹鑫涛胡涛吕益康

武警警官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摘要:社会哲学研究并非单一类项研究,它需要结合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知识给出多角度分析,全面解析社会结构。对于社会稳定而言,基于社会哲学的研究具有相对性、多样性、动态性,需要用社会哲学唯心辩证的观点理解它,深入探析它,指出影响社会稳定的诸多因素,针对这些给出社会稳定的实现机制。本文基于社会哲学研究详细探讨社会稳定发展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社会哲学研究;社会稳定;影响因素;利益矛盾;协调;控制;

一、社会稳定的哲学意义

1.社会稳定

社会稳定是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和最基本前提,它应该成为所有社会共同体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社会稳定,人们能够排除由各种社会因素涨落所带来的系统发展干扰,抑制社会发展的种种不利。社会稳定能够促使社会系统实现稳定的逐层递进式发展。基于哲学理论建立哲学环境下系统与现有系统之间的新耦合功能模式,实现对原有社会系统具有继承意义的递进式发展模式。在这种综合性系统协调帮助下,社会稳定更容易被实现,即实现保持原有系统结构基础之上的更高层次社会系统形成,扩大社会系统生存的稳定空间,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信息量增长态势,提高社会系统的环境应变能力,促进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在稳定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它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环境资源更多。

社会哲学研究视角下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与实现

对当代中国而言,社会发展稳定是重要的时代主题,国家不断变革制度、结构及体制就是希望实现改革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长治久安,在稳定的环境基础上促成改革成效,达到预期发展目标。

2.个体稳定

从哲学研究角度来讲,社会稳定能够帮助人类个体实现其人生价值及目标,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社会稳定状态就是对社会交往秩序与规范的维持,而只有社会稳定才能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和谐社会建设,因此可以将社会稳定与个体稳定视为是一种循环互辅关系。具体来说,个体稳定包含个人的基本生存稳定、身体健康稳定、生活资料稳定、精神文化需求稳定,个人能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实现对稳定目标的达成,进而健全自身心理和人格特质,掌握对自己有利的职业技能和谋生手段。个体稳定后会有更多机会与能力参与国家社会建设,追求个人自我价值,获得荣誉、社会认同以及社会地位。

个体稳定促进社会稳定,因为由个体生存危机所造成的集聚效应很可能影响整个社会,不仅损害个人健康发展利益,也对社会整体稳定产生动摇。所以从社会稳定的哲学意义角度讲,个体稳定与社会稳定同样重要,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应该将两者放在一起,做综合讨论评议。

二、社会哲学研究视角下的社会稳定发展影响因素

1.社会利益矛盾影响因素

社会稳定学中提到“社会是否稳定取决于社会人群之间所存在的利益矛盾与利益斗争”。社会利益关系的紊乱导致人与人之间利益矛盾的激化与扩大。“历史领域内活动的人都是有意识的、经过思考和激情行动的,他们都在追求某种目标。”事实的确如此。人们在奋斗中争取目标,一切应该与利益有关,利益也应该是推动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永恒动力。只有在利益环境下,人与人之间才会结成一定的经济关系甚至政治关系。

具体来说,社会利益矛盾影响因素分为经济利益关系与政治利益关系,两者存在实时变化,时刻改变着人群之间的人际平衡,使利益天平不断左右倾斜,决定了社会占有与分配比例,始终都是社会的敏感话题。所以一旦经济利益发生变化,就会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进而改变人们原本所认同与接受的有关经济利益占有或分配的基本关系。经济利益变化会为不同人群带来不同反应。新经济利益超出,人群会表示认同与接受;利益被损害,人群则会发出利益维护声音,展开夺回所失去利益的相关行动。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人群之间的利益矛盾会被无限扩大化,利益斗争会随之产生。当人群间利益矛盾及其斗争膨胀到一定程度后,部分人群会脱离社会规范轨道,导致社会发展的恶劣不稳定现象。

2.社会心理影响因素

社会哲学所研究的重点是社会心理,它基于社会稳定影响因素展开分析,对人在社会中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及所表现出的性格、能力和气质进行倾向性组合,最后得出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及生活实践素质差异。这些因素集聚起来就从人的个体反映出社会的心理状态变化,也是社会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要点。

三、社会哲学研究视角下的社会稳定发展实现机制研究

1.实现社会利益稳定协调

社会哲学研究中对实现社会利益稳定协调做出了以下阐述,它希望人们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社会家庭,但并不要求它毫无利益冲突可言,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找到一个解决利益矛盾与冲突的平衡点或方法机制,使社会中的利益关系趋于均衡化,实现社会的均衡稳定发展目标。

就普通民众而言,社会利益稳定协调最重要的一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特别是对社会保障覆盖面的扩大。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其中社会保险是整个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为了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政府已经将流动农民工纳入整个社会保险范畴之中,以解决更多人的医疗及养老问题。

以城市失业保障制度为例,它通过失业保险金来确保失业者能够在失业期间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费用,政府会定期举办免费培训与职业介绍帮助他们重获工作机会,同时妥善解决失业人员的债务清偿及经济补偿金问题,强化事业保险基金征缴过程,为社会福利筹集更多资金。

目前政府在加大对城乡居民安居工程的保障性建设力度,从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着手,大力推动公共租赁住房发展,帮助中低收入者拥有更好的住房供给,对其实施工程进行全程监管。

2.实现人的心理平衡及承受能力的提升

社会哲学在研究社会问题时一定要以研究人为主,研究人就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社会心理影响社会稳定发展,其根本在于人的心理变化及其心理承受能力变化。社会哲学所研究的社会稳定其根本是研究人心理的稳定状态,如果民众心理不稳定,那么会导致社会发展的失衡,甚至引发社会骚乱。因此从社会哲学角度来讲,实现人心理平衡及承受能力稳定状态的方法有两个方面:

第一,要注重调查,充分了解公众对社会变革的所有意愿,这其中包括:收入消费欲望,对现行政府方针与政策的实际反映。政府可以基于这些因素引导民众,培养人们对社会风险的抵抗能力。只有在此基础之上,社会变革才能更加有序,实现对配套设备的流畅建设,进而进一步拓宽民众的心理阈限值。

第二,要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学习和宣传工作,形成之于社会稳定保护的免疫措施,使政府和民众在面对社会变革所造成的振动及冲击时依然能够沉着应对,进而培养和提高人们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

社会哲学所反映的是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它体现了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实际规律,是一种对社会活动发展的反思与总结。本文所探讨的基于社会哲学方面的问题研究仅局限于冰山一角,实际上其所能研究的方面与范围还有很大。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伴随社会发展的深化革新,研究者利用更为成熟的社会哲学理论来加以深度挖掘和剖析,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建设水平,稳定社会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凌啸.关于社会哲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管理观察,2015

[2]岳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研究对象[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0

[3]岳江勇.社会哲学视野下的社会稳定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华东),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