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测定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测定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意义

倪凯茹

倪凯茹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测定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对照组1,并选择同时间段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2,分别测定并比较不同组人员的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结果:在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阳性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之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和对照组2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测定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可有效地区分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2-0143-02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疾病,如果不能及时的得到治疗,部分患者会因为上皮细胞的过度增生,可形成甲状腺癌,而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在发病后临床表现均表现为颈部出现高低不平的肿块,仅仅依靠临床表现无法区分鉴别这两种疾病[1],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以及50例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测定鉴别诊断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作为对照组1,并选择同时间段前来我院进行体检的5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23~58岁,平均年龄(39.4±3.3)岁;对照组1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8~65岁,平均年龄为(41.6±4.2)岁;对照组2中男性28名,女性22名,观察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的仪器设备是UnicelDxl800Access和罗氏Cobase601,所有的试剂盒均为配套使用,观察组、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分别在清晨空腹条件下抽取静脉血液3ml,然后使用以上的仪器对不同组别人员的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进行检测,本次操作过程中均由我院具有多年操作经验的医生完成相关检测,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观察组、对照组1以及对照组2等不同组别人员中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的阳性检出率。

1.4评价指标[2]

甲状腺蛋白的正常值为(1.4~78.0)ug/mL,而甲状腺蛋白抗体的正常值为0~115U/mL,对于甲状腺蛋白含量超过78.0ug/mL的可评定为阳性,而甲状腺蛋白抗体含量超过115U/mL的可评定为阳性。

1.5统计学分析

对上述三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组别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的阳性比较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和对照组2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大多是由于患者长期缺碘或者处于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环境中,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结节,大部分结节性甲状腺肿为良性,但是有很少的一部分会发展成为甲状腺癌,而甲状腺癌则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均会在颈部甲状腺出现不同的肿块,这些肿块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呼吸以及饮食,需要针对性的进行治疗,而做好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的鉴别对于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具有重要作用[3]。

在早期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甲状腺超声检查、血清TSH测定、细针穿刺抽取活检以及甲状腺和术显像等,甲状腺超声检查鉴别诊断的灵敏度较差,需要联合其他检查指标,在这些鉴别方法中准确率较高的主要是细针穿刺抽取活检,但是该鉴别方法会对患者的局部组织造成损伤,对患者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一些自身状况较差的患者,不宜使用。

甲状腺球蛋白是甲状腺中的一种碘化糖蛋白,是人体内碘含量在甲状腺腺体中的主要存储形式[4]。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中产生的一种自身抗体,而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含量水平主要受到甲状腺大小、甲状腺损害以及激素等三个因素的影响,甲状腺癌患者由于受到肿瘤细胞的影响,在不同的病情发展阶段会对甲状腺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使得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含量水平发生变化[5]。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对不同患者体内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含量水平的测定,了解患者甲状腺损害程度,而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多为良性,对患者的甲状腺没有影响或者影响较小,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影响到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含量水平变化。故可在临床上通过测定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的阳性率来有效的区分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患者。

在本次研究中分别对5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0例甲状腺癌以及50例健康人员的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进行了测定,并统计分析了不同组别之间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的阳性率,结节状甲状腺肿患者其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率为10.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为8.0%,甲状腺癌患者中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率为42.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为46.0%,而健康人体中甲状腺球蛋白阳性率为6.0%,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为4.0%,在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而对照组1和对照组2之间差异不明显,这一差异可以很好的用来鉴别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及甲状腺癌。采用测定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的鉴别区分方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小,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后期的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测定由仪器完成,准确性高。

综上所述,通过测定甲状腺球蛋白及抗体可有效地区分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颖,赵晓枫,徐宁迎.阉割对金华猪甲状腺球蛋白(TG)和甲状腺过氧化酶(TPO)基因表达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0,18(5):882-887.

[2]苏慧东,王瑞华,孙珂等.SPECT/CT显像和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的预测价值[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8(3):381-383.

[3]张明,王喜青,汪静.两种检测方法测定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结果的比较[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4,21(6):722-725.

[4]张文静,王晓玲,黄静等.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5976-5978.

[5]滕岩,迟伟,姜顺爱等.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民康医学.2015(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