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40例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40例疗效观察

吴静波

吴静波

(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卫生院213102)

【摘要】目的:观察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方法:将80例以咳嗽为主诉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红外止咳贴,观察治疗前后咳嗽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7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红外止咳贴外敷治疗小儿咳嗽,有促进肺部啰音消失的作用,疗效佳、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红外止咳贴小儿咳嗽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177-01

小儿咳嗽是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咳嗽为主诉的患儿在儿科门诊就医者中占总门诊量50%[1]以上,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小儿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小儿特别是5~7岁前者,因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处于呼吸系统感染高发阶段,咳嗽可反复发生,见效快但有中枢成瘾性的止咳药在儿童禁用,周围性镇咳药如甘草硫浸膏等也主张少用[2],再说,由于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加上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药物经胃肠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中医外治疗法日益受到重视。鉴于此,我科从2013年8月—2014年3月期间运用红外止咳贴外敷治疗40例儿童咳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用药后咳嗽迅速减轻,痰液明显减少,肺部啰音得以吸收,缩短了疗程,从而提高了治愈率。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患儿以咳嗽为主诉的临床诊断为普通感冒、感冒后咳嗽、气管支气管炎就诊者,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中“咳嗽”辨证标准[3],共80例,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18个月,平均年龄(3.86±1.51)岁,平均病程(5.12±1.53)d,肺炎17例,支气管炎23例;对照组40例中,男19例,女2l例,年龄最大12岁,最小20个月,平均年龄(3.70±1.38)岁,平均病程(4.95±1.51)d,肺炎14例,支气管炎2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根据病情做血常规和胸片检查,有细菌感染的酌情使用抗生素,止咳用酮替芬按推荐剂量每日两次服用。治疗组加用红外线止咳贴(武汉华为科技有限公司),用由白介子、竹沥、细辛、生姜汁等为主要成份配加远红外粉,调制成膏状,置于38mm×30mm胶布中心,使用时揭去防护层和膏体上的白色薄膜,清洁皮肤,贴在胸骨上窝正中天突穴,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隙膪中穴、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穴处,每天贴一次,每次贴2-4片,每次贴4-6小时(1岁以内儿童时间酌减),皮肤敏感者适当缩短时间,3—5d一疗程。

2结果

2.1疗效评价

两组患儿治疗一疗程后复诊,疗效按显效、有效、无效判断。咳嗽次数比治疗前减少1/2以上为显效,咳嗽次数比治疗前减少1/3以上为有效,咳嗽次数比治疗前减少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为无效。

2.2临床疗效见表l。经统计学处理,x2=4.896,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1两组疗效比较[例(%),n=4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

2.4不良反应治疗组有2例患儿穴位治疗局部敷贴处出现皮疹、瘙痒,停药后终止外敷,皮肤症状逐渐消失,不良反应发生率5.0%。

3讨论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外邪,肺主卫外,首当其冲,故临床上小儿咳嗽最为常见。中医认为咳嗽的基本病机为外邪犯肺或内伤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一年四季均会发病,尤以冬春两季为多。治疗原则:宣通肺气,化痰止咳。由钟南山院士主持的2010年全国呼吸年会上提出咳嗽今后重要治疗目标是通过调节传入或传出神经达到止咳化痰的效果。结合外感与内伤不同,进行辩证治疗。穴位外敷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疗效[4]。红外止咳贴是根据祖国传统医学“内病外治”“经穴传导”理论,在挖掘古典验方的基础上,经数名中医药专家在多年临床研究和实践研制成功的一种中药贴剂,选用了天然中草药,主要成分为川贝、竹沥、姜汁、白芥子等,具有止咳化痰、理气平喘的作用,结合现代远红外技术和透皮给药技术,在敷贴过程中持续产生舒适的温热感,类似理疗效应,配伍功能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宣肺散邪的天突、膻中、肺腧、膏肓等穴位,把“中药”“穴位”“远红外线”融为一体,通过中药与红外线粉混合,加大药在皮肤局部渗透作用,使药物的理化刺激直接作用于多功能多层次的经络系统,故能收到满意疗效。穴位红外止咳贴因避免了打针的疼痛和口服药的不良口感,患儿依从性好,避免辩证不对起的反作用,减少口服药物恶心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日夜均可使用,方法简单、方便,无痛苦,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愈酚伪麻口服溶液临床研究协作组,愈酚伪麻口服溶液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3):204—207

[2]陆权,王雪峰.儿科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6):439—443

[3]杨锡强,易著文.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7-41.

[4]蔡行平.穴位贴敷治疗哮喘证型与疗效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9。37(2):63一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