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经济统计数据真实性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论加强经济统计数据真实性问题

黄振宇

(在滦平县土地储备中心工作河北滦平068250)

摘要:经济统计工作是服务于社会发展,服务于经济经验总结与经济预测的重要工作,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对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以及未来经济决策的可靠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精辟阐释了统计事业的发展方向、担负的责任使命、实践的行动纲领,为新时期统计工作确立了思想基础、发展目标和行为准则也再次证明了党中央对于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在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强统计工作的改革创新,提升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提升统计服务于社会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分析的能力有着显著的必要性。

关键词:经济统计;数据真实性;问题

1经济统计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事业单位经济统计工作逐渐增多,在促进经济预测准确性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统计信息共享机制

由于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各单位之间的业务往来、交流等方面相对较少,所以在信息共享方面尤为欠缺。例如,在民政局、工商局等事业单位中的注册、登记等,统计部门只是对信息统计、登记等负责,而税务部门则负责纳税登记,因此各部门都在自己职权的范围中进行活动,与其他部门缺乏相应的沟通,再者由于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统计没有相关监督机制,因此在登记中可能出现信息假报等情况。同时,由于各单位之间尚未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而在信息搜集中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较大,且统计信息也未能更好的利用起来。

1.2不完善的经济统计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经济统计工作制度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法律体系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统计工作制度尚未完善,因此在信息统计中尚且缺乏整体性、统一性等衡量标准。因“统计法”中缺失的内容较多,例如,信息统计中播发的统计经费、统计工作制度等没有明确规定,从而阻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运行。

1.3对经济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对于事业单位经济统计工作中的各项工作来说,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着工作开展的良好与否。但是,目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主管财务的领导者对于事业单位经济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甚至认为这项工作“太简单”以至于无足轻重。在平时的工作中也很少听取统计人员的工作汇报,很少为统计人员解决在工作中存在的诉求,由此可见上级领导对经济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1.4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因素导致缺乏创新思维

受到工作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其缺乏统计过程的创新思维,统计分析方式较落后,在统计时不能很好的遵循统计原则,使得统计工作分析结果存在误差。与此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统计分析赋予了新的时代要求,但实际运行时,人员综合素质的局限性无法准确把握大数据时代特征,导致在经济统计工作中无法准确预测经济趋势。

2加强经济统计数据真实性相关对策

真实的经济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的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社会经济研究提供有效的基础,而现阶段经济统计数据真实性考察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数据失真情况仍然存在、统计数据国际认可度有待提升、统计工作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结合经济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究加强经济统计数据真实性的相关对策至关重要。

2.1完善统计法规,精细化问责条例

制度约束是提升统计工作质量,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最有效率的方法,现阶段,在党中央和统计局以及地方各级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有关统计工作监督、管理的相关法规已经建立起来,并且发挥着良好的制度约束作用。但是从现有的问题来看,现有法规对于统计具体约束力度仍然还需要加强,以不断的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因此精细化统计工作的问责条例,将具体工作与奖惩措施有效对接起来,提高统计人员违规成本,降低统计质量受损风险,才能为现阶段统计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才能为加强统计数据真实性提供更为直接的动力。

2.2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统计工作重要论述

加强统计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统计工作的重要讲话中就明确要求,要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摸清家底,更好为宏观决策服务。以党中央正确的政策为指导,建立科学完备的统计指标体系,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变革统计生产方式,打造服务型统计工作,才能真正保障统计工作的不断完善,才能真正的为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提升提供最基本的保障。改革创新是现阶段统计工作完善与统计数据真实性提升的根本出路,改革传统的经济统计模式,以信息化借助指标新体系提升经济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创新现有统计工作方式与服务方式,提高统计的效率以及统计服务的质量,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才能不断的得到提高,统计数据的国内国际认可度才能不断的提升,统计数据真实性表现出的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经济统计数据的重要作用才能在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得到显现。

2.3以精细化统计分工提升统计工作的科学性

现阶段统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个分工不明确或者分工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统计一线人才的专业背景存在差异,各项统计工作的关口把关程度不严格。另一方面,基层统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仍然有待提升,统计专业人才的比重有待提高,村、镇两级干部应对配备相应的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在合理的专业人才补充完成后,根据经济统计指标的归类按照专业进行精细化的分工,将统计工作科学的进行分段分块,并强化统计的监督工作,则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可以得到提升,经济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也能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2.4重视原始数据的统计工作

要想保证数据统计的真实性,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原始数据的质量。在进行数据真实性的确认之前,是需要对数据进行考核的,也就是说,需要在数据的源头上进行把关,防止数据出现差错。同时,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源头抽查,一旦出现错误,一定要严厉惩罚,以一罚十,保证日后的工作人员能够重视原始数据的质量检查,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数据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5完善统计标准化

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是有一定标准的,为了确保数据统计的质量,首先应该明确数据统计质量标准,对于统计调查表的设计也是需要制定的,还有就是要制定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统计表,使之能够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相符合,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规范我国企业的数据统计工作。

总之,利用科学严谨的手段对企业的数据进行良好的统计,保证数据和信息的准确,让我国的企业发展能够更加健康。同时要建立起完善的、科学的决策体系,让决策者能够更加客观地进行剖析,而决策者之所以能够进行正确的决策,完全是取决于数据和信息统计的准确性以及及时性。因此,数据的失真失效都是一个企业进行统计工作时最应该避免的。总而言之,端正对数据统计工作的态度,将可能影响数据统计工作质量的因素找出来并进行深入剖析,之后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将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只有这样,我国企业的发展才会日渐蓬勃。为了保证企业的发展,就应该重视统计数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肖红叶,彭国富.国际经济统计数据的基本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04(06)

[2]夏仕亮,曹家和.面向信息使用者的经济统计数据修订[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06)

[3]B.格尔布拉斯,解建群.俄学者谈中国经济统计数据[J].国外理论动态.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