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石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5-04
/ 2

中国铁矿石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袁宏刘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和快速的发展,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断上升,尤其是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对进口铁矿石有着旺盛的需求。我国自2003年起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但近年来铁矿石进口价格的大幅飙升,对我国钢铁产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2009年上半年国内多家钢企亏损,我国在国际铁矿石定价权上的缺失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阶段,钢铁业属于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重大。探讨铁矿的定价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推动我国干铁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铁矿石进口状况

虽然我国也属于铁矿石资源丰富国家,但铁矿石资源丰而不富,原矿品位低,比世界平均品位低11个百分点,再加上国内近几年钢铁产能不断扩张,对进口铁矿石需求也逐年攀升,2008年高达4.4356亿吨。

然而,与进口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是,我国在铁矿石国际定价权上确是个小国,近几年随者进口量的大幅上升,进口价格也随之飙升。2005年铁矿石进口价比2004年上涨71.5%,创亚洲铁矿石价格史上最大涨幅;2006年又比2005年上涨了19%;在连续两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大幅上扬的基础上,2007年铁矿石进口价格比2006年再次上涨了9.5%;而到了2008年,价格更是比2007年暴涨了65%。

二﹑我国铁矿石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

从广义上讲,定价权是影响国际市场商品价格的能力。针对我国,就是能够在合理的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中发挥积极的影响力,避免遭受重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在微观上,就是我国的企事业单位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在国际贸易中为自己争取有利的地位和外部环境,进而有效管理国际市场价格风险。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不断攀升,给我国的钢铁业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在铁矿石定价权上的缺失。

虽然近来国际市场上资源价格在相当程度上是需求快速增长所拉动,这的确反映了市场中价格机制原因,单铁矿石市场价格的一路飙升决不仅仅是需求拉动的结果。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来加以考查。

1.国际铁矿石供给因素。在世界上,铁矿石主要出口国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和南非,其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85%以上。

资料来源:根据禇永、贺婷婷《国际铁矿石贸易结构和定价机制经济学分析》及http://www.mysteel.com网站整理

目前世界三大铁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和必拓公司——掌握着全球铁矿石70%以上的供应量。三大出口商为了获得高额利润,组成同盟,共同制定高价,形成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导致了铁矿石价格的升高。同时,与铁矿石采矿业相比,世界钢铁业的集中程度要低得多,而且钢铁企业彼此之间也缺乏紧密合作。

长期以来,日本作为铁矿石第一大进口国,深刻地影响了亚洲及至世界的铁矿石价格。虽然现在中国作为最大的需求方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由于历史上形成的铁矿石定价机制,尤其是现货矿矿市场和协议矿的价格分设,使得我国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现货市场是与较小的铁矿石供应商和钢铁企业进行交易,价格随行就市,波动较大,主要由国产矿和印度矿组成。铁矿石现货交易目前仅占海运市场的20%。日本﹑欧洲基本上没有现货市场,而中国的进口矿中高达55%,因而现货矿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而协议矿则是指交易方是世界三大矿业巨头和各国一些规模较大的钢铁企业,其有历史上形成较为完整的定价体系,主要包括:首发—跟随模式﹑同品种同涨幅原则﹑离岸价原则和年度长协价原则。我国由于协议矿比例低,在国际铁矿石定价中的发言权难以得到提升。

2.国内自身存在的因素。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近几年,处于经济驱动原因,各地大力兴建钢厂科大产能,造成上千家实力参差不齐的钢铁企业长期并存的局面,产业集中度很低。截至目前,已有钢铁企业1400多家。就粗钢来说,2007行业前四名的市场占有率也仅为20%,前十名市场占有率为36.8%。虽然较往年集中度在提高,但企业力量仍然很分散,行业整合度不够。分散化的格局大大削弱了国际采购的组织化程度,不同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对矿价要求也不一样,在谈判市场上共进共退难度大,而且由于国内行业协会难以给予有力的协调﹑指导,企业无序竞争,哄抬价格,也导致与国际商家谈判时缺乏话语权。

同时,我国钢铁企业对国际市场也利用不足。在日益严峻的铁矿石供求形势下,许多大型国际钢铁公司纷纷通过国际化经营战略,控制铁矿石资源,以实现铁矿石自给,减少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我国钢铁企业由于总体实力弱小,在海外大规模铁矿投资项目数量仍有待提高,这无形中加深了我国钢铁业对三大矿业巨头的依赖,使得原本已处于弱势的钢铁企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陷入更为被动的境地。

三﹑解决我国铁矿石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对策措施

1.形成统一采购联盟。我国进入铁矿石长期合约市场的企业只有宝钢等几家大型钢铁企业,众多小钢铁企业仍然在现货市场抢夺铁矿石;一些渴望即时获利的中小贸易商也不断挤入铁矿石贸易市场,人为放大了我国对铁矿石的进口需求,造成贸易市场混乱、供应形势紧张和铁矿石进口市场的混乱,在一定测度上推动了铁矿石价格上涨。国家应统一协调铁矿石进口,形成紧密的采购联盟,避免分散采购,充分发挥“大买家”的价格影响力。

2.提高钢铁业的集中度。国家应充分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加强服务与监测,制定钢铁生产企业的最小规模,最低生产条件及相关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保证规模大,高附加值的钢铁企业正常运行。对那些生产技术低,效率低下,规模较小,浪费资源、安全性低的小型企业应强制关闭;同时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结构调整的机遇,通过对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和联合兼并重组,避免无序竞争,形成统一的对外策略,提高行业的地位和议价能力。

3.增强技术研发。积极开发对铁矿石的采矿技术,提高国内产品品位,强化矿产品深加工。针对我国铁矿石多金属伴生,共生矿多,应加大铁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铁矿石资源回采率和金属回收率。同时,改变我国出口钢铁类产品结构,增大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减小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国内钢铁业的抗风险能力。

4.拓展进口渠道。拓展进口渠道,有利于稳定铁矿石的供给和价格。可以增加对印度和非洲地区的进口量,减少对山大矿业巨头的依赖;同时鼓励国内有实力的大型钢企“走出去”,从事海外采矿股权投资,以减少对三大矿业巨头的依赖,最近武汉钢铁集团拟以4亿美元收购巴西铁矿石生产商MMX公司及其子公司MMXSudeste的少数股份,还与加拿大铁矿石开采商ConsolThompson进行2.4亿美元战略性投资,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成功收购澳大利亚OZMinerals公司,就是一个可喜的探索;政府应积极发展与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国家的外交和外贸关系,加强国际战略合作,为国内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创造良好的政治与贸易环境。

5.培养和发展铁矿石期货。在现代市场体系中,期货市场具有价格发现、风险转移和提高市场流动性三大职能。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只有十个交易品种,交易品种少、市场规模小、开放度不高、参与者有限等因素制约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使之难以发挥对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我国尽快把期货品种上市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理顺期货品种上市程序,适度扩大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使期货市场能根据市场需要及时推出有利于维护我国经济利益的铁矿石等大宗期货品种。

6.谋求科学合理的定价规则。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铁矿石市场需求萎缩,铁矿石价格一路下滑,并首次出现协议矿价高于现货矿价的情况,这给全球第一大买家中国提供了参与定价机制谈判的难得历史机遇。7月全球钢铁产业有复苏的迹象,铁矿石价格开始上升,国家有关部门和中钢协需要认真研究指数定价、按季定价等新定价规则的利弊,从长远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高度参与定价规则的制定,谋求合理、科学的定价体系。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口铁矿石定价权上的缺失既有国际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国自身的原因。当前,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国内钢铁企业的联合与协调,从多方面提高进口铁矿石的国际谈判的能力,才能逐渐提升我国在国际上对铁矿石定价权上的话语权,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工程公司控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