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十二指肠炎的中医辩证治疗

刘文娟

刘文娟

(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6)

【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炎患者的中医辩证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十二指肠炎患者36例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结论:十二指肠炎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十二指肠炎;中医辩证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6-0034-02

十二指肠炎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故本病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患者可无症状。若有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食后上腹饱胀,嗳气,反酸,恶心等。也有临床表现似十二指肠溃疡者。少数病例可以呕血和黑便为首发症状。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十二指肠炎患者36例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36例十二指肠炎患者,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原发性十二指肠炎20例,继发性十二指肠炎16例,伴发慢性胃炎19例,慢性肝炎6例。

1.2分型论治

1.2.1肝气犯胃胃脘胀闷,食后尤甚,脘痛连胁,痛无定处,嗳气频作,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诱发,苔薄白,脉弦。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取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枳壳,白芍,甘草,川芎,香附,陈皮,郁金,木香,白术。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元胡;反酸加乌贼骨,大贝,煅瓦楞子;呕血黑便加三七粉,白及,生藕节,地榆炭,蒲黄炭[1]。

1.2.2肝胃郁热胃脘灼热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疏肝泄热,和胃止痛。化肝煎加味:陈皮,青皮,白芍,丹皮,栀子,泽泻,土贝母,柴胡,枳壳,郁金,蒲公英。若郁热重可加黄芩,香橼,佛手;若反酸可加煅瓦楞子,乌贼骨,大贝。

1.2.3瘀血停滞胃脘疼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或痛有针刺感,食后痛甚,或见呕吐便血,舌质紫黯,脉涩。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五灵脂,蒲黄,檀香,丹参,乌药,砂仁,百合,川芎,郁金,大黄,甘草。泛酸者加川连,吴茱萸,乌贼骨,大贝;痛甚加川楝子,元胡;灼热甚加蒲公英;可配合云南白药内服[2]。虚证便血无明显痛胀感,可用归脾丸加乌贼骨,大贝,地榆炭,蒲黄炭。

1.2.4胃阴亏虚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唇燥不欲饮,手足心热,似饥而不欲食,大便干,舌质红少津,舌苔少或有薄苔,脉细数。滋阴益胃,和胃止痛。麦门冬汤合益胃汤化裁:麦冬,沙参,石斛,白芍,玉竹,陈皮,花粉,扁豆米,甘草[3]。若胃脘痞闷、纳呆作呕可加砂仁、姜竹茹;舌有瘀斑者可加丹参,莪术,当归。

1.2.5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按喜温,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差,神疲乏力,甚则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温中健脾益气。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桂枝,白芍,甘草,良姜,香附,柴胡,枳实,生姜,红枣[4]。若反酸可加吴茱萸,煅瓦楞子;若泛吐清水多可加干姜,陈皮,半夏,茯苓;若寒重而痛甚,呕吐肢冷可加理中丸;痛止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丸调理。

1.3中成药

1.3.1四方胃片海螵蛸,大贝,沉香,黄连,川楝子,柿霜,苦杏仁,元胡,吴茱萸。制酸止痛。主治肝郁热型十二指肠炎。口服,每次3片,每日2~3次。

1.3.2荜铃胃痛冲剂荜澄茄,元胡,黄连。行气活血,和胃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型十二指肠炎。冲剂,口服,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

1.3.3胃乃安胶囊黄芪,田七,牛黄,珍珠粉。补气健脾,宁心益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主治脾胃虚弱型十二指肠炎。口服,每次1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结果

2.1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内镜及黏膜病理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消失,内镜剂见黏膜恢复正常,黏膜病理好转(一级以上)。好转: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内镜所见黏膜恢复正常或好转,黏膜病理无变化。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内镜检查无变化。

2.2治疗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痊愈22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2%。

3.讨论

本病分为气虚血瘀、阳虚血瘀、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瘀热阻络、饮食不节、肝郁不和、脾胃湿热、寒邪凝胃、脾阳亏虚等13个证型。属实证6个,属虚实夹杂证7个,虚证3个。涉及的脏腑首先是胃,其次是脾和肝,极少是肠及肺;病理产物为首的是血,然后是寒、热、湿和气。主要病理表现:实证是胃和肝的气滞、气逆和热郁而致血瘀,虚证则使脾胃虚寒、清浊不分。

依证论治主要证是瘀血阻滞,余是肝胃不和、饮食不节、脾胃虚弱、脾胃湿热,以虚实夹杂证为多。治法有活血、理气、祛湿、清热、补虚、消食、温中以及保护胃黏膜、抑制Hp等方法。常用的方有良附丸、保和丸、柴胡舒肝散、化肝煎、失笑散、丹参饮、黄芪建中汤、益胃汤等。基本方有四逆散(枳实、柴胡、白芍、炙甘草、建曲、槟榔、蒲公英)、香连丸加味(黄连、木香、地榆、苦参、茯苓、党参)、青蒲汤(青木香、蒲公英、赤芍、高良姜、炙半夏、生甘草)、活血安胃汤(丹参、蒲黄、元胡、三七、枳壳、蒲公英),再随症加药。以上属泻实3方,泻实补虚1方。固定方治可用胃炎宁胶囊(滑石、元胡、白芍、甘草)治疗。此外,还有用锡类散、参三七等治疗获效的报道。本病常并发出血,也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基础之一。而继发性十二指肠炎的转归,还须与诱发本病的全身性疾病的状况结合分析。本病初期多为实证,有气滞、湿热之异,若疾病进一步发展,气郁可以化火,或初病在气,久病及络。邪气久羁,消耗正气,由实转虚,或阳虚、或阴虚、或阴阳两虚等。本病预后良好,经系统治疗可以痊愈。但继发性十二指肠炎,还须消除其特异性病因,方能告愈。

【参考文献】

[1]汪武生,吴德广.香连丸加味治疗十二指肠炎42例[J].江苏中医药,2003.24(9):33-33.

[2]汪红兵,李乾构.十二指肠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断与治疗[J].中国临床医生,2001(3):7-8.

[3]官瑞星.加味柴胡汤治疗十二指肠球炎86例[J].陕西中医,1999.20(02):69-69.

[4]左文杰.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十二指肠球炎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03.26(3):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