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在高血压诊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综合干预在高血压诊疗中的应用

汪永辉

泸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泸州646100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均呈现升高趋势,受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行为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已逐渐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高血压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发展及预后效果则与血压控制效果直接相关,而血压控制效果则与日常用药、日常行为习惯相关,因而诊疗中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的重视度也在逐渐提高,本文主要就在高血压诊疗中开展综合干预的具体措施与价值进行探讨分析。

【关键词】高血压;临床诊疗;综合干预

高血压是现今世界范围内均较为常见的慢性代谢障碍性病变,患者主要表现为血压水平的异常升高,高血压也是现今各类心脑血管病变发生的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1]。2010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就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进行了定义与量化,近几年关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行为及针对性干预的报道也在逐渐增多[2]。药物干预及健康行为直接影响者高血压的发展及预后,而开展综合干预的价值也在逐渐凸显,现就针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的具体措施及价值进行分析。

1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的具体措施

综合干预是一种符合我国现代医学基本原则即“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干预手段,旨在开展临床诊疗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干预,提升患者疾病的控制效果,从而提高预后,目前在各类慢性病变中较为常用,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综合干预的具体措施如下述:

1.1、药物控制:药物是临床诊疗中针对高血压患者最为基础的控制手段,高血压患者需要规律、定量、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控制,在诊疗中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年龄、机体状况、合并症针对性给药,采用单一或联合给药方案,同时须嘱患者定期复诊。

1.2、认知干预:高血压控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患者对疾病综合认知水平的影响,因而在临床诊疗中须采用患者能够理解及记忆的语言向其介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常见危险因素等,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同时就药物干预、健康行为等进行介绍与指导,同时就严格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进行强调,提升患者在用药及健康行为方面的重视度。建立线上沟通平台,定期为患者推送高血压相关健康知识,同时为患者提供实时专业的医学服务。

1.3、健康行为干预:通过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及行为习惯,就不合理之处进行指出,如吸烟、饮酒、暴饮暴食、不合理膳食、作息不规律、缺乏户外运动等,就不健康的习惯及行为对血压水平及高血压预后的影响进行说明,同时帮助患者纠正不合理行为,必要时可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运动、作息方案,嘱患者家属做好督促工作。血压水平的监测能够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自身血压控制水平,因而须向患者介绍血压水平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方式等,同时嘱患者做好血压记录工作,以便复诊时医生掌握其日常血压水平,为治疗方案的调整与优化提供较好的参考。

1.4、情绪心理干预: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变,无有效治愈手段,长期受到疾病的影响,患者易出现不良情绪及负性心理反应,因而在诊疗中也须重视患者情绪心理状态的了解,针对性给予安抚、疏导工作,适时帮助患者调整心态,以放松、积极的情绪心理状态面对生活。同时嘱家属多关注患者,给予其鼓励、支持与陪伴,提升患者对综合干预的依从性。

2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的价值

近年来综合干预在高血压患者的诊疗中逐渐开展与推广,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王森标[3]对部分高血压患者开展了家庭医生签约管理模式下的综合干预,结果显示与未给予干预的患者相较,开展综合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许慧艳[4]等对92例患者开展了综合干预,结果显示综合干预后患者血压控制率、用药依从率均显著高于未给予干预的患者,同时综合干预有效改善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及心理状况。

3讨论

高血压是以不同因素导致的血压水平异常持续性升高、血压水平不稳定等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心血管病变,本病的发病因素较为复杂,受遗传、环境、生活习惯、日常活动状况[5]、情绪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现今的医学水平,高血压的治疗是终生性的,患者多需要长期服药控制,临床诊疗中发现,患者的日常生活状况也影响着高血压的控制效果与疾病进展,因而对高血压患者开展综合干预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从用药、认知、健康行为、情绪心理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综合干预,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从而改善预后效果,应用价值高,近年来临床诊疗中针对慢性病变的综合干预工作也在逐渐推广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邓章莉,冯浓萍,彭子日,.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4(35):1954-1956.

[2]刘星,杨春伟,梁洁,等.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的改善情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28):3378-3382.

[3]王森标.家庭医生模式下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8,8(22):254-257.

[4]许慧艳,吕聪敏,李莉,等.生理心理社会综合诊疗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医学与哲学,2018,39(9B):41-45.

[5]EATONDK,KANNL,KINCHENS,etal.Youthriskbehaviorsurveillance——UnitedStates,2013[J].MMWRMorbWklyRep,2014,63(26):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