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十一五”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4-14
/ 2

衡阳市“十一五”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良荣董蓓蓓银洁沈燕

周良荣董蓓蓓银洁沈燕(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室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依靠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本文通过分析衡阳市“十一五”期间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优化衡阳市现有的卫生资源,为今后衡阳市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卫生资源配置问题对策

衡阳市地处湖南南部,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市有限的卫生资源承担着衡阳市所辖5区2市5县及其周边地区千万人的健康重任,因此,对其现有卫生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积极改进,使其发挥最大功效,最大限度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当前首要任务。“十一五”期间,衡阳市卫生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已经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等。但是随着卫生改革不断推进,仍然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

1.衡阳市“十一五”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1.1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且不当

政府投入水平是决定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是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保障的前提[1]。通过数据统计,衡阳市十一五期间卫生经费投入明显不足。2005-2009年,衡阳市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由7.73%下降到6.81%,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由2005年56.8%升高到67.3%。

由表1可见,衡阳市在“十一五”期间,政府直接的财政投入基本上是“撒胡椒面”,就每一个卫生机构而言,政府直接的财政投入都是捉襟见肘。其中,2009年衡阳市全市卫生机构的总收入370199万元,各级财政投入43924万元,财政投入只占卫生机构收入的11.81%,占卫生机构支出的13.04%,占人员工资的45.95%。

表1.2009年衡阳市卫生机构政府财政投入情况(万元)

1.2卫生体系结构不合理

“重医疗,轻预防”一直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弊端,衡阳市也不例外。由表2可见,2005-2009年衡阳市各类卫生服务机构数量略有增减,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妇幼保健院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所占比例一直偏低,也无明显增加趋势。其中,妇幼保健院更是5年没有增加新机构。

表2:衡阳市2005-2009年各类卫生服务机构数

1.3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距大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衡阳市各地区卫生资源长期存在着差异。衡阳市卫生资源长期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区,这就造成了各县区居民无法享受到同等的卫生资源和卫生服务。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到,在2009年衡阳市各县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中,5个市辖区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其他县市,其中石鼓区因卫生资源最丰富,各项指标均居于前列,祁东县因经济条件最差,卫生资源最缺乏,各项指标均名列最后。

表3.2009年衡阳市各县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1.4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及职称结构不合理

2009年12月,我市共有执业(助理医师)4281名(见表4)。从学历结构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仅占6%,大学、大专占59%,还有33%的人员学历是中专及以下。从职称结构看,4281名执业(助理)医师中,拥有高级职称者共计496名,仅占12%,高、中、低三级所占比例依次递增,仍有1476人为无职称(见表5)

表4.2009年衡阳市执业(助理)医师学历结构统计表

注:不包含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数

表5.2009年衡阳市执业(助理)医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注:不包含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数

2.对策和建议

2.1加大政府投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投入,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稳定长效的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卫生的投入力度,并逐步建立起基本医疗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公立医院经费补偿机制和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经费保障机制[5]。除了政府加大投入保障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外,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对卫生资源规模、布局、结构的调整,提高医疗资源的分配使用效率。要改革医院投融资体制,鼓励各种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以合资、合作、买断等形式参股公立医院,尽快形成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格局,抑制医疗市场的垄断,多层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2.2增加对预防的投入,实现医疗、预防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化

疾病重在预防,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筑起居民疾病早期诊断、早期预防的第一道防线[4]。“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卫生事业的重要方针,有关部门必须坚持这个方针,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站、疾病控制中心和专科疾病防治医院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加大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促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努力实现医疗、预防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化。

2.3缩小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差异

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是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所有社会成员均有同等机会获得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卫生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2]。目前,衡阳市城乡、各县区间卫生资源分配严重不公,有违医疗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的原则,也将影响衡阳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3]。因此,应积极采取措施,矫正医疗卫生资源城乡、地区分配不公的格局。通过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专项拨款,改变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城乡、地区差异过大现象。

2.4加强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

卫生人力资源,特别是基础卫生人力资源是近年来制约衡阳市卫生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应对卫生人员,特别是基层卫生人员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进行培训,具体可通过学历教育、进修学习、县(市)中心医院医生业务培训、乡镇卫生院医生岗位培训、乡镇卫生院护士岗位培训、乡村医生培训、乡镇卫生院管理人员培训、全科医师岗位培训、社区护士岗位培训等培训项目对相关领域人员进行专项或多项培训,进一步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学历层次、整体素质、管理和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程新宇.SARS反思:我国卫生资源宏观分配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医学与哲学,2003,8:1-4

[2]李志成,张志钢.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研究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2010(23)

[3]蒋辉.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现状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3)

[4]李秋芳.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分析与思考,卫生经济研究,2005,6:20-21

[5]班瑞益.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几个深层次问题的思索,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9,13(7):4一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