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

李秋华

永州市中心医院南院湖南永州425006

【摘要】目的:分析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手术治疗患者123例,其时间为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掌握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后,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评分。结果:在患者进行静息疼痛自评后,其评分1.69±1.84,活动性疼痛自评评分5.38±1.62,患者疼痛护理评分2.13±0.89。当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评分和静息疼痛自评结果对比时,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如果护理人员未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评分,则会造成疼痛评估结果较低于患者疼痛强度自评结果,建议临床实施活动性疼痛的评分。

【关键词】疼痛护理评分;静息疼痛;活动性疼痛;疼痛评分

国外指南对术后疼痛评估有明确指出,主要包含静息性疼痛、活动性疼痛,其中静息性疼痛主要是指:患者在静息不动的状态下存在疼痛症状,如静坐与静卧等;活动性疼痛则是指:患者功能活动过程出现疼痛症状,如深呼吸或下床行走等,两种均属于患者术后疼痛构成部分[1]。现阶段,我国并未实现患者静息、活动状态下分别疼痛评估,多数是以静息疼痛状况评估为主,当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护理评分时,其评估结果较低于患者自评结果。因此,文章选择123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对比,具体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5年7月到2017年7月随机选择我院手术治疗患者123例,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63例患者为男性,60例患者为女性,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9.5±26.5)岁。患者文化程度:58例患者小学以下,48例患者中学,17例患者大专以上。入选标准:患者均在手术治疗后的24小时内送回病房,且麻醉清醒,可以进行相应沟通和交流;在进行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可以通过NRS与VDS等评估工具进行疼痛程度的自评;患者病情未加剧。排除标准:患者资料收集时,护理病历未出现疼痛强度相关记录等。

1.2方法

1.2.1疼痛强度的评分

在对患者进行疼痛强度的评分时,其评估工具包括:NRS,10为极痛,0为无痛,患者以0-10分数进行疼痛程度的代表;VDS,由低至高疼痛划分为六个等级,即10分极痛,8分重度痛,6分中重度痛,4分中度痛,2分轻度痛,0分无痛;FPS-R,通过六张脸谱进行疼痛程度的表示,主要是从极度痛苦(10分)至愉悦表情(0分)进行评估[2]。三种评分工具均具备较强有效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1.2.2资料的收集方法

在患者术后24小时进行访视,对以下资料进行收集:第一,静息性疼痛。患者选择一种疼痛强度的评估工具进行自评,主要是以患者静息状态疼痛强度进行评分。第二,活动性疼痛。在告知患者有效咳嗽基础上,通过相关评估工具引导患者进行疼痛强度自评[3]。有效咳嗽方法:尽量以坐位的方式进行,按照深到慢的方式呼吸5次左右,然后缩唇缓慢进行呼气,当深吸后屏气3-5秒,且身体前倾,经胸腔咳嗽2-3次,在咳嗽同时还需收缩腹肌,以便于痰液的咳出。第三,护理疼痛程度的记录。调查员应该对患者访视时间进行详细记录,精确至分。同时对护理病历进行查阅,选取和访视患者时间一致点进行疼痛强度的记录。在进行医疗记录的查阅后,能够排除镇痛方案的更改所造成的影响。在每例患者进行静息性疼痛、活动性疼痛的评分时,均对其进行1次评估[4]。

1.3统计学分析

在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和处理时,主要是以SPSS2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时,通常是以%和±s,然后对其予以X2和t的检验,当P<0.05时,表明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患者进行静息疼痛自评后,其评分1.99±1.84,活动性疼痛自评评分5.38±1.62,患者疼痛护理评分2.13±0.89。当患者术后疼痛护理评分和静息疼痛自评结果对比时,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7596,P=0.4482);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9.5004,P<0.05)。当对患者疼痛护理程度和疼痛程度自评进行对比时,其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患者疼痛护理程度和疼痛程度自评的对比[n、%]

3讨论

在对患者进行术后疼痛评估时,需要将静息性疼痛、活动性疼痛作为评估重点[5]。伴随术后疼痛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部分研究得出,静息性疼痛、活动性疼痛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包括:首先,疼痛强度差异,根据本次研究显示,静息性疼痛评分1.69±1.84,活动性疼痛评分5.38±1.62,前者较低于后者,和国外研究结果一致。其次,生理机制和控制意义差异,即静息疼痛是由于外周组织的损伤造成,体内出现神经肽与组胺等炎性刺激疼痛纤维;活动性疼痛则属于诱发性疼痛,在用力呼气与咳嗽等相关活动下产生疼痛纤维。正由于静息性与活动性疼痛对术后疼痛护理存在不同意义,因此,相关研究机构表示:术后疼痛评分具体包括:静息疼痛评估与活动性疼痛评估两种,当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同样需要从两方面进行评估。

根据我国临床研究发现,当前对于术后活动性疼痛的研究较少,很难达到最佳疼痛控制的目的。另外,因为我国对于疼痛管理的发展相对较晚,且大部分护士并未了解术后疼痛的相关评估内容,从而造成实践过程出现盲区。所以,若要对术后疼痛评估予以优化和完善,需要在组织护士在职培训时,将“静息性疼痛”、“活动性疼痛”的概念和评估作为培训重点,确保护士可以正确认识到活动性疼痛评估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医院进行术后活动性疼痛评估时,还应该将其合理融入至术后疼痛评估内,以便于制定相应评估标准,通过和护士考核的整合,加强对于此类知识内容的了解。因此,本文在对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进行初步分析后,得出数据和结果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童莺歌,成燕,刘冬华,等.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5,30(6):15-18.

[2]董海平.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5):172-173.

[3]戴芳,张玉波.术后活动性疼痛护理评估对疼痛管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6,32(b03):843-844.

[4]雪晴.舒适护理对骨折患者不良情绪、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6):161-162.

[5]李月英.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善急性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25(19):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