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玉米制种高产管理技术

/ 2

杂交玉米制种高产管理技术

刘春玲

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4200

1.选地:玉米制种地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玉米种子产量和纯度,因此,应该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的区域,同时,制种田采用空间隔离时,种植地选择好后要设置一定的隔离区,在玉米制种田地周围中300m以上的距离不能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隔离区的设置应该结合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风向以及种植地方位综合确定;隔离区设置,一是空间隔离,杂交种隔离区在300m以上,如特种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隔离区在400m以上,自交系隔离区必须达到500m。二是时间隔离,和其他玉米品种生育期相错40d以上。三是自然屏障隔离。如利用房屋、地势、林带等高大建筑物进行隔离。同时注意房前、屋后、果园等不得种植异品种玉米;整地保墒,土壤化冻后,结合施农家肥进行耕耙和镇压整地作业,使土地平整,达到播种状态。浅耕深度10~15cm,土地达到上虚下实,以保证全苗。

2选种

在我国各地区的环境差异很大,气候复杂多变,每个地区都应该种植适宜该地区生长的玉米品种,以确保玉米的产量。玉米的品种按生长周期来划分的话分为四种:早熟品种;早中熟品种;中晚熟品种;晚熟品种。这些品种可以通过杂交技术批量生产,并且可以通过遗传和变异的方式来保留和获取新品种。在我国北方地区,例如东三省,新疆,陕西和甘肃等地应该选取早熟品种的玉米,因为这些地区光热充足,但是光照时间短,为了充分利用该地区的光热条件,所以得选取那些生长周期短的品种来种植。像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很大,日照充足,我们就可以选择中晚熟品种和晚熟品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该地区的其后优势,虽然延长了玉米的生长周期,但是玉米的单位时间产量提高了,并且还能生产出优质玉米。至于玉米播种的最佳时期,在南方由于一年四季变化不大,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气候状况随时播种,在北方的话,清明之后种植比较好,因为清明往往会下一场雨,有利于玉米的萌发。

3.播种

根据父母本的生育期,确定最适宜的播种期,最佳的父母本行比、密度,提高播种质量。

3.1依据花期,确保播期。玉米父母本自交系生育期都有差距,生产上首先要依据父本抽穗开花与母本吐丝相遇的时间,倒推算出最佳的播种期;又依据双亲总叶片数确定播种期,玉米制种最理想的花期标准是母本吐丝期比父本散粉盛期早2—3天,即母本生长要比父本快1片;再就是掌握父本雄穗花粉生活力仅几个小时,散粉期短,而母本雌穗花丝生活力可维持7天左右。为使父母本的花期相遇良好,在播期安排上坚持“宁可母等父,不要父等母”的原则;

3.2合理密植,扩大母本。玉米自交系植株较矮,单株叶面积较小,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提高制种产量的重要措施。根据自交系的株型、株高以及肥、水和管理水平,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在不影响授粉结实的基础上,应尽量增加母本行数,以提高制种产量。一般母本为平展型的父母本行比以1:4为宜,母本是紧凑型的父母本行比可以扩大为1:5,若父本植株较高,雄穗比较发达,花粉量大,父母本行比可以扩大到1:6;每亩种植密度父本l000株,母本4500—5000株;

4.大田管理

4.1培土放苗

出苗后及时掏苗、放苗,防止小苗被烫伤烫死,培土压实压严膜孔,达到保墒、增温的作用。

4.2间苗、定苗

玉米3~4叶时进行间苗,拔除田间的大苗、弱苗、小苗、花叶苗,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在玉米5~6叶时定苗,将田间高大株、变异株、杂株、可疑株一次性全部去除干净,每穴留单苗,不允许留双苗。

4.3清除小苗

抽雄前将田间的小苗、弱苗全部清除干净,同时对全田进行严格、彻底的去杂、去劣,以保证抽雄质量。

4.4去雄授粉

去雄是保证种子纯度、提高种子质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去雄工作必须做到及时、彻底,不受任何条件干扰和限制。去雄方法:采用摸苞带叶一次性抽雄法,绝不允许抽半截或留残枝。即雄株露尖时带1~2叶进行抽雄。一人站1沟抽1排,一次性抽净,并将抽出的雄穗全部带到种子田外,不允许撒在种子田或堆放在田间地头。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结实率和增产的有效措施,如出现花期不调时,应组织人力进行人工拉绳等辅助授粉措施。

4.5割除父本

授粉结束后将父本全部割除,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和病虫害的发生,促进玉米早熟,提高产量。

5.肥水管理

5.1施足底肥

结合平整土地施农家肥75t/hm2作基肥。铺膜前用播种机条播,施磷酸二铵300~375kg/hm2、尿素150~225kg/hm2,或玉米专用肥450~600kg/hm2、硫酸钾75~105kg/hm2。如遇碱地,施硫酸铵375kg/hm2作底肥,以地膜中向为基线,在基线两边15cm处深施,避免种子与肥料接触。

5.2追肥

一是苗期。结合玉米灌头水,一般在6月1—5日追施尿素225~300kg/hm2,如底肥不足,配施磷酸二铵225~300kg/hm2。二是大喇叭期。约在7月上旬施尿素225~300kg/hm2,同时施钾肥150~225kg/hm2,配合施用适量的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三是灌浆期。在7月25日左右,玉米授粉结束后,施碳铵450~600kg/hm2,达到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粒重的目的。

5.3灌水

一般在拔节期约6月5日灌头水,喇叭口期约6月20日第2次灌水;孕穗期约7月5日灌第3水;灌浆期7月25日灌第4水;8月10日灌第5水。一般情况下玉米全生育期灌水5~6次,即每隔20~25d灌水1次。

6.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对于玉米种子的破坏非常严重,对玉米进行病虫害防治可以提高玉米种子的质量。玉米的病害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大小斑病,矮花叶病,穗粒腐病。这些疾病是由于玉米体内水分过高而引起的,要想解决这些疾病,可以拔出受感染植株,防止疾病的蔓延。然后再使用一些叶面的药物来杀死细菌。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降低玉米体内水分的方式来预防此类疾病。例如,在授粉过后,我们可以及时扒开玉米的果穗,加速玉米体内的水分散失,让玉米及时脱水。然后在母本授粉过后及时砍掉父本,然后改善玉米田间的通风情况,降低田间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病菌的侵入,最后就是在玉米籽粒冒白浆时就要收获,快速降低玉米体内水分的含量。玉米的虫害主要包括粘虫,玉米螟,蚜虫等。他们对于玉米的不同部位有着不同程度的破坏,在防治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辛硫酸和氧化乐果,在玉米易受虫害的部位喷洒,消灭害虫,控制虫害的蔓延。

7.适时收获

在玉米收获之前,还要需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清除田间生长的病株和劣株以及可疑株,为保证种子纯度奠定基础。收获后对玉米穗进行选择,保证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然后将玉米均匀晾晒,水分合适后及时脱粒。将脱粒好的种子均匀晾晒,当含水量达到13%以下时,方可精选加工、包装、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