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只是吸引

/ 2

目的只是吸引

华娟(江苏省江都市杨庄中学江苏江都22520

摘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效地落实课程改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关键。恰当的创设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本文将从:①利用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②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③利用数学典故,创设问题情境;④通过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四个方面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究。

关键词:课程改革创设问题情境吸引注意力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1-8437(2009)2-0066-01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这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灵魂,它意味着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在绝大部分同学心中枯燥乏味的学科。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数学教学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真正的落实这些,首先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恰当的创设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将问题寓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以具体情境为载体,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生活化、具体化,引起学生的疑。疑则思,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那么,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怎样的问题情境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探索:

1利用已有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且与新知识密切相关的知识,或利用知识迁移规律,通过复习、提问等方式自然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并不感到陌生,从而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因式分解时,可回顾多项式乘法的各种公式和法则;学习分式的运算可类比分数的运算。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被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广泛采用,它的优势在于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是已有知识的延伸与拓展,突出了某些知识点间的联系,消除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陌生和紧张心理,并且能清晰的感受到各章或各节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立新的结构体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联系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日常生活中,包括很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尤其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例如,笔者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你喜欢吃吗?做拉面的师傅先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将其对折,拉长,再对折,再拉长,如此反复,就拉成了许多细面条。问对折1次,有几根面条?对折2次,有几根?对折3次呢?对折n次后,可拉出多少根面条?此时学生会一一算出2根,2×2根,2×2×2根,2n根,这样有理数乘方和表示方法油然而生,极其流畅自然,将数学问题融入实际生活中。又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的第几排第几列,班级位于教学楼的几层几室,或问学生如何根据车票找到自己的座位,当学生从这些事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对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就可以水到渠成地介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数学知识放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里,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到其实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是那么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渴望,培养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

3利用数学典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典故反映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形成过程,用它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解实数一节时给学生讲讲无理数是如何发现的:历史上首先发现无理数的著名数学家希巴斯,是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位学生,他也是毕达哥拉斯学派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数学史上,毕达哥拉斯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勾股定理”。所以直到现在,西方人仍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据传说,当勾股定理被发现之后,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们曾经杀了99头牛来大摆筵席,以示庆贺。其后不久,希巴斯通过勾股定理,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度并不是有理数。这下可惹祸了,因为毕达哥拉斯一向认为“万物兼数”,而他所说的“数”,仅仅是整数与整数之比,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的统称)。也就是说,他认为除了有理数以外,不可能存在另类的数。当希巴斯提出他的发现之后,毕达哥拉斯大吃一惊,原来世界上真的有“另类数”存在。毕达哥拉斯是一个很重面子的人,他无法承受自己的理论将被推翻,于是下令:“关于另类数的问题,只能在学派内部研究,一律不得外传,违者必究。”可是希巴斯出于对科学的尊重,并没有根据老师的指令严守秘密,而是把他的发现公之于众了。这一举动,令毕达哥拉斯怒不可遏,他下令严惩希巴斯。最后,希巴斯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掷进了大海。学生从中不但了解了历史,还受到了尊重科学、尊重真理的教育。

4通过数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这不仅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在实验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这种创设情境的活动在苏科版的教材中比比皆是。例如,在讲解等可能条件下的概率时,设计这样的活动:同桌二人各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一人一次,游戏前,每人各猜一次两枚硬币的正反情况,猜中的人得1分。共进行20次,得分多的人胜。在这次实验活动过程中,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认真实验,仔细记录,思维活跃,不少学生发现猜一正一反赢的几率较大。用实验操作创设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发展有一个较完整的体会,这种体会是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的挖掘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将教和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赋予学生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创设好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惟有这样,才能持续地实施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和教师的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苏科版《义务教育教材》9上,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2]《中小学数学讨论》,数学教学中“导入”的形式与意义,2006,(7-8).

[3]《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