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中频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5-15
/ 2

电脑中频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郝云莺马玉清

郝云莺马玉清

【摘要】目的:电脑中频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将40例首次发病的新发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疗法组20例和运动疗法配合电脑中频治疗组20例,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结果2组治疗后Brunnstrom—手的感觉运动评定,比治疗前均有进步,但后组比前组效果显著;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定得分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电脑中频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感觉、运动功能改善均有效,但两者配合的治疗效果最佳。对手精细功能的改善有待提高。

【关键词】电脑中频;运动疗法;手功能康复疗效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5-0278-02

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约600万人,每年新发病在150万人以上,大约75%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在重多的后遗症中,以偏瘫发生率最高,在偏瘫的康复中,又以手功能的康复最为困难。患者的手在后期往往因肌肉痉挛,形成一个屈曲的半握拳姿势,因此,手功能的康复一直是患者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脑卒中患者最难解决的问题。手功能康复的主要技巧是掌握好活动的力度,早期被动运动要求轻柔、缓慢,以不引起不能耐受的疼痛为宜,从而达到防止肌腱粘连和关节僵硬,并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关节、肌肉的牵伸效果。我科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1月共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40例,分两组进行治疗,观察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经我科治疗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Brunnstrom分级均为1级)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运动疗法)和观察组(电脑中频配合运动疗法)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岁。观察组男13例,女7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52.5岁。

2方法

2组患者均接受运动疗法

2.1被动运动:适应于患者手不能做任何活动

2.1.1手腕运动: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手腕并固定,另一手手掌放于患者手掌下,手指伸展将患者手指伸展,做背屈、尺偏、桡偏、旋转运动

2.1.2拇指内收、外展、旋转运动

2.1.3掌指关节、指关节运动:治疗师固定患者各关节近端,另一手牵拉关节远端,并做屈、伸动作。

做以上运动时要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想象每一个动作并参与

2.2主动运动:适用于患者的手及手指能做一些活动,但不灵活

2.2.1手功能操(准备动作双手平放在桌子上)

2.2.1.1抬手腕五指并拢以手腕为支点,手臂不动,手抬起落下,手指和手背是一个平面

2.2.1.2收分手指五指由并拢到打开,再有打开到并拢,手掌不离开桌面

2.2.1.3大拇指分合大拇指除外的四肢并拢保持不动,大拇贴桌面作外展内收的动作

2.2.1.4转手腕五指并拢以手腕为支点,手臂不动,手掌贴桌面内转外转:如果上面的动作患者完成时有抬高手腕或是掌心拱起的现象说明手指分离差还需要作一些手指和手腕的被动牵拉。

2.2.2指间的外展、内收(大拇指除外)准备动作双手平放在桌子上,例如:食指练习时,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贴住桌面不动,食指在大拇指和中指的水平面内,先移到拇指再移到中指来回运动。其他手指依此类推。目的是锻炼手指的分离运动,其他手指不动,一个手指运动。

2.2.3印手指准备动作双手平放在桌子上,五指分开,例如:拇指练习时,其余四指不动,拇指单独在垂直面上抬起落下,其他手指依此类推。

2.2.4对指尖让患者把双手伸出来,用大拇指的指肚分别依次的去和其他四指的指肚相对,为了提高趣味性,可以在患者的指肚上用彩笔点上颜色。

2.2.5对掌根让患者把双手伸出来,用大拇指的指尖分别依次的去点其他四指的掌根处,为了提高趣味性,可以在患者的掌根上用彩笔点上颜色。

2.2.6抗阻力抬手腕治疗师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一手在患者的手背处施加阻力,要求患者的手心面和手臂成直角,然后主动抗阻力抬起,手背面和手臂成直角,手指和手背是一个平面

2.2.7手指的被动牵拉大拇指除外,例如:食指的练习,治疗师一手控制住患者其余四个手指,另一手的三指捏住患者食指靠近手掌的关节处用力牵成和手心成直角

2.3观察组再给中频治疗:将电极片置于下臂背侧,选择处方,将输出电流调至患者能够耐受,并且能引起腕背屈、手指伸展为宜。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

3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对照组:手功能Brunnstrom分级6级4例5级7例4级3例2级3例1级3例观察组:手功能Brunnstrom分级6级8例5级7例4级4例1级1例

4结论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尽早进行康复治疗,除良肢位摆放外,运动疗法有效,结合中频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沈峰.针刺为主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状态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7(1):6265

[2]卓大宏.中国康复医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78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1):55

作者单位:016000乌海市人民医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