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1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状况调查及心理干预

吴世友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吴世友

关键词:精神分裂;心理状况;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2-CR

2008年1一12月,我们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108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相应的危机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108例,男60例,女48例,年龄14-19岁。文化程度:小学13例,初中75例,高中20例。

1.2方法评定由经过专门系统训练的精神科医师进行。对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采用惠诚儿童青少年评测综合系统按操作要求在计算机上完成,结果由计算机分析并打印报告单。量表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含90条项目,每一项目均采用5级评分,即1,2,3,4,5分别代表没有、轻度、中度、偏重和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2结果

2.1本组采用SCL-90评定结果,见表1

2.2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SCL-90因子得分比较,见表2

在阳性均分上女性与男性相比P<0.01,其中女性在恐怖和偏执因子上与男性相比P<0.05,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直系子女具有较高的耻辱感,有65.8%的患者子女表示,社区居民不能正确对待精神疾病患者,有57.5%的患者家属表示大多数人看不起曾经住过精神病医院的人,而有79.9%的患者家属认为住进精神病医院是个人失败的标志。患者子女的年龄越大,感受到的压力越大。患者子女强烈地感知到他人或社会给予患者的贬低、歧视态度,从而形成不良心理压力。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状况评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不仅能反映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精神症状,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精神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便于及早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治疗。

国内有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起病是以慢性起病为主,发病年龄较小,可能是就诊年龄高于发病年龄。本评定结果显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存在明显的异常情绪,其程度中度以上为抑郁症状54例,占50.00%,其次为焦虑、强迫状态和敌对,与临床观察结果也一致。这与患者子女的感受到较大的精神压力有关。我们的评定结果中偏重和严重程度的精神症状也是以焦虑为主要症状。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直系子女具有较高的耻辱感,易出现自卑、抑郁、焦虑和孤独等。近年来,抑郁的素质-压力模型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即当面临长期的、易产生抑郁反应的压力源时,具有易产生内部问题素质的个体可能产生抑郁情绪。因此,对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患者首先要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对于轻度患者指导其掌握一些应对压力的方法和生活技巧,如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等。对于中度以上的患者应采用认知治疗,纠正其对自我的错误认识,同时配合适量的抗抑郁药物;而焦虑情绪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模式,它可能含有恐惧、厌恶、内疚、羞怯和痛苦的成分。高焦虑状态的产生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来说可能与环境适应困难和生活应急有关。要克服焦虑,就要很快适应新环境,提高社会应对技巧,提高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可减轻紧张情绪。从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SCL-90因子得分的情况来看,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的阳性症状、恐怖和偏执均分女性高于男性(P<0.05,P<0.01)。具体到各个因子,在躯体化、强迫状态、抑郁、焦虑等方面女性也不同程度上都高于男性。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女儿的心理健康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人际敏感方面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还处在校园一家庭较封闭的环境以及学习压力大有关。

由于调查对象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子女,他们的评定结果很容易被家庭成员忽视,也有部分因患者子女的掩饰和隐瞒而被耽误,导致最后需要住院治疗。由此可见,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状况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可提示患者子女心理疾病的程度,同时利于早诊断、早治疗,及时的危机干预还可以有效控制自杀的发生,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面临的成长压力,减少自毁性行为的发生。

document.getElementById('cnt-ad').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