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3

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

王函

大唐河南清洁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控制是任何机器人系统开发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验证课题组所设计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合理性,运用刚体运动学原理,通过分析动平台各铰链点与动平台自身的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并联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然后,综合拉格朗日方程法和凯恩法的优点,建立了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不仅全面的表征了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特性,而且具有简单的、通用的形式,为并联机器人控制算法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捷径。最后,在给定的工作空间下,采用MATLAB编程和Adams仿真,对并联机器人动平台的运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绘制出动平台做圆周平动时的速度、加速度曲线,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同时,采用Adams-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通过分析Simulink模块绘制出的的驱动力误差曲线以及仿真出的动平台运动轨迹,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其研究结果不仅为所设计机构后续的优化与控制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并联机构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动力学模型联合仿真

ResearchonKinematicsandDynamicsof6-DOFParallelRobot

YANGJunqiang1,2WANXiaojin1,2LIULicheng1,2TANGKe1,2

Abstract:Kinematics,dynamics,andcontrolarekeyissuestobeaddressedinthedevelopmentofanyroboticsystem.Toverifythetherationalityofthe6-DOFparallelrobotdesignedbytheresearchgroup,thispaperappliedtherigidbodykinematicsprincipleto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velocityandaccelerationofthemovingplatform'shingepointsandmovingplatformitself,andestablishedthekinematicsmodels.Then,basedontheadvantagesofLagrangeequationmethodandKane’smethod,thedynamicmodelofparallelrobotisestablished,whichnotonlyfullycharacterizesthedynamicsofparallelrobot,butalsohasasimpleanduniversalformtomaketheresearchofrobotcontrolalgorithmeasy.Finally,underthegivenworkingspace,usingMATLABprogrammingandAdamssimulation,themotionprocessoftheparallelmanipulatorisimitated,andthevelocityandaccelerationcurvesofthemovingplatformareplotted.Throughcomparativeanalysis,thekinematicsmodelsareverified.What’smore,Adams-MATLABSimulinkco-simulationisusedtoverifythecorrectnessofthedynamicmodelbyanalyzingthedrivingforceerrorcurvesandthetrajectoryofthemovingplatform.Theresultsofthispapernotonlyprovidethebasisforthesubsequentoptimizationandcontrolofthemechanism,butals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researchofotherparallelmechanisms.

Keywords:6-DOFparallelrobotkinematicsmodelsdynamicmodelco-simulation

引言

Stewart平台[1]的出现始于1965年德国学者Stewart发明的具有六自由度运动能力的并联机构飞行模拟器,因其具有刚度高、精度高、承载能力强、动态特性好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并联机床、精密定位平台和振动隔离平台等方面[2],而且基于Stewart平台的并联机器人[3,4]设计也相继出现,如图1所示,即为课题组基于Stewart平台设计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

驱动器驱动移动副运动而使上平台处于空间某个位置,由图4可得到并联机器人存在如下矢量关系:

3.动力学模型

机器人各关节连杆的位置关系及速度关系取决于机器人的几何结构,而与各连杆的质量无关。但是,对于给定的各关节连杆的驱动力或力矩,机器人的位姿将发生什么变化,其运动的动态过程如何,不仅取决于其几何结构,而且还依赖于各关节连杆的惯性,即质量。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包括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受力分析、惯性力计算、动力平衡、动力响应等方面,它们在6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确定并联机器人主要结构参数的基础[6]。

根据第一节构建的动静坐标系,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只考虑上平台和八个驱动杆的动能,忽略其他构件的的动能和势能,则

4.仿真分析

近年来,联合仿真已成为工程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强大工具,它组合使用不同领域的仿真工具,综合其优点,大大减少了对系统动态参数的数学推导以及对系统硬件的原型设计,同时,也减少了分析和编程工作,节省了应用程序开发的时间和资源。

4.1运动学分析

建立并联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后,对其进行仿真,需要选择典型的机构运动轨迹,本文选择平动作为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即让动平台在XY平面内做半径为100mm的圆周运动;同时,保持机构姿态不变,即其所受外力和外力矩均为零,机构运动时只受重力作用;最后,在MATLAB计算程序和Adams运动仿真中得到机构速度、加速度的可视化仿真结果。

运动学仿真的目的就是通过考察各铰链和各部件的相对运动状态,检验支链是否发生干涉,考察和评价系统的速度和加速度特性。

图7.基于MATLAB的加速度曲线图8.基于Adams的加速度曲线

从图5-8中可以看出,动平台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良好,满足正余弦函数。同时,对比图5和图6,图7和图8,用MATLAB数值计算的结果与Adams的虚拟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了数值计算与模拟仿真的正确性,进而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所设计机构的合理性。

4.2动力学分析

对于并联机器人,在一定载荷作用下,动平台实现某一运动时,各杆的驱动力也将随之变化。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各杆的驱动力变化是否平缓,力的大小是否符合要求,对于机构的设计和实际的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7,8]。

相对于运动学中的速度、加速度模型,动力学模型的MATLAB的编程工作就显得复杂,为了解决动力学及运动控制问题,本节采用Adams-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9,10],如图9所示。

图11.误差曲线

图10是Adams仿真测出的驱动力曲线,将其数据保存到Excel中,通过MATLAB调用反馈到图9所示Simulink模块中,得出MATLABSimulink仿真驱动力与Adams仿真驱动力误差曲线,如图11,可以看出,两者虽有一定的偏差,但总体趋势是一样的,且偏差不大。同时,仿真得到动平台的运动轨迹,如图12所示,轨迹曲线为圆形,与Adams中的参数设置一致,可见所建动力学模型是正确的,进而初步验证了所设计机构的合理性。

5.结论

根据所设计的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的特点,简化其结构,建立了并联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编程和Adams仿真,对比分析了机构运动平台的速度、加速度曲线,验证了运动学模型的正确性。对于编程较为复杂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了Adams-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通过分析Simulink模块绘制出的的驱动力误差曲线以及仿真出的动平台运动轨迹,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初步验证了所设计机构的合理性,并为后续的优化设计以及控制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图12.运动轨迹仿真曲线

参考文献

[1]D.A.Stewart.APlatformwith6-DOF.Proc.OnInstitutionofMechanicalEngineering,1965,18(1):371-386

[2]徐鹏.六自由度并联机构Stewart平台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D].重庆:重庆大学,2005.

[3]MerletJP.Parallelrobots[M].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2006

[4]TaghiradHD.Parallelrobots[M].mechanicsandcontrol.1sted.BocaRaton,FL,USA:CRCPress,2013.

[5]Gallardo-AlvaradoJ.Kinematicanalysisofparallelmanipulatorsbyalgebraicscrewtheory[M].1sted.Switzerland:SpringerInternationalPublishing,2016.

[6]LopesAM.DynamicmodelingofaStewartplatformusingthegeneralizedmomentumapproach[J].CommunNonlinearSciNumerSimulat2009;14:3389–3401.

[7]DamicVandCohodarM.DynamicanalysisofStewartplatformbybondgraphs[J].ProcediaEng2015;100:226–233.

[8]WangJandGosselinCM.Anewapproachforthedynamicanalysisofparallelmanipulators[J].MultibodySystDyn1998;2:317–334.

[9]BrezinaT,HadasZandVetiskaJ.Usingofco-simulationADAMS-SIMULINKfordevelopment

ofmechatronicsystems[J].Proceedingsof14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MechatronicsMECHATRONIKA2011,TrencianskeTeplice,Slovakia,1–3June2011,pp.59–64.NewYork:IEEE.

[10]许宏光,谭健.基于ADAMS和Matlab-Simulink的6-UCU型Stewart并联机构联合仿真[J].机床与液压,2016.6(1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