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2

社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欧阳娟

(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6)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社区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社区220例初产妇产后28d内进行基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平均得分(90.5±17.9)分,母乳喂养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和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现出正相关,产后抑郁程度和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现出负相关,顺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剖宫产产妇,P<0.05。结论:在以后的社区产妇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鼓励初产妇顺产,激励其生产之后进行母乳喂养,同时不断提升社会支持水平,针对产妇展开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以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升。

【关键词】社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调查;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365-02

对于刚出生到6个月期间的婴儿来说,母乳是最营养的天然食品,同时母乳喂养还有助于婴儿智力、免疫力的提升,有效减少儿童期发生肥胖的机率,对于婴儿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1]。但是,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母乳喂养率逐年下降,为婴儿身体素质、智力发育造成了不利影响。为了探究初产妇母乳喂养的自我效能及相关影响因素,对我社区的220名初产妇进行随访调查,现在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社区管辖范围内行产后第一次访视的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所有初产妇均单胎足月分娩,且具有良好的文字理解与语言沟通能力,均为产后28d之内。排除标准:排除有影响母乳喂养疾病的产妇、新生儿存在先天性缺陷与残疾或体质量未达到2500g的产妇。

1.2调查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喂养方式、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量表(B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PS)等,将产后28天定为调查时间,开始调查之前针对所有调查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并利用相同调查标准及方法,严格控制本次调查的整体质量。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产妇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统计描述如下:计数资料利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利用(x-±s)表示,组间对比利用方差分析,两组比较利用t检验,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利用单因数分析、多远逐步回归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妇一般资料情况

据调查结果显示,220名产妇的年龄在23~35岁之间,其平均年龄是(26.9±1.9)岁;其孕期在37~39周之间,平均孕周为(38.2±1.1)周;共有顺产146名(66.4%),剖宫产74名(33.6%);大专及以上67名(30.5%),高中或中专113名(51.4%),初中及以下文化40名(18.2%);家庭收入月收入在3000以上155名(70.5%),3000及以下为65名(29.5%);纯母乳喂养71名(32.3%),混合喂养121名(55.0%),人工喂养28名(12.7%);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在43~149分之间,平均得分(90.5±17.9)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得分在33~55分之前,平均得分(43.4±4.9)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在3~16分之间,平均得分(8.7±3.4)分;产后抑郁75名(34.1%)。

2.2多元回归分析

母乳喂养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和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现出正相关,产后抑郁程度和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现出负相关,顺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剖宫产产妇,P<0.05,见表。

3.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纯母乳喂养初产妇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较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产后母乳喂养水平存在密切关系,纯母乳喂养初产妇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明显高于混合母乳喂养及人工喂养初产妇。在社区中展开针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调查,同时展开有效的干预和教育,这对于改善当前我国母乳喂养率较低的现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性意义[2]。通过产妇随访结果可以看出,社会支持水平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现正相关,且评分越高其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就越高。可见充分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产妇提升自信,帮助其缓解压力,社会支持程度较高的产妇,在掌握知识与哺乳时间上占有优势,所以母乳喂养积极性较高[3、4]。

研究结果显示,本社区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是(90.5±17.9)分,母乳喂养程度、社会支持水平和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现出正相关,产后抑郁程度和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呈现出负相关,顺产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明显高于剖宫产产妇,P<0.05,提示社会支持水平、母乳喂养程度、是否顺产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所以,在以后的社区产妇护理工作中,我们应该鼓励初产妇顺产,激励其生产之后进行母乳喂养,同时不断提升社会支持水平,针对产妇展开深入细致的健康教育,这对改善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非常重要,有助于母乳喂养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宗芬.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其与产后抑郁的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8:61.

[2]刘玲玲.调查分析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辽宁医学杂志,2016,05:50-53.

[3]丁敏,李双兰.邯郸市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J].河北医药,2010,12:1632-1633.

[4]孙任苓,蒲继红,韩志敏.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与领悟社会支持对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12: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