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真情服务,和谐共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0-20
/ 2

理性认识,真情服务,和谐共生

杨士玉

——试论农村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与规范

杨士玉江苏省灌云县伊山镇计生服务站222200

提要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创新规范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给流动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严峻挑战。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农村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创新与规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一、流动人口作用再认识

农村流动人口大部分为农民工,他们不仅是劳务输出经济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也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点服务对象和关注人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农民工的自然属性、社会角色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开阔的视野予以审视和定位。

农民工以外出打工赚钱改善生活为内动力的自发流动,使多种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进行配置和组合,促进了城乡二元结构的转变和劳动力资源的重组。他们不仅为城市带来人力资本的流入和劳动力流动资本的额外收益,而且成为增收的主要来源。人口地域流动,引发了人才流、信息流、技术流、财富流等资源的互补交流,在流入地和流出地之间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流动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农民工在经历城市社会生活、生育文明的熏陶和洗礼后,其商品意识、法律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培育,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各种素质和技术储备,为新农村建设积蓄了后劲;同时,少生优生、优育优教的意识会逐步强化,并转变为自觉的生育行为。

农村流出人口大部分属于无序外出,工作岗位不固定,缺乏专业技术,没有组织后盾,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其社会角色、生活方式、心理认同等,与城市居民很难融入,在合法权益、劳动保障、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上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引发对社会分配机制的心理失衡和不满情绪。外出人口的大量转移,也造成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影响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加剧了农村老龄化进程。同时,大部分流出人口处于生育旺盛期,婚育观念的开放、流动频率的加快、居住和从业情况的复杂,以及现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和机制缺陷,使得外出人口成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难点。

应该树立流出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新理念,正确认识流动人口在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把握流动人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外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理性定位。做好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是转变群众婚育观念、控制违法生育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外出群众素质、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及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流动人口户籍地的基层党委政府,应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执政为民的高度,积极寻找一条既要鼓励农民工外出创业、又要切实抓紧抓好流出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视为推动镇域经济发展“创业者”,视为转变婚育观念的“先行者”,从服务入手,从管理落脚,维护好外出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权益,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实现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的“双赢”目标。

二、规范管理新机制

外出务工人员是产业大军的一支重要力量,必须准确掌握其规模、质量构成及发展规律,有效实施统筹管理的政策措施。

摸清基本情况。发挥人口计生网络根植村居、联系家庭的优势,通过经常性服务和上门查访,全面了解拟外出人员的从业背景情况,掌握已外出人员的就业、留守家庭生产生活、权益保障以及婚育情况。建立外出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调查统计制度,强化外出人员管理与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相关部门加强配合交流,互通信息,逐步实现外出人员综合信息资源共享,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信息化支持。

加大宣传教育。以《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为主要内容,对外出人口开展“未进城市门,先做新市民”主题教育,并融入国家、省有关农民工普惠政策及现居住地相关政策规定的学习教育。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外出人员了解有关暂住管理、房屋租赁、卫生防疫、劳动保障、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政策法规,提高科学文化、思想道德、职业技能素质,做到有准备外出、有目的从业、有条件致富、有办法维权、有义务履责。

三、综合服务新举措

必须整合利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行政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向流出人口提供综合服务。

(一)大力开展流出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和外出适应能力,促进劳动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劳动保障、教育等部门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流出人口岗前职业培训。建立劳务用工需求信息网络发布平台,整合各类劳务输出中介机构信息资源,实施务工就业信息“菜单式”服务,利用乡镇外出创业者服务大厅、村外出创业者指导站,向流出人口逐级发送就业信息。开展“关爱女孩、励志成才”助学帮扶活动,对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家庭女孩在职业学历教育、就业培训中给予费用减免。

(二)严格落实流动人口、农民工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措施,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做好流出人员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对流出人口通过户籍地申请支付劳动报酬和工伤赔偿等法律援助的,公检法、劳动保障等部门要积极协调流入地有关部门依法处理。司法部门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积极参与涉及流出人员的诉讼活动、非诉讼法律事务,鼓励和支持律师接受流出人员委托。

(三)把解决外出人口留守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纳入民生工程,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留守家庭服务保障工作。共青团、妇联、教育、公安部门牵头解决留守儿童的入学教育和安全教育防护工作。民政、卫生等部门牵头解决留守老人的生活问题。农业、科技、农机等部门牵头解决留守家庭的生产委托,密切与流出人口的联系,解除其后顾之忧。

四、“一盘棋”管理新格局

怎样管理农村流动人口,是很多计生干部感到棘手的问题。农村计划生育部门,每到假期,也是他们加班最频繁的时候,因为每年“双节”、“三夏”都是人口返乡的高峰时期。此时,需要重点实行流入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对待、同建档、同管理、同服务的“四同”措施,使流动人口享受到与常住人口同样的待遇。同时积极开展流动人口先进社区创建活动,建立“六个一”制度,即流动人口外出前办理一份《婚育证明》、签订一份计生合同、建一份档案、落实一项长效节育措施、留下一个通讯地址、每季度寄回一份“三查”证明。另外,深化区域交流协作,与多地区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区域协作协议,建立双向管理机制,在一些流动人口较多的大城市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形成以外管外的新优势,并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开展信息交换,形成流动人口“一盘棋”的服务管理格局,可以有力提升计生基层基础工作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和人口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