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对其心理及生理状况的影响王晓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对其心理及生理状况的影响王晓梅

王晓梅

盐城市第六人民医院224001

【摘要】目的:观察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对其心理及生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手术的112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行术前常规准备与护理,观察组联合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结果:术前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t=5.031、5.324、7.28,P<0.05);术后观察组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反应,降低手术刺激造成的生理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关键词】心理干预二联法;心理反应;生理应激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A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会对患者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强烈的刺激反应,引起患者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升高等生理指标发生变化[1]。大量研究显示,不良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对于手术的顺利开展及术后恢复均有较大的负面作用[2]。心理干预二联法是一个全新的护理概念,能减轻患者的应激刺激,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平稳的状态,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普外科行择期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入选者均告知研究目的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患者男52例,女60例,年龄29-78岁,平均(47.59±10.16)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近5年内接受过手术治疗、恶性肿瘤及姑息性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术前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完善术前相关检查、术前准备及基础护理等。观察组在术前常规护理的同时联合实施心理干预二联护理,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具体措施包括:

(1)入院时加强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心理干预的护理需求,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全方位了解患者的人格特征,正视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多用手术成功的案例激励患者,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手术的到来。依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明白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手术及康复顺利,并教会患者通过注意力转移法、放松法等调节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患者文化程度不一、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性较大,因此应充分了解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性,尽量对不同的患者使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健康宣教方法。在健康教育的内容方面,对于有一定健康知识的患者而言,可以使用一些专业术语,或为患者提供一些提前印制的宣传册子,让患者能最大程度地掌握手术配合、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将健康宣教从术前准备延伸至术后恢复中。对文化水平较低者,护理人员应有足够的耐心,用尽可能简明直白的语言介绍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不厌其烦地解释,并尽可能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心理生理状态平衡。

1.3观察项目

(1)心理状态:于手术前一天使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人际关系敏感维度的得分,满分5分,分值与心理状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2)生理应激反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及疼痛(VAS)程度。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录入SPSS15.0统计软件分析,心理状态及生理应激反应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现阶段的医疗护理服务内容不再局限于治疗性护理,还包括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疏导、行为干预等多项内容,其目的是提高患者知识、信念和行为,促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最终提高居民健康水平[3]。

手术是一个应激源,能引起患者心理情绪波动,继而导致患者生理发生应激反应。张慧[4]研究指出,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使其不良的心理感受得以疏散,能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患者心理波动幅度,对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重要的意义。王红霞【5】认为,将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健康教育的同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使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具有连续性,让患者明白自身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促进患者对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于患者的康复和今后的健康均有较大的裨益。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干预二联法能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开展和术后患者的康复。有研究显示,慢性心理应激能影响血清中SOD和MDA的水平【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二联法能减轻手术对患者的生理应激,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将手术对机体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综上所述,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刺激造成的心理、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赵军.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外科手术患者对其应激状况和预后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3):608-610.

[2]黄丽莉,郑自群.心理护理二联法对普外科手术应激水平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87-88,89.

[3]戴秀菊,杨金娟,周志虹,等.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43-44.

[4]张慧.普外科手术患者开展心理干预二联法对其心理及生理状况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4,28:36-37.

[5]王红霞,鲁秀远,宋应红,等.心理护理二联法对烧伤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1,27(4):305-306.

[6]曾庆海,吴元强,唐玲,等.慢性心理应激对小鼠血清中TYR、SOD和MDA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5):37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