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身影——戏曲单元教学有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8-18
/ 2

别样的身影——戏曲单元教学有感

陈志荣

陈志荣(甘肃永登县上川镇甘露池中学,甘肃永登7303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31-02

摘要:文章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普遍存在的对戏曲教学的错误认识,提出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戏曲剧本更是以其流畅、优美、整齐而又极富表现力的戏曲语言、不拘一格的人物塑造方法、深刻丰富多彩的主题思想等太多的文学情韵,堪称是精美的文学作品,所以在提倡“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今天,我们更不应抛却对戏曲剧本的挚爱。倡导让戏曲剧本走进语文课堂

关键词:戏曲;文学;教学

高中语文新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语文新教材第四册安排了一个单元的中国古代戏曲篇目,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能力。我们吸收戏曲中的文学素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对加厚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走进戏曲、认真体味它内涵的寥寥无几,因为好多时候戏曲在他们眼里就是“咿咿呀呀”、佶屈聱牙、迂腐难懂的说唱。他们也将语文与戏曲视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事,视戏曲为老古董,认为它登不了文学的大雅之堂。这其实是抛却了戏曲的文学层面以狭隘的目光看待戏曲,殊不知戏曲是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历史、风俗、艺术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样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从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清代中叶兴起的高腔、梆子、皮黄,及大量民间戏曲,发展成遍布全国各地300多个大小剧种,在近千年漫长的岁月里,它生生不息,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戏曲剧本,更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的加工锤炼,堪称精美的文学作品,它里面蕴含着太多的文学情韵。笔者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自幼就生长在大西北,儿时正是老人们唱的秦腔与讲的戏文吸引我走进了语文的殿堂,大学四年的中文专修让我更钟情和叹服于地方戏曲所具有的文学魅力。笔者在两年前学校倡导的新课程开发和校本研究的活动中毅然确定了“传统戏曲与语文学习”的课题,大力倡导让戏曲剧本走进语文课堂,走进每天哼着网络歌曲与MP4形影不离的学生的阅读视野,因为有以下这些理由在呼吁我们不能不去欣赏戏曲剧本,呼吁我们不能将戏曲剧本的学习打入教学的冷宫。

一、流畅、优美、整齐而又极富表现力的戏曲语言

翻开中国的每一部优秀戏曲剧本,都可以看到大量生动、洗炼的语言。戏曲剧作大都有着浓厚的抒情成份和诗的境界,尤其是曲词的创作。每一位杰出的戏曲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他们无一不是善于使用语言的巨匠。他们为掌握语言的技巧所花费的功夫,是难以想象的。“古谓百炼成字,千炼成句”(明王骥德《曲律》)。这正说明,他们在戏曲语言上是呕尽心血的,因此中国戏曲在语言方面显示了突出的成就。戏曲语言包括曲词、宾白和科介。三者各有不同作用和特点,交相配合,共同为人物形象的塑造服务。其中曲词可以看作是诗化的语言,它也正是戏曲这棵奇葩最值得我们当代中学生学习的所在。教材所选戏曲的唱段中一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的指斥感天动地,一曲“碧云天,黄花地……”的绘景黯然伤魂。其实现在流传的地方戏中也有不少的妙言佳句,精彩唱段。如传统戏《火焰驹??表花》中小姐黄桂英与丫环在花园中的对唱:(小姐):你既然会说又会讲,我要把各样花儿问一场:啥花白?啥花黄?啥花开的满园香?(丫环)玉簪白金簪黄,丹桂花开满园香。(小姐)什么花开火红样,什么花开在池塘?(丫环)石榴花开火红样,碧莲花开在池塘。(小姐)什么花开在架上,什么花开靠粉墙?(丫环)紫藤花开在架上,牵牛花开靠粉墙。(小姐)凌霄花开(丫环)高千丈,(小姐)紫薇花开(丫环)泛霞光。(小姐)你虽把那样样花儿都对上,只可惜样样花儿少比方。(丫环)叫姑娘你莫忙,听我把各样花儿说比方。海棠姐,紫薇郎。牡丹帐子芭蕉床,绣球枕头荷叶被,窈窕淑女梦才郎。这段唱词一问一答,语言通俗明了,比喻形象生动,尤其是“牡丹帐子芭蕉床,绣球枕头荷叶被”一句,状物之形,精妙无比。再如秦腔《斩李广》中李广临刑前的唱词:“再不能习武科场走,再不能当众占鳌头,再不能去见文武午门首,再不能班房会王侯,……”。这样的表述总共七十二句,以排比手法的极致运用,回顾往事,如怨如诉,字字凝情,从而将主人公含冤被斩、充塞天地的感情宣泄无遗,简直就是一首梨园版的《雷电颂》。漫游戏曲长廊,含英咀华,你会发现无论是曲词,还是宾白,不但追求着韵律的和谐,而且表现手法灵活多变,言情酣畅淋漓,叙事行云流水,或工丽,或通俗,或铺陈,或简洁。窦娥在她被冤杀之前,她漫长而悲惨的生活经历,剧中只用了七十几个字就详尽地介绍了出来。欢快时溢于言表,惆怅处催人泪下,对剧情和矛盾冲突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而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形象。现在大多数学生说话写作用词生硬,索然寡味,而浩瀚的戏曲作品就为他们提高自己遣词造句和言情状物的能力展示出了无限广阔的学习天地。

二、不拘一格的人物塑造方法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成功地塑造出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中间有光彩照人的窦娥,有机敏可爱的红娘,更有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可以说戏曲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情节和冲突是主要的表现手段。我们说矛盾冲突是戏剧作品的灵魂,戏曲也不例外,它仍讲究在有限的舞台时空里表现出更丰富的生活内容。一些经典传统戏流传数百年,久演不衰,经历了无数文人墨客和表演者的润色,悬念更紧张,情节更集中,冲突更激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如秦腔代表作品《三滴血》,作品将周、李两家的命运变化作双线发展,或交或离,或隐或现,似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合,似扑朔迷离又泾渭分明的线索,共同构织出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处处扣人心弦,最后各种矛盾交汇一处,真相大白,读者方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再如传统名戏《铡美案》正是将包文正置身于法与情、君与民的斗争中,才突现出他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形象。另外,戏曲也追求多侧面、多层次地揭示戏剧人物的精神面貌,可凭借奇特的浪漫主义手法,让相爱的人阴阳两界来去畅通无阻,让六月飞雪飘飘,来掩埋主人公洁白的身躯。它还可依据人物的品格、襟怀、气质然后从人物的脸谱、服饰等方面着眼,展开人物的行动,刻画人物的性格,追求神似,达到神形兼备。所以不同的行当——生、旦、净、丑,各有自己的一套唱、念、做、打的程式,这种刻画人物的特殊方法与生活联结起来,就让“白脸的曹操和蓝脸的窦尔敦”成为了文学宝库中鲜活的人物典型。

三、深刻丰富多彩的主题思想

我们常说“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戏曲反映的就是现实生活,它大能波澜壮阔地去演绎一个王朝的兴盛没落,小能展现一个小家庭里婆媳之间的磕磕碰碰。古往今来,将相平民,都能在戏曲里找到各自的影子。每一出戏,就是一部精彩的短篇小说,它可以去揭露社会的黑暗,那赃官恶霸,暴吏豪奴,无不被口诛笔伐,从而呼唤着正义和良知,如《窦娥冤》《陈州粜米》《蝴蝶杯》《打督邮》等;可以去反对封建宗法制度,言说着最美好的话题——愿有情人终成眷属,讴歌一对对青年男女冲破传统世俗观念的禁锢、去追求自己应有的生活的壮举。这类剧目不胜枚举,最著名的如《西厢记》《牡丹亭》《白蛇传》等。而笔者发现戏曲中最具教育意义的还是那些短小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戏,言近旨远,它常对生活中那些悭吝、自私等卑劣的行径进行了讥讽,辛辣中有幽默,发人深省,如妇孺皆知的传统戏《小姑贤》《杀狗劝妻》等。

戏曲,五彩缤纷。笔者在教授戏曲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先精心准备了一次关于戏曲的知识讲座,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粗略地了解戏曲中的相关专业知识,然后介绍节选剧目的整个剧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他们走进戏曲剧本的大观园,读《赵氏孤儿》,读《西厢记》全本,甚至去阅读整理流传家乡的地方戏的剧本。

学生们陶醉于戏曲的艺术天地里,学写作技巧,学词语的韵律和谐,并以现代话剧、小品的形式将《窦娥冤》《牡丹亭》表演出来,各自在戏曲这块沃土上汲取着他们所需要的养料。看来,在提倡“大语文”教学观念的今天,在吟唱唐诗宋词、谈论《红楼梦》的时候,我们更不应抛却对戏曲剧本的挚爱。戏曲剧本它也有诗的典雅亮丽,也有小说的跌宕有致。所以说“戏曲——你我爱它没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