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生会,西医院校针灸学导引式教学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7-17
/ 2

以意生会,西医院校针灸学导引式教学的体会

魏玮张世忠

魏玮张世忠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科贵州遵义563003)

【摘要】西医院校的临床专业学生要学好针灸学这门学科,就必须理解经络、腧穴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运用经络学说指导针灸治疗。我们借用文学的生动和生活的形象解说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使他们心中先生成关于针灸的认识意象,再通过身体实践将这种意象转化为直观的体验。这种从抽象到直观的导引式教学令针灸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针灸穴;导引;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R3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9-0348-02

作为中医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灸学,从原始社会简单的针灸治疗诞生,到唐朝独立发展成为专科,再到近代随着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名美国记者对针灸治疗的报道,针灸逐渐被世人认识并接受。在当今世界多民族医学鼎足而立,而西医学一方独大的局势下,针灸以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以及无毒副作用的绝对优势被许多医务工作者推崇。而今不光我国的西医学院校,还有一些西方的医学院校,都开展了针灸学课程。

不可忽视的是西医院校学生对医学的认识是从解剖和生理病理开始的,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是从直观的角度,而中医学则是宏观辨证的方式,两种医学思维方式、角度的显著差异是西医学学生入门的最大障碍。另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是针灸学是中医理论的一大分支,而临床专业学生的中医基础非常薄弱,这就造成了他们理解上存在着天然的屏障。同时在西医院校教学时数很少,这就意味着针灸学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都不同于中医院校。针灸学理论体系完整,临床操作非常强,面对西医院校学生采用传统讲述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和中医院校学生一样他们也接受了中国文学的教育,我们结合共同的文学基础和生活体验先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他们用心体验产生形象的意识,再在身体实践中将抽象转化为切实的体验,这种导引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学生们高度的认同。现将我们的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1.以意生会,诠释经络腧穴名称的古典美

面对大量经络与腧穴的名称,临床专业学生普遍感觉只识其字,不领其要。引导他们理解经络、腧穴就成为了针灸学课程学习的首要工作。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就像每个人名都关联着某种希冀或寓意,经络腧穴的名称往往内含深意,又蕴有古文学的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先将专业术语用语言通俗形象化,引导他们主动把这种意象在自身活化。讲到腧穴时我们就会解释到,腧穴的命名与其经气盛衰、功用、所处位置及形态等等皆有关。或因为穴位的形像状态似地理环境,比如前谷穴后溪穴,承前穴少泽穴的雨露之泽,水雾丰沛,沟渠盈满而流溢,走出山谷流入小溪,就如这经气流行之态。或因为形态趋像于某种事物,如动物或植物或建筑物,好比大鱼际好似一只圆鼓鼓的鱼肚,而鱼际穴正是位于鱼肚上正中的位置。治疗学也是如此,如此在学生心中就先形成一种关于腧穴的形象认识,且记忆牢固。

2.解剖知识帮助理解经络腧穴

人体的经络系统并不等同于解剖学中的神经、血管、淋巴系统,古代医家很早就通过解剖观察到,人体内有类似织物纵行和网状的组织,分别称为血脉、气脉、经筋、皮部,而具体对应的结构却不得而知。现代解剖知识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对人体更细致深入观察,但至今经脉没有找到任何组织可以对应。譬如手厥阴经在上肢就是沿正中神经分布的,四肢部存在的不规则的多角套管复合立体的筋膜间隙与一些经脉循行是一致的[1]。这些都不能完全解释经络,说明经络不是独立的组织,她附着于其它组织之上。所以,关于经脉的认识仍是假说。

3.援物比类,生动的想象

笔者在讲解经络时就做了这样一个类比,十二经的循行方向就像穿衣,起势总是上臂内收于胸前,然后向前伸直漏出双手,这就像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同时气血的流注就是从手太阴经开始,穿衣的第二个动作一定是从手将袖子拉回,再从头往下捋顺衣服,就如手三阳经从手走头,接着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最后提裤子至腰腹位置就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气血的流注就是止于足厥阴经。需要提点的是每至一端,就是阴阳经交接的地方。如此一个比喻,将十二经脉的循行、流注及交接同时讲明,生动形象效果突出。形象的比拟可以轻松化解复杂的概念,并让学生觉得学而有趣。

4.实践,还原意象,体会更真切的存在

老师讲的再精彩生动,也只能让学生更好理解,但一切还停留在认识和意境当中,而针灸是门注重实践的学科,经络腧穴不光可以治病,更能反映身体的反应。所以我们让学生去真实的体会什么是经络感应,针灸怎样治病。当学生们可以在彼此身上找到穴位,并用毫针、艾灸刺激出酸麻重胀和循经传导的经络反应时,他们的兴奋和成功感不可遏制的感动了自己,也带动了旁人。我们接着在学生代表身上演示针灸治疗疾病的方法,让他们体会什么是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等等针灸常用治法。

每一门学问都是一座高山,找到了上山的路就不愁上不到顶。针灸学虽然隶属于传统医学,但对象无外乎人体,也离不开授业传承。只要得法,就会有成效。运用文学的魅力打通理解的第一道阻碍,借通俗易懂的比拟与他们的基础知识相沟通,引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西医院校的学生也可以学得津津有味,理解针灸的含义,并掌握基本的针灸治疗技能。我们的教学证明,临床专业的学生能够学好针灸学。

【参考文献】

[1]胡玲主编.经络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