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CAI课件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1-04-14
/ 2

浅谈多媒体CAI课件教学设计

邵晓光

邵晓光(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艺术设计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CAI,被广泛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目前已基本得到教育界的认可。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教师要学会CAI课件教学设计,才能把知识传授的更好。

关键词:CAI教学设计模式;内容;策略;评价;系统结构

1CAI课件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包括

1.1基于问题学习模式

学生学习活动都应与任务或问题相联系,应有明确的目的性。

情景化学习模式:利用多媒体、仿真技术使学习情景与实际情景相近,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比如:给学生下达一些任务,指标。告之要用到哪些知识。让学生去想,去思考。

1.2协作学习模式

鼓励学习者成为一个学习群体的一员,在这个群体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协商,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使每位学生的思维和智慧都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后达到意见的一致。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部分

分析教学需求,确定教学目标

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内容。教学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社会需要、学生特征及具体学科学习内容三方面因素决定,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学习对象,其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教学的需求,确定切实可行、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因人而异可采取鼓励,赏识,提醒的方法。

3设计教学策略

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教学。也就是在具体条件下,选择要达到预期目标所需要的资源、程序和方法。因此,教学策略主要体现在媒体、信息资源的选择和教学过程结构的策划上。多采用声、形、图表等方式。

4进行学习评价

即时获取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习评价依据教学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反应资料,通过量化分析,以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或修正教学策略。比如发问卷,单元测验等方法。

5教学设计在多媒体CAI开发中的运用,其目的是确保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性和科学性的要求

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应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地组合,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包括如下基本工作: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媒体信息的选择、知识结构的设计、诊断评价的设计等。

5.1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这一步要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本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传统教学方法为什么不能或没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这一重点和难点?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什么突出特点来解决教学中这一重点和难点?

确定教学内容后,进一步根据学科特点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各知识点,并分析知识点的学习类型和各知识点应达到的目标层次。

5.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它包括起始能力的预估和一般特征的鉴别两个方面的工作。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因为人们逐渐地接受了这样一种观点,即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行为与能力的变化,是获得信息、技能与态度,甚至是对原有知识的纠正或调整,了解学生如何进行学习,即了解学生的特点,对CAI模式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特点包括学生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学习风格,原有技能,心理特征等多方面因素。

5.3媒体信息的选择

首先要明确多媒体课件的使用目标是什么,接着分析各种媒体素材类型的特点,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选取实现多媒体课件使用目标的各种媒体。

5.4知识结构的设计

知识结构是指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与联系的一种形式。通常可分为并列结构、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等类型。

5.5诊断评价的设计

一般包括提问、应答和反馈三部分。向学生提供诊断性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确定是否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在以客观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个别化CAI系统中,通常采取掌握学习法,诊断的结果仅判为“掌握”或“未掌握”。在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的个别化CAI系统中,对学生的评价不是简单地依据其学习结果,而是注重于对学习过程的分析和评价,这对计算机化自动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5.5.1提问的作用

许多学者对信息加工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概括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提供了三种功能:

(1)吸引和保持注意

短时记忆处理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为此学生必须有选择地搜索重要的学习材料来限制输入的信息量,这种现象称为“选择性注意”。人们总是最先注意那些最简短,含义最明显的信息。研究表明,在学习新材料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有助与将学生地注意力吸引到重要的信息上,忽略无关的或不重要的信息,丛而提高学习效率。

(2)使编码更容易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必须对信息加以编码才能从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学生接受刺激后必须将信息进行听觉上的或是语意上的编码。听觉编码是学习者在用词语表达刺激时发生的,而当学生将词语信息转化为图象信息时语意编码就发生了。学习材料前的问题能促进听觉和语意上的编码。问题还能提供一种“推敲”功能,在“推敲”过程中我们将附加的信息融入了上下文,研究表明问题能促使学生“推敲”,通过推敲使信息的含义更为明了,从而促进了记忆和理解。

(3)复述学习材料

问题的第三个功能是促使学生复述学习材料,对附加问题的研究表明,在一段学习材料之后提出问题,有助于记忆与问题直接相关的材料,而且不影响与问题无关的材料的学习。

5.5.2应答处理

当学生作出响应时应给他一种暗示使之了解自己解答正误与否,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者一点,必须对学生的应答做出及时的处理并跟正确答案进行某种匹配。由于计算机识别正误能力的限制,CAI开发者必须提供给学习者最优的回答方式。

5.5.3反馈

反馈是计算机在用户作出应答后所呈现的任何信息。这种计算机和人之间的交流可能是简单的信息,如“yes”,“no”或“答案c是错误的”,或者是比较精确的详尽解释,如为什么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如何获得正确的答案等。反馈可能是一个生动的图表,或是一个听觉上用来表明回答正确与否的信号,如蜂鸣声。

信息反馈的功能在表现上有两种方式:a.告知学习者回答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完全正确的还是部分正确的;b.纠正学习者的错误或帮助学习者自己纠正错误。确认和纠错是反馈的本质特征,它们是CAI课件中影响学习成绩最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刘光然.多媒体CAI开发技术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