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系统证治

/ 3

肿瘤的系统证治

李汉贤李晓芳刘标

肿瘤的系统证治

李汉贤1李晓芳2刘标2

(1山西省忻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山西忻州034000)

(2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系山西太原030024)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011-03

【摘要】本文从系统论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理论视角,深入剖析肿瘤的病因病机,并提出肿瘤系统证治的基本思想。系统证治就是对肿瘤的发生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重视肿瘤治疗的系统性与统一性,平衡性与协调性,从而达到“气血大和,疾病自已”的治疗目的。基于系统证治思想研制的散结消瘤丸,临床消瘤效果肯定,能有效抗肿瘤转移和复发,并拮抗放、化疗副反应。

Systematic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forTumorLIHanxian1LIxiaofang2LIUBiao2(1.XinZhouCity,ShanxiProvinceAssoci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2.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llegeofShanXi)

【Abstract】Fromthetheoryperspectiveofthecombinationofsystematologyand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ispaperanalyzedthepathogenesisoftumoringreatdepthandhaveproposedthebasicideaofsystematic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fortumor.Systematic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isthat,itsystematicallyanalyzedandsynthesizedtheoccurrenceanddevelopmentofcancer,meanwhileitvaluetheimportanceofthesystemandunification,balanceandcoordinationincancertherapy,soastoachievethetherapeuticpurposeof搘iththeharmonybetweenqiandblood,thediseasewouldnaturallybeeliminated?SanjieXiaoliupills,

whichwasdevelopedbasedontheideaofsystematicsyndromedifferentiationandtreatment,itsclinicaleffectforconsumingthetumorisapproval.Itcanalsoeffectivelyresistthetumortransferandreoccurrenceandoppressthesideeffectsofchemotherapyandradiotherapyaswell.

肿瘤是一种多病因引起,多步骤发生,多阶段发展全身性疾病,深刻揭示肿瘤的病因病机及其发生发展,对有效控制并最终消除肿瘤,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系统和系统证治的概念

1.1系统和系统论

“系统”就是多个元素的集合,或者定义为相互联系的各组织部分的复合体。也可以说“系统”就是处于一定的与环境发生联系的各组织部分的总体。“系统”中最本质的要素是它的“组织联系”。这种“组织联系”一方面是各个部分的情报渠道,另一方面是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系统”作为一个总体来看,同其单纯的组成部分和子系统在性质上完全不同,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所包含的各个要素的总和。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模式、原则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系统和系统论,是指一个要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对象不同,系统所包括的范围也不同。

系统论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结构层次性、相关性、动态平衡性和综合与分析的统一性等特点,它反映现代科学整体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是控制论和信息论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方法论基础[1]。

1.2系统证治的基本概念

系统证治就是把系统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应用于中医的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个以阴阳平衡为本,寒热平衡为标,由五脏六腑等部分(或子系统)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并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有一定再生功能的有机统一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

系统证治就是对由于各种原因使人体发生全身性的病理生理变化而引发的疾病,进行辨证论治。

“平衡”是人体保持稳定状态也就是健康状态的基本特征。这里“平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阴阳平衡,一是寒热平衡。由于人体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开放的动态平衡系统,所以这种平衡是相对的,也就是说,这种“平衡”具有一定的波动性(或幅度),超越了这个幅度也就超越了人体的承受能力,平衡就会破坏,脏腑功能就可能产生一定的失调,于是疾病就可能发生。“协调性”就是阴阳、气血和五脏六腑协调运作的统一和一致性。平衡性和协调性是系统证治需把握的两大要素。

2肿瘤的系统证治

系统证治就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应用系统论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对肿瘤的病因病理进行系统分析与综合,审证求因,对症下药。

2.1辨证论治简介

中医对肿瘤的研究源远流长,从理论到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辨证论治为深入研究和治疗肿瘤奠定了基础。

肿瘤的致病因素比较复杂,但归结起来,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且随病情进展,不论何因引起,均存在正气日渐衰退,邪气日益增长的病理过程[2]。故治疗时需根据临床表现,掌握机体内在功能失调之所在,辨证论治。

按照证情差异,可概括为六个证型,临证裁制,对症下药:

(1)气滞型病邪内阻,七情郁结,及阳气虚弱,温运无力等均可导致气机郁滞,气滞日久可致肿瘤发生。治当行气散结。

(2)血瘀型寒凝、气滞及气虚均可导致血瘀。瘀血凝滞不散,日久成瘤。故活血化瘀是治肿瘤法则之一。

(3)湿聚型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水湿不化,聚而内蓄,日

久成瘤。治宜渗利祛湿。

(4)痰结型寒湿外侵,肺失宣降,肺不布津,聚而为痰;或脾气亏虚,输布失常,水湿凝聚为痰。痰既成之,结为痰核,而成肿块。多以消痰软坚散结为治。

(5)邪毒蕴热型毒邪外受,日久化热,血遇热则凝,津液遇火则灼液为痰,气血痰浊阻塞经络脏腑,遂结为肿瘤。故以清热解毒祛邪为治。

(6)正虚型肿瘤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有关,脏腑功能失调,则气机紊乱或先天脏腑禀赋不足,皆可成为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故而扶正亦为肿瘤的常用治法。

2.2肿瘤的发生-系统分析与综合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肿瘤细胞是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正常细胞基因突变而逐步形成的。

2.2.1辨证论治浅析

辨证论治就是根据肿瘤的病因病理即证情变化审证求因,对症下药。肿瘤的类型不同或证情不同,治则不同,用药也有差异。由于病因不明,所以辨证论治依据的只能是复杂多变的证情,或具有标象特征的特殊性;因此,治疗往往不能抓住肿瘤发生的必然性,治疗效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2.2.2肿瘤发生的病理基础

一般来说,免疫功能低下是肿瘤发生的基础病理之一。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劳伤及体质内虚等;另外,先天性或遗传性基因缺陷,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外因则是六淫、邪毒等。当然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如:年龄、工作压力太大、水土、环境影响、慢性疾病长期不愈等。内外因素互结,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而免疫功能低下,最终因气机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和内分泌紊乱而发生肿瘤[3]。

2.2.3肿瘤发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所谓肿瘤发生的偶然性是指在没有任何一般性和先兆性的因素或原因的情况下,肿瘤便发生了。以下病例可以佐证:例1赵某,48岁,既往体魄强壮,2年前遭遇突如其来的打击,从此便食欲不振,日渐消瘦,3个月内体重由78kg降至64kg,经查确诊为膀胱癌晚期。例2,张某,男,68岁,既往体健,2005年12月受凉后出现恶寒,发热,体温37.8℃,伴鼻塞,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头痛,身痛,自诊为“感冒”,口服中西药数月不愈,遂往当地医院行详细检查,确诊为肺癌晚期,伴肝及淋巴转移。何也?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免疫功能受损或被抑制,气血失调,内分泌异常所致。内分泌异常一方面抑制T淋巴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另一方面可能抑制某些靶细胞的正常发育,在其他致瘤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这些靶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最终恶变为癌。

由此可见,导致肿瘤发生的偶然性因素很多,而偶然性中包含有必然性,必然性隅于偶然性之中。机体的气机失调、气血运行失和及内分泌紊乱是最终导致肿瘤发生的必然因素。

2.2.4免疫监管盲区

机体的正常体细胞经多次基因突变后质变成为肿瘤细胞。肿瘤形成后通过以下三方面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⑴肿瘤内部的气血与瘤体外部相比失活更加严重,好比一潭“死水”。⑵肿瘤细胞分泌一些因子,即所谓的“毒素”,这些“毒素”能直接抑制免疫功能,为致命的元凶。⑶异常分泌的激素也可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使得免疫系统失去了对瘤体内部的免疫监管作用。此时的肿瘤内部就形成了免疫监管盲区,于是恶变的细胞就开始失控地

增殖,癌症形成。

因此,消除免疫盲区是消除肿瘤的前提,是扼制癌细胞增殖和消除癌症的首要一步。

2.3系统证治思想

2.3.1治疗的系统性与统一性

肿瘤的治疗可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它是全身性疾病,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它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或诱导下使机体脏腑功能受损,免疫功能逐渐下降,直至气机失调、气血失和、内分泌异常而发生的。因此,治疗上必须系统全面地调节脏腑功能,祛邪扶正,调和气血,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这就是治疗的系统性。所谓治疗的统一性是指:不论是何种肿瘤,无论肿瘤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其发病机理是一致的,因此治疗也应一致。发病机理是纲;证情变化是不同个体的不同病理反应,是目;抓住了纲,就纲举目张,一切相关问题便迎刃而解。

2.3.2治疗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平衡性是指阴阳平衡和寒热平衡。阴阳平衡是本,寒热平衡是标;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实现平衡。

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得益彰,一损俱损。经络是脏腑联系的管道,气血是联系的纽带。所以,只有系统调节脏腑功能,理气通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祛湿化痰,驱邪扶正,软坚散结,才能达到协调一致,气血和畅。有道是“气血大和,疾病自已”。这就是协调性。

治疗肿瘤,消除肿瘤只是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更为重要的是不断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使气血和畅,内分泌正常稳定,才能比较彻底地根治肿瘤。

3复方制剂《散结消瘤丸》的临床实践效果

系统证治肿瘤的思想就是根据对肿瘤的研究和研制《散结消瘤丸》的基本思想为基础,结合近二十年应用《散结消瘤丸》治疗肿瘤的效果整理而成的。治疗病例虽然不多,涉及种类却较为广泛,先后治疗的良性肿瘤有乳腺纤维腺瘤、乳腺腺囊性增生、子

宫肌瘤、多发性子宫肌瘤并卵巢囊肿、甲状腺瘤;恶性肿瘤有乳腺癌、食道癌、贲门癌、直肠癌、肝癌、膀胱癌、肺癌、恶性淋巴瘤等,均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良效。总结《散结消瘤丸》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

3.1消瘤效果肯定。直径3cm的良性瘤3-6个月完全消除;恶性肿瘤也有显著的消瘤效果,直径3cm以下的瘤体,部分病例3-5个月也可消除。

3.2抗肿瘤复发和转移。所谓“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由甲处转移至乙处,或者肿瘤被切除后,又转至它处进行生长;笔者认为这种称谓颇欠贴切。事实上,肿瘤的发生与机体气机失调、气血失和及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手术切除后,肿瘤的病机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严重,所以肿瘤必然复发并可能转移至它处,而《散结消瘤丸》恰恰能消除这种致病机制。

3.3拮抗放、化疗副反应。应用《散结消瘤丸》治疗一些无法耐受放、化疗副反应的晚期癌症病人时意外发现拮抗放、化疗副反应。一般情况下,服用《散结消瘤丸》后便可基本消除放、化疗副反应,或将放、化疗副反应减少到人体可承受的程度,而且随着治疗进行,精神状态日渐好转。

实践虽不充分,但良好的疗效却基本支持了这种证治思想,并初步表明系统证治思想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传统中医学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在此基础上,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系统论思想于辨证论治治疗肿瘤的新尝试,初步实践喜出望外,效果斐然。随着实践的深入,尚需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国璋,金哲等.当代新学科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7.

[2]杨柱,陈学习.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初探.辽宁中医杂志,2002,29(4):197-198.

[3]赵益业,杨利,邓铁涛.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现代诠释.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7):48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