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31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郭珊岚

郭珊岚

(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四川资阳641300)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研究其病理特点。结果:所选31例患者,46~55岁患者发病率为45.16%最高;左右病变部位P<0.05无统计学差异;浸润型导管癌病发率最高为74.19%;25(80.65%)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结论:正确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有助于女性降低乳腺癌的病发率,提高乳腺癌治愈率。

【关键词】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病理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7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14-02

原发性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身体健康存在着严重的威胁[1]。本文选取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病理学分析,研究了其病理特点,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取的31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56.72±3.28)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者超声检查,发现患者乳腺均有恶性肿瘤。病例分类为:浸润性导管癌16(51.61%)例,浸润性小叶癌6(18.75%)例,小导管内癌5(16.13%)例,管癌3(9.68%)例,黏液癌1(3.23%)。临床表现为:患者乳房肿块活动度尚可,呈卵形,大小各不相同,直径约1.5~4cm,质地相对坚硬与皮肤不黏连,触摸时患者存在疼痛感。

1.2方法

对31例患者肿块组织进行样本处理,首先,采用10%的中性福尔马林对样本组织进行8~24固定,通过取材、脱水、透明、切片措施处理,并在处理过程中记录肿瘤临床情况;其次,采用苏木精~尹红(HE)对样本组织进行颜色,然后进行分型分级;最后,对样本组织进行用免疫组化标记ER与PR的表现,并对样本组织进行二次分析,研究其病理特征,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患者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发病年龄:所选31例患者,其中38~45岁患者5(16.13%)例,46~55岁患者14(45.16%)例,56~65岁患者7(22.58%)例,66~79岁患者5(16.13%)例,46~55岁患者发病率为45.16%最高。

2.2发病部位:所选31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发病患者17(54.84%)例,右侧发病患者14(45.16%)例,左右病变部位P<0.05无统计学差异。

2.3病理分析:所选31例患者中浸润型导管癌23(74.19%)例,导管内癌5(16.13%)例,黏液癌2(6.45)例,浸润型小叶癌1(3.23%)例,浸润型导管癌病发率最高为74.19%。

2.4淋巴结转移:所选31例患者肿块直径<1.9cm患者为7(22.58%)例,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5(16.13%)例;直径1.9~4.9cm患者为19(61.29%)例,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7(54.84%)例;直径>4.9cm患者为5(16.13%)例,其中发生淋巴结转移3(9.68%)例。临床检查发现,随着患者肿块直径的增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现象也会逐渐增加,31例患者中25(80.65%)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

3.讨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肿瘤类型,其多发于中年妇女,老年乳腺癌病发概率较低[2]。近年来,随着医学统计数据的不断完善,乳腺癌的检出率与病发率逐年上身,尤其是老年乳腺癌患者也出现了增加的趋势,乳腺癌逐渐成为了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3]。从病理角度分析乳腺癌,能够对乳腺癌患者实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治疗理念,乳腺癌患者越是早治疗其预后也就越好,并发症也就更低。由于部分女性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且会涉及到个人隐私,因此老年患者对于自身预知能力也相对较差,医院在进行乳腺普查的过程中,更应该对如存在乳头溢夜、乳房肿块的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及时发现病情。

相关报道指出,女性青少年发生乳腺癌的几率较低,一般临床发病率仅为0.1%~13.1%,患者主要病发与中老年,本文研究与报道相应合,本文研究发现46~55岁患者发病率为45.16%最高。因此,女性患者更应该在进入中年之后更加关注自身乳腺的健康,防止乳腺癌的发生。且乳腺癌的发病病理主要以浸润型导管癌为主,左右病变部位无差异。一旦发现自身情况出现异常,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肿块穿刺的细胞学检查或者红外扫描,确诊病理情况,排除乳腺增长等疾病,争取对乳腺癌进行早发现,早治疗。此外,临床研究报道指出,乳房外上象限的是乳腺癌的高发部位,由于此部位聚集了较多的脂肪,能够合成雌性激素,而雌性激素作为乳腺癌的首要治病因之一,因此乳腺癌常发于此。同时由于女性乳腺的淋巴输送管道较为发达,所以极易发生淋巴结的转移,上文研究亦发现,淋巴结转移率为80.65%,发生率较高。另外淋巴肿块大小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肿块直径1.9~4.9cm较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综上所述,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应多了解与掌握乳腺癌的治病因素,才能够有效的防止乳腺癌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乳房肿块等不良状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病理学分析,防止乳块诱发乳腺癌或者乳腺囊肿等。正确掌握最佳治疗时机,有助于女性降低乳腺癌的病发率,提高乳腺癌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成芳,木克代斯,司马义,等.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4):364~368.

[2]饶南燕,周婕,赵林,等.219例中国汉族遗传性乳腺癌患者BRCAl和BRCA2突变的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5):370~375.

[3]蒋威华,欧江华,张国庆,等.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4):1578~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