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育学生的特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2-12
/ 1

谈教育学生的特殊策略

张爱琳

张爱琳(新疆阿拉尔十五团中学新疆阿拉尔843016)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行人为了抵御北风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春暖衣厚,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往往如此:通往目的地的路途不止一条,达到目的地的手段远非一种,如果急于求成,只用最方便的一招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教育者应该做到的,是根据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挖掘出最合适的教育方法。

1.避实就虚,迂回前进黄婷同学学习极不用功,我布置背诵《春》一课,别的同学早已背得滚瓜烂熟,而她磕磕巴巴,还背不出几句来。我很生气,他却一脸的无所谓,问原因,他的回答是“记不住”。我先是严肃地要求“一天后再次检查,必须能正确、流畅地背诵全文”。她听了,顿时一脸愁云。“有困难,好,减一半内容,明天检查前三自然段的内容,如何?”“行!没问题!”一下课就听见了她背课文的声音。第二天检查,果然通过,我又布置了后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第三天检查,效果非常好。我问他“相信勤奋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还认为自己脑子笨吗?”她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一个班上有好几十个学生,只用同一种方法想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根本行不通的,像黄婷这样的特殊学生,就得采用特殊的方法——避实就虚,迂回前进试想,对待黄婷这样的学生,如果老师一上来就硬性提出:“两天后检查,背诵全部内容”,“背不出来就别回家”或“背不出就罚抄一百遍”。肯定难以达到目的,还会引起黄婷同学的反感。所以,“教不严,师之惰”是对的,但不全面,还得加一句“严有方”。大家都知道,“讨价还价”是市场上司空见惯的现象,精明的商家是先开出略高的价格,然后在顾客的要求下做出忍痛让步的姿态,这时顾客的心理便得到了满足,觉得价格比较合适了,于是买卖便达成了。我对黄婷同学采取的策略可谓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退为进,分步达成了老师的意图,而黄婷也终于相信了勤奋是非常有用的。这种“迂回前进”的战术在运用时除了以上以退为进的做法外,还有一种与此方向相反而效果一致的做法:即先提出较小的要求,进而再“得寸进尺”提出较大的要求,好比是先诱使对方把门打开一条缝,再让其门户洞开就不难了。我刚接班时,为根除班上随地垃圾的现象,要求学生每天少扔一片纸,第二天班上随地扔纸的人明显减少。一周后,随地扔垃圾者只有极少数学生了。此时,我当众宣布,今日起严禁在教室内扔垃圾,违者记入《班级日志》,并罚拖地面。很快,随地扔垃圾的现象便杜绝了。可见,当教育方法在受教育者身上不奏效时,班主任应及时采取更有效、更隐蔽的“前进”策略。

2.逆反心理,巧妙利用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工作。讲些大道理,学生不爱听,老师也不愿一遍遍地说。搞题海战术呢?学生不胜其苦,哪还能谈得上学习兴趣?我们学校有位数学老师,名叫高波,他教的班级不论几年级,从不拖堂,从不挤占副课时间,也很少布置作业。但是,在她的课上,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老师那笑眯眯而敏锐的眼睛当然也不会放过一个偷懒的学生。不仅如此,在课间,还有许多学生陆陆续续找到她向她汇报“解题思路”,向她要思考题做。学生生怕“解题冠军”会被别人抢了去。有一次,班上原先最调皮、成绩最差的一个男生居然在自然课上解数学思考题,结果挨了老师的批评。高老师很少置作业,不拖堂、不补课,学生却像着了迷似的追着、缠着要做“思考题”。这其中的原因,恐怕一方面是高老师的教学艺术高超。另一方面也是高老师的教育艺术精湛。他巧妙也利用了学生好奇、逆反的心理,反其道而行之,收到了比正面引导更好的教育效果。据说,在美国,学校里没有“学生守则”之类的东西,老师们从不对学生说“不许、禁止”,而说“你有权……”。例如,不说“禁止在教室里乱扔废纸”,而是说“你有权拥有一个干净舒适的教室”。有时候,作为班主任,我们也不妨把这“正话反说”的技术借来一用。

3.逆向思维,灵活运用学生姚月在课堂上玩东西,我发现了提醒他把东西收起来,认真听课,他却不承认自己在玩东西,我听了略一沉思,对姚月说:“那可能是老师看错了,我们继续上课好吗?”放学后,我找到了姚月,让她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他猜了好多答案,最后我告诉她,老师最喜欢诚实有错就改的学生。最不喜欢说谎,犯了错误还不肯承认的学生。老师小时候也有过撒谎的经历,后来在老师的教育下改过来了,不撒谎的感觉真的很好,心里踏实,做事有信心。这时,姚月的表情有些不自然。我接着说:“刚才课堂上你确实没有玩东西,是吗?老师给你道歉。”听到这,姚月急忙红着脸说:“老师,是我错了,我以后上课再也不玩东西了,一定认真听课。”学生明明犯了错误,却不肯承认,既然不能按照常规使学生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还不如先“偃旗息鼓”。我想,要使这样的特殊学生向老师“交心”,接受老师的关心爱护,首先要解除他心头的疑惧,让她相信老师是为他好。所以放学后我邀她走出教室,丢掉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架子,仿佛是一位善解人意的朋友,让她相信老师是理解她的,老师最后的道歉使她更加惭愧,终于承认了错误,并表示以后再也不在课堂上玩东西了。身为老师常常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习惯于我教你做、我训你听,尤其是对犯有错误的学生,老师总是充当挽救者的角色,这样恰恰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拉大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管理学有一条理论: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必须与对方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老师把自己与学生视为一体,就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就不难找到与学生沟通的途径。有时,以老师的身份不能达到目的的,以朋友身份却能达到。所谓亦师亦友不就是这样吗?我们做老师的有时不妨少一点师道尊严,多考虑学生的自尊。这样的逆向思维,对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是大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