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压监测在西藏高原中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动态血压监测在西藏高原中的临床应用

姜菊娥

姜菊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干部病房850000)

【摘要】目的:评价动态血压在西藏高原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美国Spacelabs90217型动态血压仪)对120例监测者进行结果分析。结果:120例监测者结果显示门诊测高血压患者中“白大衣高血压”7例,占12.7%;杓型血压21例,占38.2%;非杓型15例,占27.3%;反杓形9例,占16.4%;极度杓型3例,占5.5%。门诊可疑高血压17例,其中8例为隐匿性高血压。高血压药物治疗者48例,血压控制达标者23例,达标率47.9%。结论:动态血压有利于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发现血压昼夜节律,正确评价血压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在高原医院中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血压规范管理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动态血压监测(ABPM)高血压西藏高原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072-02

动态血压监测(ABPM)是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血压监测,是一种无创、便携式监测血压的方法。随着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目前已将ABPM作为诊断“白大衣高血压”的首选方法。与门诊偶测血压相比较,ABPM更能真实地反映血压变化,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排除非高血压患者,并有效评估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1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1月间120例动态血压监测者作为分析对象,其中门诊46例,住院74例,其中男性88例,女性32例,年龄在30-79岁之间。平均年龄54.5岁。病程0-5年92例,5年以上28例。

1.2监测方法受试者处于日常生活状态下,全天生理周期内均可监测。测量间隔时间:日间30分钟监测一次,夜间60分钟监测一次。记录时间:24小时。有效记录次数必须大于80%以上。

1.3判断标准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的标准诊断为高血压,即24h平均值≥130/80mmHg(1mmHg=0.133kPa),白天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0/70mmHg[1]。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白天平均值-夜间平均值)/白天平均值,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将血压分为以下4型:①杓型:即夜间较白天血压下降10%-20%;②非杓形:夜间较白天血压下降<10%;③反杓型:夜间较白天血压不降反升;④极度杓形:夜间血压较白天下降>20%。收缩压和舒张压不一致时以收缩压为准。

2结果

120例监测者中,有7例血压在正常范围,为“白大衣高血压”,百分率为12.7%;21例为杓型血压,占38.2%;有15例为非杓型血压,占27.3%;反杓形血压9例,占16.4%;极度杓型3例,占5.5%。门诊测血压正常但依据病史有症状可疑高血压患者17例,其中8例明确高血压,非杓型血压3例,反杓形血压5例。已明确高血压,正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者48例,血压控制达标23例,达标率47.9%,25例血压控制未达标,26例为杓型血压,占54.2%;有13例为非杓型血压占27.1%;反杓形血压9例,占18.8%。

3讨论

2011年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mmHg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2]。

2011年欧洲高血压大会认为,动态血压监测不仅可以通过增加血压测量次数更准确评估血压,还可诊断“白大衣高血压”及隐匿性高血压等,可了解血压的昼夜节律,评估血压变异[3]。本组数据体现了我院干部病房中动态血压监测应用的大致情况,其中门诊测血压正常而可疑高血压者仅17例,据报道隐匿性高血压的人日平均患病率16.8%,成年人的发病率是19%[4],说明目前人们对隐匿性高血压还不够重视。此次监测中“白大衣高血压”占12.7%,此部分患者往往因为诊室血压高而口服降压药,此举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可能会导致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动态血压监测已成为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的首选方法。

本组高血压正接受药物治疗行动态血压监测48例,血压控制达标23例,达标率47.9%,说明了目前边远少数民族医院及患者对动态血压监测一定程度的认可,但常规用于判断高血压是否达标还不够普及。据报道我国高血压达标率较低,确诊后用药却未监测治疗效果,未达标者占很大比例。动态血压能监测血压的动态变化,能准确评定降压效果,并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降压提供有效帮助。

正常人的血压有明显的昼夜波动规律,即“两峰一谷”现象。血压最高峰值和最低峰值时对患者危害最大。本组数据诊断高血压患者中杓型血压21例,占38.2%,杓型血压一般是轻中度高血压。非杓型血压15例,占27.3%;反杓形血压9例,占16.4%。曾有研究报道,隐匿性高血压者为非杓型或反杓型的靶器官损害更大[5],这是因为非杓型或反杓型高血压患者较杓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心脑血管事件和肾脏损伤更严重,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常与左心室肥厚有显著相关性[6-8],因此夜间血压升高危害更大。

血压变化受内源性机制调节的同时,也受周围环境及心理等影响,ABPM夜间测压充气会影响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从而可能使夜间血压值高于实际水平。西藏高原环境特殊,昼夜温差大,高寒缺氧等因素对血压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分析监测结果时必须考虑到环境、运动、睡眠及心理等多重因素。

我国目前约有两亿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正以其方便、无创、高性价比的优点在高血压预防、诊断、治疗及药效评价等方面被广泛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高血压规范管理有重要作用,临床意义更大。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701-743.

[2]KrauseT,LovibondK,CaulfieldM,etal.Managementofhypenension:summaryofNICEguidance[J].BMJ,2011,343:d4891

[3]王继光.从新版英国高血压指南看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2,4(2):1-2.

[4]VerberkWJ,KesselsAG,deLeeuwPW,etal.Prevalence,causes,andconsequencesofmaskedhypertension:Ameta-analysis[J].AmJHypertens,2008,21(9):969-975.

[5]周聊生,李莹,乔建华,等.高血压并发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动态血压特征[J].高血压杂志,1997,5(2):122.

[6]高邮.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2401.

[7]侯晓平,陈蕾,缪宗莉,等.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与慢性肾功能损害的关系[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29(2):85.

[8]侯品,刘英.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伴靶器官损伤患者24小时BP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