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浅谈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何剑华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中医院药剂科529300)

关键词】中药毒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5-0315-02

中药种类复杂,品种繁多,毒性物质多种多样。哪些中药有毒,怎样看待中药毒等问题,是当前中药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就中药毒性问题,浅谈一些想法:中药毒性,是中药疾病治疗有效成分的重要部分组成之一,对于中药的毒性认识,《神农本草》中就有记述。

中药毒性指药物成分对人体有毒副作用。有毒的中药,基本上都性质强烈,能对人体产生较大的毒副作用,一般使用剂量都很小。这些药物稍有过量或不当,就会对人体造成毒害,轻者会对人体够成损伤,重者会危及生命造成严重的后果。中药毒性可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毒性反应

1.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中毒症状为唇舌和肢体发麻、头疼、眩晕、惊厥、瞳孔缩小或放大,甚至死亡。可发生上述反应的中药有:马钱子、附子、生天南星等。

1.2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有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升高或降低、循环衰竭等。常见中药有:川乌、附子、蟾酥等。

1.3对呼吸系统的毒性反应:中毒症状有呼吸困难、咳嗽咳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等。可导致中毒的中药有:苦杏仁、桃仁、白果、商陆等。

1.4对消化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肝肿大、肝炎、肝细胞坏死等。

1.5对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症状有腰痛、尿频、尿少、肾衰竭等。引起中毒的中药有:斑蝥、木通、马兜铃等。

1.6对造血系统的毒性反应:常见的毒性症状有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中毒的中药有洋金花、芫花、斑蝥等。

2.长期毒性反应

长期服用或重复多次服用中药或中药所引起的毒性反应称为慢性毒性或长期毒性。其中以肝肾、胃肠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心肌、骨髓、肺、中枢神经、内分泌腺体。

3.过敏反应

过敏体质的病人对某些具有免疫原性的中药容易发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红斑、皮肤黏膜水泡、过敏性休克等。引起过敏反应的中药有:全蝎、蜈蚣、狼毒、天花粉、黄药子等。

4.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如甘遂、芫花、莪术、天花粉等有致畸作用;芫花、狼毒、巴豆、甘遂可增加致癌率;雷公荇、石菖蒲、洋金花有致突变的作用。

目前中药品种已达12800多种,而见中毒报告才100余种,其中许多还是临床很少使用的剧毒药,因此大多数中药品种是安全的,这是中药的一大优势。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有: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此外,药不对症、自行服药、乳母用药及个体差异也是引起中毒的原因。凡药皆有毒,不论是补益类中药,还是本身具有毒性的中药,如果超量服用,都可以引起身体的各种不适。如人参,它的功能可以大补元气,生津止渴,增强免疫力等,当服用适量时对身体各生理器官有益;当服用超量,对人的神经有兴奋作用,或出现口鼻出血、烦躁不安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对人体可导致不良的后果。

根据中医里“以毒攻毒”的治疗原则,可以在用药相对安全下,采取用某些毒药来治疗一些疾病。比如用雄黄来治疗疔疮恶肿,砒霜用来治疗白血病等等。

中医临床上,适当的中药炮制、中药配伍,也可以减少中药毒性、副作用的产生。如药物配伍中的相畏、相杀。相畏,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如半夏畏生姜,即生姜可以抑制半夏的毒副作用。生半夏可“戟人咽喉”,令人咽痛音咀,用生姜炮制后成姜半夏,其毒副作用大多缓和。甘遂畏大枣,大枣可抑制甘遂峻下遂水,损伤正气的毒副作用。相杀,就是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绿豆杀巴豆毒,金钱草杀雷公藤毒,防风杀砒霜毒等。相畏和相杀没有本质的区别,是从自身的毒副作用受到对方的抑制和自身能消除对方毒副作用的不同角度提出来的配伍方法,是临床用药应充分利用的配伍关系。

中药使用剂量是否适当,是确定药物有毒、没毒的关键,没有超出人体的最大耐受量就是没毒,超出则为有毒,如苦杏仁等。

一般来说凡标明有毒的中药,特别是有大毒者,治疗量和中毒量差不多,安全度小,容易对人体造成危害。没毒中药虽然治疗的剂量幅度大,安全度高,但也有可能会伤害人体。如大黄、人参等,常规用量或稍微大于常量应用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大量应用,即有毒害人体的可能。

有毒的中药使用得当,管理得法,益于人体健康,并可以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反之,则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会发生药源性的疾病,所以要对症用药,切忌盲目的服用药物。

掌握药物的毒性及其中毒后的临床表现,便于诊断中毒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抢救治疗手段,这对搞好中药中毒抢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是安全用药物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