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儿童二语教材中人际智能活动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英汉儿童二语教材中人际智能活动的对比分析

张扬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我国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在教育界尤其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轰动,掀起了一股“多元智能热”。有关多元智能理论著作的译介使人目不暇接,有关多元智能理论的书籍、研究论文不断涌现,在人们积极探索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时候,田友谊在《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当如何借鉴?》一文中提出“究竟如何正确认识多元智能理论?”“如何科学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如何正确认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育中的应用?”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践行的重大问题。

二、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

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特别是斯金纳(B.F.Skinner)的学习理论。斯金纳将教学过程视为刺激(Stimulus)-强化(Reinforcement)-反应联结(Responsebond),关注的是作业与结果。在行为主义者的视野中,教学活动的目标就是知识的传递与传授和适宜行为方式的建立。对于知识,他们强调知识的客观性,即强调教学内容的纯客观性和外在性。在客观性的基础上,他们还认为知识可以被“还原”(Reduction)为一些简单的细小知识,学习者通过“小步子”“小单元”的学习累积便可组合获得较高层次的知识。而对于行为方式,行为主义者则强调其“外显性”和“可观察性”,与学习者的内在心理过程无关。缘于这样的认识,行为主义认为: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强化过程的认识,即通过提供适当的强化—反馈建立起适当的刺激—反应联结。教师的教学就是按照预定的目标,严格遵循一定的步骤去展开教学内容、评量学生的结果,修正教学的设计。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展望与发展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的哈佛教育学名著《多元智能》一书指出,智能是一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潜能,人类的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力潜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

教务部2011年颁布《课标2011》,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不同潜能,与学生建立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关系,因材施教,鼓励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主发展空间。由此可见《,课标2011》彰显了人本主义外语教学思想,强调了“后方法时代”的生态课堂观,认为语言远不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人类的活动,是个人、团体与世界关系的体现(李学书、刘洁,2012)。

教师应熟悉八大智能理论,并能在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判断出学生所倾向的智能理论,根据学生特点来制定课堂活动。如:泰国学生好动,活泼,喜欢跳舞,喜欢与人交流,喜欢画画,动手能力较强,由此我们可以判断,泰国学生人际交往智能,言语智能,空间智能,形体智能较突出。所以在设置课堂活动时,老师可有意识的根据他们的倾向多设置唱歌、动手做熊猫,涂色等活动。韩国学生与中国学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如读写能力较强,听说较弱,在课堂上表现较为内敛,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强,语言智能和内省智能较强,但是通过老师的训练和鼓励,往往会发现有的学生也兼具音乐,形体,空间和人际交往等智能,只是表现的不明显。当然,学生倾向的智能理论是学生的优势,也是老师上课需要充分利用的方面,但是学生没有显现出来的优势也是更需要老师进行发掘和探索的。如韩国学生不善于听说,欧美学生不善于读写,如果只是单纯的依照学生的智能倾向来学习,那么结果可能是韩国学生只会书面语的读写,不会说话,欧美学生只会听说,无法写出一篇文章来,因此,八大智能不会在学生身上单独存在,很多活动也不能单一的归入某一智能中,教师需要发现学生的优势,发掘学生的潜能。那么如何发掘学生潜在的智能呢?

学生的优势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很明显,教师也能快速、准确的把握。而日常生活中看不到的智能是不是都不存在呢?答案是否定的,八大智能对所有人都是一起发展的,只是有突出的智能和隐藏的智能。既然如此,则教师需检测学生的多元智能理论,在不断的尝试中慢慢发现学生的不同,发现学生的潜能,以便制定个性化学习。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适当的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互相学习,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差异,全面提高智能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内在兴趣,采用多元评价模式评价学生,而非单一以成绩为评价标准。

四、总结

虽然多元智能理论日益在英语教学中凸显,但是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大环境中,传统的上课方式和模式依然是主流,学生和老师在升学考试、过级考试的压力下,鲜少顾及多元智能理论与课程的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带来了新鲜和想法,也留下了思考,对不同课程,不同环境、不同条件好不同心态的群体,多元智能理论能够畅通无阻的实施吗?实施之后的效果会是怎样?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肯定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各位教师已经有意识无意识的运用到多元智能理论了。如汉语教师上课基本要求是不能像对待中国学生一样填鸭式的教学,中国学生是全世界最守纪律的学生,这种纪律感天生便有,应该按照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来因材施教,泰国学生淘气,喜欢唱歌,画画,跳舞,那老师上课便需要设计一些与他们爱好相同的环节,促进学生学习。因材施教便是考虑到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将不同智能理论与教学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范绪锋.多元智能理论应当怎样借鉴?[N].中国教育报,2003-12-27(3).

[2]田友谊.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当如何借鉴?[P]2005,18(2).

[3]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研究课程》.

[4]陈亭而.在《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3.

作者简介:张扬,女,汉族,甘肃庆阳人,云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