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半”分收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8-18
/ 2

一分耕耘“半”分收获

杨鸯娥

(乐清市三山中学,浙江乐清325603)

摘要:结合教学实例,反思如何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效率;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这是广大教师工作者一直努力的方向。面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我们达成的共识。然而,对学生的了解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对学生缺乏了解而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低,学生学习效率低并不少见。作为教师,要善于在工作中总结反思,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片段一

[案例描述]她是“学困生”

我们班有这么一个学生(A学生),她学习非常努力,有不懂的也经常来问我,每周都被评为班学习积极分子,然而每次考试她却只能考了三四十分,她并不气馁,继续保持她惯有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我及全班的同学都被她的执着所感动,但这样的成绩让我不得不怀疑她欺骗了大家——她的勤奋会不会是一种假象呢?据她自己讲在小学读书时成绩就很差,不管怎样她如此努力也应该有所进步才对,不是不懂的就问了吗?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吗?为了心中的疑问,有一次她写作业,我站在旁边看,作业本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复习题六道题目她做对了五道,我当场夸她有进步,她甜甜地笑着说:“是啊”语气中充满了幸福——这来之不易啊!接下来单元测试她还是四十多分,以这样的水平怎么只考这么几分呢?我把她的试卷拿过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解方程(2X-1)&pide;0.7=X&pide;0.3-1&pide;7这道题我手把手教她做了一遍,而且为了确保她掌握了,我重新让她做了一道同类型的题目,然而过了四五天试卷上出现一道选择题(X+1)&pide;0.3-(2X-1)&pide;0.7=1可变形为()

A、(10X+10)&pide;3-(20X-10)&pide;7=1

B、(10X+1)&pide;3-(20X-1)&pide;7=1

C、(10X+1)&pide;3-(20X-1)&pide;7=10

D、(10X+10)&pide;3-(20X-10)&pide;7=10

她还是做错了。

她有一道这样的题问过我,若方程-2X2a-1+1=4a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_____方程的解X=______;过了两三天试卷上考到一道这样的题:关于X的方程aXa-2+a-3=0,则a=_____方程的解X=______;几乎是一样的题目,考完后她又问我。

考到代数式内容,她没做对一道,问她,她说是上一章的内容忘记。涉及到概念的题目,她也做错很多道。

[问题探究和反思]

为何她的学习效率会这么低呢?

教师方面的原因:答疑时,我自以为讲得很清楚,学生一定理解了,事实证明学生只是简单机械的重复那些解题技巧,并不理解那些等式性质的真正含义,虽然这在小学已学过,但我们的讲解应该针对该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她存在的问题,及时抓“漏”补“漏”。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采用大多数学生能接受得难度作为起点来进行讲解,对个别学生的教学也就不假思索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这一类问题,忽视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虽然当时明白了,会做了,但由于对概念性质的不理解,把知识点混淆在一起,造成学了这章忘了上一章的“假”象。如她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性质去分母后,看到代数式中有分母也乘以若干倍进行去分母。因此除了引导她注意新知识中的某些关键点,还要在讲解时注意新旧知识联系、对比,使她的思维能够连续进行,改变事倍功半的局面。

学生方面的原因:这名学生不仅学习基础差,而且所掌握得解题技能、解题技巧也很有限。虽然她学习很认真、很努力,然学习不得法,并且在学习中过度依赖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动不动就问老师,一则反映该生不自信,二则反映该生勤在嘴和手,懒在脑,自然读书读不好了,因此对她的个别辅导应该注意适当放手引导她独立思考,使其逐步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深入理解概念性质,提高她的学习效率。如讲解方程(2X-1)&pide;0.7=X&pide;0.3-1&pide;7这道题前,先让她做这么几道题作铺垫,填空(用“<”“>”“=”)2&pide;5_____20&pide;50;2X&pide;5_____20X&pide;5(其中X>0);2X&pide;5_____20X&pide;50(其中X>0);化简(2X-1)&pide;0.7,完成后并问她为什么,一一弄清后,再让她去做题目。她试做一道后,回来跟我说,老师现在我知道每步为什么要这样做了,终于有点开窍了。

片段二

[案例描述]强扭的瓜不甜

期中考试结束了,正如我所预料的:一(4)班数学考试成绩比一(3)班数学成绩明显差了很多,无论从及格率看还是从优秀率看都是如此。一(3)班的一名学生问我:“老师,你午读时间呆在一(4)班比在我们班多,为什么他们班考得反而不如我们班呢?”

我所教的学生是一群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的孩子,他们的父母亲对他们的学习没抱多大希望,因此也很少过问,放任自流。养成这些学生非常差的学习习惯,他们中许多人连按时完成作业都成问题,全凭上课听多少算多少,长此下去必然造成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只能利用午读时间督促他们写作业或者订正作业本,给他们答疑或者从他们的作业本发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一一给他们讲解。一(4)班有几个成绩好的,如立康、少慧、张健等等,都是有名的淘气包,不要说为班级出力,不捣蛋就不错了;有几个女生成绩不错,但都是少言寡语的人。这个班级找不到一个能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努力学习的人,只好每次我自己去,盯着他们写作业。每次午读课铃响了,他们懒洋洋地把本子拿出来,半天没写一道题,没有问题可问,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很是担心。正因为如此,我几乎把所有的午读时间都花在了一(4)班,希望他们因为懂了,而改变学习态度。他们照样磨磨蹭蹭,浪费时间,我又气又急,索性就校对起作业来,把每一道题都一一进行仔细的分析——几乎每节午读课以这样的方式度过。而一(3)班有几个性格开朗,学习积极主动,一心想成为全班第一的女生和几个话不多,但非常好学的男生,我从中选了几名当组长,平时就让每组组长负责,组员有问题,组长负责帮助解决,有争议的题目可以相互讨论解决。我就是偶尔去看一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问题。期中考试出来后,一(3)班学生才会如此问我。

[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两者的地位及作用是不能对调的。对两班进行对比,不难发现,一(4)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习是被动的,不自愿的,我花了大量时间的教学,其成果是微乎其微。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早就发现了一(4)班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对,心中很着急,但没有采取有效的办法,而把时间花在以重复讲来巩固知识上,结果不尽人意。因此有必要把两班进行对比寻求解决的办法。

(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是一(3)班的班主任,开学初我就让学生每天早上对着镜子喊:“我要努力读书。”并且每天提醒他们去做。每天我上课的前五分钟给他们将一个励志的小故事和别人成功的事例。

(2)深入到学生生活中去。班主任管理班级,协调学校与班级,与学生的关系,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在任何事上都会为这个班级考虑,因此学生更愿意把相关的事跟你讲,更愿意信任你,更愿意听你的话。我们经常看到:班主任所教的是什么科目,这个班往往什么科目考得最好。

(3)适当放手。对于一(3)班,我给予他们很多自由时间。对于一(4)班,由于我的不放心,占有了他们很多的时间,而使他们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学生学习态度越来越不好,这又使我更加担心——担心学生成绩滑坡,又进一步占有他们的时间,在这样地恶性循环下,非但没有取得成绩,反而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4)寻找“领头羊”。一(3)班由于一部分学生的带头作用,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主动,小部分后进生虽然学习一般性跟不上,但也以此为耻,更不用说影响课堂纪律了。而一(4)班成绩较好学生都是些捣蛋分子,经常带头破坏课堂纪律,更不用说自觉学习了。因此,要调动一(4)班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对这几个破坏分子进行思想教育,由点到面进行,再从中找出或培养“领头羊”,逐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