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提问能力现状及对策

/ 2

学生提问能力现状及对策

卢信芳1刘希金2

卢信芳1刘希金2

国家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二学段(4~6年级),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很被动,比较缺乏问题意识、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的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1小学生问题意识缺乏、提问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为什么小学阶段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此缺乏?笔者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1问是教师的专利。在现实教学中学生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老师在每节课上都会提出很多问题,自己根本不需要考虑问题,自己要考虑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会提出来。自己只要认认真真学习,毫无疑问地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学会解书本上的习题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1.2缺少提问的机会。课堂上老师的教学设计可谓是天衣无缝,一环接着一环,学生如果不认真听讲,遗漏了部分内容会影响他们的后继学习,所以学生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思考、提问;况且课堂时间有限的,班级学生数又多,教学内容要当堂教授完,还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哪还有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提问题呢。

1.3缺乏提问的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以前也让学生提过问题,但学生提的问题要么过于简单,要么不是太理想,总之,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的意义,所以我们也就不让学生提问题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学生缺乏提问的方法。

1.4害怕心里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口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害怕心理”:①怕提出的问题不是太好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②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③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

由以上几点可以看出,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提出问题能力较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从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出发,对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如下初步的尝试和探索。

2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的培养

2.1创设民主氛围,保护问题意识。数学教育者必须要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采取开放的教学模式,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民主意识,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只有创设出一个自由驰骋、宽松自如的氛围,才能使师生间情感交流畅通,才能消除学生的诸多心理障碍,学生才会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勇于、并乐于提出问题。

2.2创设数学情境,激发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总源于某种情境,离开了数学情境,数学问题的产生就失去了肥沃的土壤。数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以“问题”为导向,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依托,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数学情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而且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2.3建构成功体验,强化问题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情境、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说是学生问题意识火化的闪现,教师要积极呵护这些问题,要尽可能的用激励性的评价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学生感受到自己因提出了问题而受到表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进一步提出问题的欲望,这样反复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就会由弱到强。

2.4教给提问方法、习得提问能力。学生提出问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提问技巧,来增强自信心,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正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方法的习得,受益无穷。

2.4.1否定假设法。否定假设法(如果不是这样的,那又可能是什么呢?)是由美国学者布朗和沃尔特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在原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条件和限定进行自由地改变来产生新问题。

2.4.2反问法。是根据教材和教师所讲的内容,从相反的方向把问题提出。如:在学习比的意义时,知道比的后项不能为零,此时可以反问“在体育比赛中经常出现3∶0、1∶0、0∶0这样的比分情况,这里比的后项为什么可以是零呢?这难道不是比吗?”

2.4.3类比提问法。类比是抓住事物间的相似特性进行比较、对照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的相似,把信息从一个对象转移给另一个对象,它是数学活动中“伟大的引路人”,也是提出问题的重要源泉,根据某些相似的概念、定律和性质的相互联系,通过比较和类推把问题提出。

2.4.4一般化、特殊化法。“一般化”也称“弱抽象”,是指由原型中选取某一特征或侧面加以抽象,从而形成比原型更为普遍,更为一般的概念或理论,并使前者成为后者的特例。“特殊化”也称“强抽象”,是指通过引入新特征强化原型来完成抽象,从而所获得的新概念或理论就是原型的特例。

2.4.5追问法。在某个问题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顺着其思路对问题紧追不舍,刨根到底继续发问,其表现形式一般直接采用“为什么?”。

2.5搭建提问平台,强化提问能力。要使学生的提问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学生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的展现,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提问能力的提高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展现学生的问题类的智力成果。这样仅仅利用课堂的40分钟是不够的,我们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为学生搭建平台:首先是要求每位同学每天必须提一个问题写在交送作业本上,教师及时批阅、写上对它们的评价。其次,在教室内设置问题箱,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以匿名的方式写在纸上投入箱中坚持每天从问题箱中拿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增强实用性,剩余问题则做好分类统计,作为大家课外的思考作业进行解决;再次,根据教学进度开设开放的提问课堂,学生有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有提问的机会,有进一步展示自己的平台,学生的兴趣之浓我们可以想见。

作者单位1:山东临沂兰山小学

作者单位2:山东临沂第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