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巡诊对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况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心理巡诊对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况的作用研究

李昊

(武警贵州总队医院贵州贵阳550005)

【摘要】目的:试析心理巡诊对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某部队500名基层官兵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积极展开心理巡诊工作。所有基层官兵均给予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来评估与了解其心理状况,分析与比较在心理干预前基层官兵症状自评量表与常模(国内基层官兵心理评估数据)。在评估其心理状况后展开心理干预,并对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基层官兵在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阳性率高于国内常模(P<0.05);基层官兵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多方面分值均较国内常模心理评估数据高(P<0.05)。结论:由于基层官兵在较为漫长的军旅生涯中难免会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有必要积极展开心理巡诊工作,可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况。

【关键词】心理巡诊;基层官兵;心理状况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4-0352-02

基层官兵的心理状况往往能够对部队综合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1]。由于基层官兵职业具有特殊性质,一方面需要面对较高的战争风险,另一方面还要受到社会、部队以及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大了基层官兵的社会压力与心理负担,最终对部队整体战斗力造成影响。基于此,在现研究中,试析心理巡诊对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况的作用。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筛选于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某部队500名基层官兵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积极展开心理巡诊工作。500名基层官兵均为男性;年龄区间17~34岁,平均年龄(23.16±6.05)岁;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28名;中专100名;高中75名;初中197名。随机再抽取500名国内基层官兵常模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区间17~33岁,平均年龄(23.08±6.01)岁;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35名;中专105名;高中70名;初中190名。将2组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未发现显著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研究与分析。

1.2干预方法

对某部队500名基层官兵积极展开心理巡诊工作,其详细方案如下:(1)做好“3定”工作。其一,定人。安排专业的心理辅导医师对基层官兵进行心理服务。其中心理辅导医师则为心理服务专员,基层官兵则为心理服务对象。其二,定点,即对服务地点与范围进行规定及确定,不得擅自随意改动。其三,定期。对心理服务的具体时间、服务间隔周期等予以确定。(2)心理服务。应在不经意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服务行为,其中涉及到心理测评工作[2]。首先需要活跃气氛,详细认真地讲述测评项目。以中队作为单位,基层官兵在统一指导下,逐一展开心理巡诊工作[3-5]。(3)鼓舞士气。缓解或消除基层官兵的顾虑,使其能够尽快敞开心扉。(4)执行心理巡诊工作。心理巡诊专员应主动向基层官兵进行自我介绍,在正确指导下活跃氛围,从而在心理巡诊工作中逐步缩短心理距离。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同步记录心理干预前基层官兵症状自评量表与常模(国内基层官兵心理评估数据)。在评估其心理状况后展开心理干预,并对心理干预前后的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21.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χ2)(%)分别表示计数资料,(t)(x-±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心理测评情况

基层官兵(n=500)中,人际关系敏感(1.82±0.46)、躯体化(0.79±0.50)、焦虑(1.96±0.55)、抑郁(1.89±0.40)、敌对(0.99±0.50)、恐惧(1.62±0.39)、强迫症状(1.13±0.54)、偏执(0.97±0.51)、SDS(57.41±9.05)、精神病性(0.74±0.30)。

国内常模(n=500)中,人际关系敏感(0.85±0.30)、躯体化(0.72±0.41)、焦虑(0.93±0.34)、抑郁(1.06±0.31)、敌对(0.97±0.42)、恐惧(0.99±0.28)、强迫症状(1.02±0.48)、偏执(0.89±0.45)、SDS(47.96±7.61)、精神病性(0.68±0.0.29)。基层官兵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多方面分值均较国内常模心理评估数据高,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的SDS、SCL-90阳性率情况

干预前,在基层官兵(n=500)中,人际关系敏感45.00%(225/500)、躯体化14.20%(71/500)、焦虑46.40%(232/500)、抑郁49.60%(248/500)、敌对19.40%(97/500)、恐惧43.20%(216/500)、强迫症状17.80%(89/500)、偏执17.20%(86/500)、SDS47.00%(235/500)、精神病性10.00%(50/500)。

干预后,在基层官兵(n=500)中,人际关系敏感31.00%(155/500)、躯体化13.00%(65/500)、焦虑29.00%(145/500)、抑郁31.40%(157/500)、敌对18.00%(90/500)、恐惧27.60%(138/500)、强迫症状16.40%(82/500)、偏执15.40%(77/500)、SDS30.40%(152/500)、精神病性8.60%(43/500)。

国内常模(n=500)中,人际关系敏感14.60%(73/500)、躯体化14.00%(70/500)、焦虑31.00%(155/500)、抑郁34.00%(170/500)、敌对19.00%(95/500)、恐惧30.00%(150/500)、强迫症状17.00%(85/500)、偏执18.00%(90/500)、SDS32.00%(160/500)、精神病性9.00%(45/500)。基层官兵在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阳性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较大(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研究表明,基层官兵在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阳性率高于国内常模(P<0.05),则表明基层官兵的整体心理状况相对较差,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发生心理安全事件;基层官兵在人际关系敏感、恐惧、焦虑、抑郁、躯体化等多方面分值均较国内常模心理评估数据高(P<0.05)。

综上所述,由于基层官兵在较为漫长的军旅生涯中难免会出现不良心理状态。因此,有必要积极展开心理巡诊工作,可改善基层官兵心理状况。

【参考文献】

[1]欧晓英,曾化松.心理巡诊对改善高原基层士兵心理状况的作用[J].武警医学,2017,28(2):131-134.

[2]胡军杰.心理弹性训练对部队基层官兵情绪及情绪调节方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9):1733-1735.

[3]田艳丽,杨蓉娅.2012-2014年北京地区基层部队官兵皮肤病病种分布及专科用药配置情况调查[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5(3):185-187.

[4]杨平波,李彬.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基层消防官兵心理素质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52-53.

[5]郭胜洁,陈芳.武警江西总队医院深入基层偏远中队开展医疗巡诊服务[J].武警医学,2017(1):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