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 2

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途径

白丽梁玉清赵浴光邱永强姚业祥李德宝

白丽梁玉清赵浴光邱永强姚业祥李德宝(黑龙江齐齐哈尔医学院161006)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4-0362-02

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在校期间已经积累的丰富知识,通过自己不断地探索研究,在头脑中形成独创性的思维,独立地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新问题、攻关新课题的创新能力。综合能力是建立在一般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基础之上的解决综合问题的高级能力,它具有综合性、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特点。

2.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应着眼于国家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构建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当今已经进入知识经济、信息技术时代,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树立“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学生既要掌握好专业基础知识,又要加大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应试教育和狭窄专业教育的封闭模式,适时地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科研方法和科学思想,注重科研意识的培养;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用现实的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科技、创作发明的动力,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

2.2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2.2.1强化教师实践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创造性地学,让学生逐步成为自我开发创造的主体,是创新教育的目的所在[2]。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者,使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为学习的主体;强化教师实践意识,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构建一支对本学科的前沿理论和与本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最新理论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善于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当中的教师队伍。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兴趣和性格的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促进和激励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主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独立思考,敢于挑战权威,发表自己看法。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意见,教师要以强烈的实践意识去引领大学生探索未知,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2.2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

构建专任教师合理的年龄、学历、学位、职称、学缘结构,增加硕士生、博士生的比例,发挥高级职称教师的作用,培养主讲骨干教师,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使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2.2.3实行导师制

导师制可以加强师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可以言传身教,激发学生求知欲,另方面可以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需求,增强自身责任感,提高教学水平。

2.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科研能力是人们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时,在运用科学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本领[3]。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创造力、竞争力。开展学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学生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加强高校与地方沟通,进一步明确服务的宗旨、内容,根据需求选派大学生组成团队,为群众办实事、作好事、解难事。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近距离地接触社会,开阔大学生的眼界,大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社会实践问题,完善知识结构,培养敬业精神;另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又可以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检验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找出自身综合能力与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之间的差距,以便有针对性地完善自己的能力结构。三下乡活动由实践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利用每年的寒暑假,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或农村,为居民免费体检、健康知识宣传、社会调查等项服务。利用掌握的知识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可以锻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服务意识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2.4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基地是社会实习基地的缩影,是学生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的场所,是向社会实践过渡的桥梁。建立了模拟医院、模拟卫生局、模拟卫生监督所等校内实习基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直接进行实战演练,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了实践能力。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既节省了学校实习经费,又省时省力,便于学生集中实训,还可以实现学校内资源共享。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一方面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使学校能了解社会用人需求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把社会作为宣传学校的一个窗口,使学生在实习中容易被了解和认可,为学生就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校外实习基地,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组织教师和大学生在创新实践基地上开展各项培训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广顺,陈小雷.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及培养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

[2]谭红杨,金笙,李静宜.实践性教学的创新探索——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林业教育,2005,(01).

[3]王茹,王玉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探讨[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