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陈靖

(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第五人民医院康复科宁夏石嘴山753000)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道收缩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综合干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情况差异。结果:在盆底肌力水平上,观察组肌力改善幅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底肌电压情况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肌力恢复水平,改善盆底功能,适用于临床广泛展开。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康复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1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033-02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主要是指代盆底支持结构出现受损、退化、缺陷与有关功能障碍性疾病,尤其是女性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置管脱垂等是较为典型的疾病情况[1]。盆底功能障碍一般是在女性妊娠分娩中引发的机械性牵拉,进而引发肌源性损害,或者因为机体衰老与分娩引发的神经支配能力降低,从而导致盆底肌肉出现神经退行性变。一般临床治疗上多运用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法与电刺激疗法操作[2]。本文通过研究来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分析运用阴道收缩训练联合电刺激综合治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自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6岁至54岁平均年龄为(32.5±3.1)岁;产次为1至3次,平均为(1.4±0.4)次;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3岁至52岁平均年龄为(34.1±4.6)岁;产次为1至3次,平均为(1.6±0.3)次;所有患者均同意治疗与研究的开展,签署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道收缩训练,可以运用阴道哑铃放置在阴道中,嘱咐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来让哑铃能保持1min的阴道内放置,同时依据情况让哑铃停留的时长能够有效延长,最长可以能保持10min的停留,同时可以在患者跑步与咳嗽等提升腹压的状态下确保哑铃不松脱,而后逐步的将哑铃换为重量更大或者直径稍小的哑铃型号,每次保持15min时长,每天1次,1疗程为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等综合干预方式,采用盆底肌肉刺激治疗仪,让其电流控制在肌肉可以产生跳动与收缩,但是没有疼痛感,一般保持10至25mA,刺激时长为20min,具体情况需要依据盆底肌力状况来延长治疗时间与提升电流量。在治疗后需要让患者进行主动提肛活动,每周1至2次,1疗程为15次。了解盆底肌力状态,同时做半年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差异。

1.3评估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水平以及盆底功能受损症状差异情况。盆底肌力水平评判中以阴道肌肉收缩持续时长为标准,0秒为0级,1秒为Ⅰ级,2秒为Ⅱ级,3秒为Ⅲ级,4秒为Ⅳ级,5秒及以上为Ⅴ级[3]。盆底功能受损症状中,包括腰骶酸痛、尿频尿急、阴道干涩、阴道松弛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收集两组患者治疗数据通过spss17.0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盆底肌力水平情况

见表1,在盆底肌力水平上,观察组肌力改善幅度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盆底肌主要有筋膜、肌肉、弹力纤维与结缔组织等构成,其组织本身具有较好的弹性,从而对腹腔脏器组织构成较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对于生理活动也有较大的益处。女性在孕期与分娩时由于体重指数过高,巨大儿、产程时间长、难产、羊水过多、阴道助产等因素导致盆底肌肉受损情况更高,其中主要是因为产道扩张程度过大引发盆底弹性纤维组织出现过度的扩张,相关肌肉组织所具有的支撑作用下降,从而导致盆腔器官脱垂与压力性尿失禁等常见的盆底缺陷与损伤状况。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对于其康复训练需要报以重视,从而有效的促使盆底肌肉自主收缩、紧张度与收缩力的锻炼,提升盆底肌肉所具有的收缩力与循环功能。一般情况下认为盆底肌肉训练可以达到盆底功能障碍的改善与遏制作用,但是整体的盆底功能康复情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缺乏有效认知,同时因为女性的羞涩心理,不愿意配合医院检查,进而引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不断恶化。电刺激可以通过电流经由阴道对盆底肌肉与神经组织产生刺激功效,提升盆底肌肉的力量。生物反馈主要是训练处理,可以让患者达到一定肌肉活动,从而达到生理的自控性,可以达到盆底肌神经细胞的敏感度激活,提升阴道与盆底肌群所具有的弹性能力。

综上所述,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采用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肌力恢复水平,改善盆底功能,适用于临床广泛展开。

【参考文献】

[1]冯艳霞,张洁,张月等.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8):3-6.

[2]洪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评价[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8):1-2,14.

[3]廖冬.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妇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423-5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