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张锦来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张锦来

实验设计是做好实验的第一步,实验设计技能是实验性科学研究者的必备素质。实验设计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扩展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仅就笔者多年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浅见。

一、指导学生撰写实验设计方案

一份目的明确,取材合理,步骤正确,条理清晰,准确度高的实验设计方案能使实验有条不紊,省时间且成功率高。一般来说,一份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包括实验序号、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和用具、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记录和分析等七项内容。其中第六项可采用流程式,第七项可采用图表式书写。实验设计综合程度大,学生每做一个实验之前,我都要求他们认真写一份实验设计方案,交教师精心批改,然后按方案操作,如实填写实验结果记录并加以分析。这样既减少了实验误差,又增加了实验指导的针对性。

例如,在观察物体沉浮条件的实验中,撰写的实验设计方案是:

实验思路: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经过简单的推测、验证——获得关于物体沉浮和物体本身大小、轻重关系的认识。

实验步骤:1.预测物体在水中沉浮情况——观察,实验——修正认识,思考:物体的沉浮与什么有关?(轻重、大小、材料)

2.研究与轻重关系:推测——实验——自我否定——控制大小,再实验——修正认识。

3.研究与大小关系:推测——实验——自我否定——控制轻重,再实验——修正认识。

二、指导学生从设计中预见结果

培养学生的预见能力,能提高实验成功率。具有积极参与实验设计的愿望,具有一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中,只要有偏差疏漏,按实际方案实验时,就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若能在设计时,加强预见指导,启发学生按这一方案操作会出现什么结果,就能发现偏差疏漏,把实验失误减少到最小程度。

例如,还是在观察物体沉浮条件的实验中,有一袋东西,有胡萝卜、泡沫塑料、铁螺帽、橡皮块、回形针、牙签、蜡烛、卵石。请同学们先预测一下各个物体沉浮情况再实验。把预测的结果填写在下发的表格中。有的学生没有预测,开始把材料放在水面上,教师及时进行了制止。学生经过讨论预测如下:

螺卵橡萝蜡回泡牙

重轻

学生预测后再进行有条不紊的实验,并在记录表上进行记录。

缠纱布从水中拿出的温度计有何变化。学生从问题入手(从游泳池里出来后身上有冷的感觉)→猜想假设、预测结果(温度计的读数上升、下降还是不变),老师同时统计持不同意见的学生人数,并记录在黑板上。学生合作实验缠纱布从水中拿出的温度计有何变化,验证预测结果,并作好记录(搜集数据,养成科学研究的好习惯,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学生汇报实验现象,老师证实学生预测结果正确与否,加深认识。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归纳得出:水蒸发从周围吸热。按照修改的设计方案操作,实验很成功。

三、指导对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提高设计的准确性

实验设计具有超前性,因此能保证实验成功。中学阶段加强这一训练,日后进行大型实验,就可避免差错和损失。有些实验设计,仅凭遇见结果,学生还很模糊,难以发现偏差疏漏。若让学生按实验设计方案操作一遍,加以实验,学生便易发现设计中的不足,理解透彻,印象深刻,记得牢。这在初学者尤为突出。

如学生观察草履虫实验,不管是设计中,还是操作中都易忘记放障碍物。我在批阅实验设计方案时,发现这一疏漏,便让其照自己的方案做一遍,结果草履虫游动不止,看不清结构。于是在修改方案时,加上障碍物,我启发他们只要减缓草履虫运动而且能看清,不管什么障碍物都可。于是有添加棉花纤维的,有加机蛋清的,还有滴透明胶水的,结果都一样成功。如根据初一科学教材中根的向水性、向肥性教学内容,增加了一个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操作步骤,把植物的根培养成各种几何图形。学生们的积极性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他们绞尽脑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实验方案,寻找实验材料,精心护理,各式各样的根培养出来了。

设计实验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怎样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其方法,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去研究。但实验设计总的基本原则是不变的。就是要把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严谨性、一致性、可重复性等有机结合起来,使设计实验多样化。要打破思维定势,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开放性,体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