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7-17
/ 2

开展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之我见

汪红玲1石顺松2

汪红玲1石顺松2

(1咸宁市中医院湖北咸宁437100;2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湖北咸宁437100)

【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0)07-098-02

【摘要】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为了控制艾滋病的蔓延,全国各地开展了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本文就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应注意的问题阐述几点意见。

【关键词】卫生服务艾滋病关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批示:各级政府要本着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艾滋病防治工作摆到重要位置。要统筹各方面力量。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政策和措施[1]。随着艾滋病感染报告数的增加,艾滋病及其家属对社保、医疗、心理辅导以及日常保健等各项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防艾抗艾工作任务繁重,仅仅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防疫站的工作人员已无法满足防治工作的需要。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已经被推到了防艾抗艾的最前线。笔者就如何指导社区开展艾滋病关怀工作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1开展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必须增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目前,艾滋病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蔓延。关注人类健康,控制艾滋病毒(HIV)传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上,1998年以来,全国各地防疫站的防疫人员对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进行个案调查,上门随防,面对面交谈,介绍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与此同时,社区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主要承担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多项服务。不少社区的医师认为,开展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不是其本职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差,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该项工作;有些医生多多少少有些恐惧感,对病人缺乏关爱和情感;有些医务人员担心自身的安全问题,因为目前患者组成还是以吸毒为主。医院的服务宗旨是“您的快乐是我的心愿,您的康复是我的天职”[2],因此,如何发挥社区医务人员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增强医务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管理者应研究的课题。

2开展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

曾几何时,那令人恐惧但似乎距离遥远的世纪绝症已悄悄逼近了社区,来到了普通人身边。切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艾滋病已不再是一小部分专业医务人员的职责,每个医务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医务人员,已经承担起防艾抗艾的重任。据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评估报告显示,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呈现六大特点[3];一是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报告说,2004年河南疫情报告数量累计超过2万例,而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4省,自治区疫情报告数低于100例。二是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以广州为例,2005年新发现的感染者较2004年增加了25.95%。目前广州艾滋病疫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三是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传播为主,但性传播、母婴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四是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2004年全年的病人数高于2003年的2倍。五是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六是女性感染者的比例上升。流行病历资料显示,在艾滋病的传播中,女性较男性更为易感染。女性HIV感染率一直被作为衡量艾滋病流行强度最为关键的指数而受到全球的极大关注。根据以上流行模式和特点,未来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是保持快速增长和逐渐趋于平衡,这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和提供治疗和关怀。预防、治疗和关怀又取决于医务人员的防艾抗艾知识的技术水平。因此,艾滋病社区关怀的培训工作应引起卫生主管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高度重视。对社区医务人员培训必须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持续化。培训工作将推动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的进一步铺开。

3几点体会和思考

3.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2003年12月1日,国务院总理握住了艾滋病人的手,在这一天,中国政府正式公布了目前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4年11月30日下午来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患者,慰问工作在艾滋病防治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党中央、国务院对艾滋病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宣传教育工作也做出了一定成绩,但要使全社会广大群众正确对待艾滋病,重视防治工作,还存在很大差距。艾滋病患者的有效治疗、关怀和支持以及就业、家庭和社会认可等问题,还有待于完善。因此,在全社会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促进全民提高对艾滋病的预防意识势在必行。全社会行动之日,就是抗击艾滋病曙光普照之时。

3.2建立职责分明、分工合理、联防联控的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各项防治措施的落实,要建立卫生主管部门、医院、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成的技术合作组织。这样,通过合作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开展抗艾滋病治疗、检测、预防工作。

3.3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

卫生服务是指卫生系统借助一定的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各种活动的总称。卫生费用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数量[4]。改善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条件,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增加艾滋病患者的医疗救助等,都需要增加卫生服务经费的投入。艾滋病防治经费的不足也是制约艾滋病社区关怀工作的因素之一,应引起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2004.

[2]郑文哲.快乐医疗理念的产生及构造原则.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427—429.

[3]《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11.30.

[4]龚幼龙,主编.卫生服务研究,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