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洪梦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与思考洪梦佳

洪梦佳

洪梦佳

杭州学联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浙江省310030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群众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向往,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农村;振兴战略

引言

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1什么是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集中论述,也是习近平关于“三农”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结晶。总的来看,乡村振兴,布局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强、美、富”,方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途径是城乡融合发展,载体是美丽乡村建设。应当在兴产业、兴环境、兴文化、兴社区上下功夫,实现农村产业的大升级、生态环境的大保护、农耕文明的大发扬、农村社会的大进步,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乡村留住绿水青山、记住乡愁。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任务,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传承辉煌农耕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亿万农民的美好期待,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根本遵循。

2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作用

2.1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对新农村建设目标的超越和升华,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体现了中央对农业农村定位的再思考。

2.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中国农村未来发展蓝图的实践。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一幅中国农村未来发展和走向的线路图,现在,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贯彻落实,在中国乡村大地上进行实践。

2.3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在“村镇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下的战略推动。农村同样需要振兴,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而中国已经先行一步,探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3农村振兴的战略路径

3.1坚持以新理念再造乡村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因此,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要解决农村现代化的短腿问题,按照新发展理念再造乡村,让农村成为充满活力的地区,成为包括农业经济在内的多元经济协同共生的空间。一是做好乡村规划。由于过去对乡村规划重视不够、编制滞后等原因,农村建设千村一面,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缺、居住环境差、产业发展单一等问题,需要用精准的规划引领乡村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把乡村作为一个与城镇平等并行的经济社会空间,研究乡村在新时代所应具备的功能属性,坚持因地制宜、柔性建设,科学编制镇域、村域规划,植入产业空间、配套空间、村居空间、生态空间,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乡村空间形态。二是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盘活农村土地等资源,激发资源要素活力。具体而言,就是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三权”分置改革成果运用,健全农村产权管理交易服务体系,推进农村产权股份化改造和运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让乡村成为充满活力的经济区域。

3.2推广“小组微生”模式

“小规模聚居、组团式布局、生态化建设”是源于成都的创新,经总结提炼,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模式。2014年,中农办曾把这一做法印发全国。这种模式既适宜于平原,也适宜于丘陵和山区;既适宜于新建聚居点,也适宜于改造旧村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应使之与旧村改造行动结合起来,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典型模式推广,防止一些地方借口乡村振兴搞大拆大建。

3.3坚持改善乡村人口结构

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得农村地区出现了老龄化、空心化、原子化的发展困境。乡村振兴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改变过去乡村从属于城市的现实,建立一种全新城乡关系。因此,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同步推进高素质人口、人才回流农村、回流农业,不断改善乡村人口结构,筑牢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支撑。一是培养三农人才队伍。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按照“一懂二爱”要求,始终把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人才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优秀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村长助理等,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民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引导农民工还乡、大学生回乡、知识分子下乡,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三农人才队伍。二是强化创新创业带动。创新创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样离不开创新创业。因此,我们应该在继续推动农业人口转移就业、迁移进城、降低乡村人口占比的同时,着力吸引高素质人才向乡村聚集,打造乡村创新创业聚落和创业园,利用乡村资源禀赋,高起点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非农产业,繁荣和壮大乡村经济,带动提升乡村文明风貌,使“双创”群体成为新时代的乡村居民。三是加强农民利益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警惕对乡村发展的乌托邦化,也要防止腾笼换鸟式的伪乡村振兴。我们应该坚持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守住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在推动外部资金、技术和人才注入的同时,加强农村产权保护,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多元市场主体与村集体经济共商共建共兴,使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推动主体和受益主体。

3.4遵循乡村演进发展规律

这些年,我们审视新农村建设历程,环顾省外、国外的情况,从乡村与城市、新村与产业、村庄与自然、村庄与村庄、村庄与历史文化等多种关系中,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了互动、融合、和谐、差异、传承和自治等规律性的东西。这些思考逐步得到了认可,还需进一步到实践中去验证和深化。当前应重点研究乡村振兴与城市化的内在联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3.5弘扬乡村文化发展乡村经济

美丽乡村建设应达到发掘文化民俗、弘扬人文价值的目的。由于城市化进程给城市居民带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雾霾、交通拥挤、噪音污染等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喜欢去乡村休闲观光,乡村旅游是通过农村特有的人文特色和自然景观,以及相应的种植、渔业、养殖和手工业等生产过程,形成独特的乡村文化,吸引都市白领、老年人、学生以及假期旅游人前往乡村踏青、参观和消费,不仅促进了乡村农业经济发展,同时舒缓了城市居住环境的生活压力。那么不是每个乡村都是能够吸引都市人前来观光,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必须考虑“一村一品”,把各村特有的文化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例如当下农业发展技术已革新,传统的农耕模式被现代的机械技术替换,成为历史的农业文化需要被记录,可以通过艺术墙、景观小品等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宣传乡村文化。因此主动以艺术、景观、文化为手段吸引外来人口消费,是乡村自身发展的需要。

结语

习近平说,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就要进步提高乡村建设者的重视程度,打造实现乡村与人文艺术相结合的宜居环境。文化艺术和乡建并不是矛盾的对立体,只要规划建设得当,就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周仲凡.浅谈人文艺术绿色设计与生态文明建设,[A],2014.

[2]骆小龙.苏州市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