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疗效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疗效对比

朱锐

朱锐

(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两种方法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4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治疗指征、实际等指标,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法。结果: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两种治疗方法在住院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费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除方法中,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和未射频手术患者在住院费用上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时,效果较好,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介入栓塞;手术切除;肝血管瘤

【中图分类号】R7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29-02

本次研究主要选取40例肝血管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观察比较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两种方法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结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7.38±6.63)岁;32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胀、纳差、饱胀不适、上腹疼痛等,占80.0%,1例患者因腹痛剧烈急诊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该患者的肝脏肿块明显比之前大,但是没有出现休克、血压下降、腹膜炎体征等情况[1]。所有患者都经过CT、B超、MRI检查,都被确诊为肝血管瘤。17例患者肿瘤位于左肝叶,23例患者肿瘤位于右肝叶,其中,20例患者左右肝叶均存在肿瘤,病灶最大直径为6.6~28厘米。

1.2方法

4例患者介入栓塞治疗,其中,2例患者肝巨大血管瘤介入栓塞治疗一个月,体积缩小后进行手术切除。

36其余患者均进行手术切除,12例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占33.3%,24例患者进行开腹手术,占66.7%,其中,有1例患者是由腹腔镜手术转为开腹手术。术式主要包括肝脏不规则部分切除、血管瘤摘除术、左半肝切除、左肝外叶切除、右肝段切除等。11例患者使用了射频技术,占30.6%[2]。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在不同治疗方法下,患者在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得到的所有实验数据和资料都经过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s)表示,经过t检验,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4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3.9±66.9)分钟,术中出血量65~700毫升,平均(186.7±124.6)毫升,其中,20例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使用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失血量均在350毫升以内。术后并发症主要是切口和上腹疼痛。介入栓塞治疗患者都没有使用镇痛剂,手术切除患者中,11例患者使用了镇静剂,2例是腹腔镜手术,9例是开腹手术。1例开腹射频治疗患者术后出现胸腔积液,2例伴随肾功能损害和血红蛋白尿,1例并发肺部感染,经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没有患者发生切口部位感染。随诊8~70个月,4例患者复发,占10.0%。

手术切除患者住院时间为(11.8±3.9)天,住院费用为(29306±25693)元,介入栓塞患者住院时间为(16.0±4.1)天,住院费用为(29838±7828)元,手术切除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介入栓塞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费用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为(13.1±2.6)天,住院费用为(27768±8243)元,开腹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为(18.5±3.9)天,住院费用为(32221±7322)元,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手术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开腹手术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射频消融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为(18.6±5.7)天,住院费用为(33242±4644.6)元,开腹手术患者住院时间为(17.3±4.7)天,住院费用为(29330.8±8244.6)元,射频消融手术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多于未射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肝血管瘤是肝动脉分支畸形,成人主要是海绵状血管瘤,血供都来自肝动脉,和门静脉没有关系,临床肝血管瘤患者主要是女性,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并且临床症状不明显[3]。多数肝血管瘤直径都低于5厘米,如果肿瘤直径超过10厘米,就可以成为肝巨大血管瘤。肝血管瘤患者会伴随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肝区肿胀、腹部不适等症状,如果出现血管瘤破裂大出血、瘤内出血等情况,患者会出现发热、腹痛等表现,甚至会发生失血性休克、血性腹膜炎,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肝血管瘤的外科治疗计划应在有效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实施腹腔镜微创外科治疗方法,射频消融技术和介入栓塞治疗都是手术切除治疗方法的补充,对于巨大肝血管瘤患者,手术切除和介入栓塞两种治疗方法结合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总之,临床治疗肝血管瘤患者时,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郑亚民,王悦华,刘东斌,刘家峰,李非.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3,01:23-26.

[2]顾亚奇,余红东.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疗效对比[J].肝脏,2015,07:507-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