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引导中专新生入学后的心理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正确引导中专新生入学后的心理问题

张琳

张琳

(辽宁省朝阳市卫生学校辽宁朝阳122000)

【摘要】随着中专招生制度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门槛不断降低,许多同学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或者是由于升学无望而被迫来到职业中专。入学后,感到自己前途很渺茫,无所适从,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偏执等不良情绪,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等方面感到不适,对他们的学业及以后的发展影响较大。如何正确引导使他们正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平稳地度过不适期,是一个现实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专生;心理辅导;自我调控

【中图分类号】B8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37-02

目前大多数中专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从小学到初中甚至到高中都是一路坦途,没受到任何挫折,中专或者高考失败后,他们面临选择,或者作自费生花高价升学,或者走向社会,或者是读职业中专。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同学选择职业中专,而这些学生中有一部分由于家庭经济原因拿不起高额学费,一部分是从初中厌学,未考上高中或大学,为了学一门技术,还有一部分是本身不想学习在父母的望子成龙的逼迫下来的。生活环境变化了,交际圈变化了,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学校、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共同努力解决,使他们有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平稳的度过不适期,正确地认识自我、面对现实,找到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

1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1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内驱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紧张或放松都会使学习效率降低。中专新生进入职业学校后,升学压力解除,再加上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也相对放松,这种学习环境的改变容易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目前的中专在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缺乏独立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都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而在校园集体生活中,每日的饮食起居都具有统一性,这种变化就如同第二次断奶。有的同学不适应,如不会自己洗衣服,不习惯吃食堂的饭菜,不敢睡上铺等,在心理上造成紧张焦虑情绪,总盼望早点回家放松,以求解脱学校的束缚,对正常学习生活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

1.2缺乏自信,感到前途渺茫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职业学校的学生中,初中阶段的学业不良的学生占了很大比重,这些学生过去一直受到批评、谴责、补课、不及格、坐后排等等的惩罚,自信心受到了重创,还在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贫困农村或下岗职工家庭,这些家庭生活本来已很拮据,求学进一步加重了家庭负担。这部分同学中大多数学习刻苦、生活节俭、品学兼优;但也有少数同学心理负担过重,存在厌学情绪,这两种类型的学生缺乏自信,有的自暴自弃,感到前途渺茫,特别是当前就业渠道的不畅,给这些同学带来了浓重的悲观情绪。

其次,进入职业学校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中学有了很大不同,角色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在这种特定背景下,一些同学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很快的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由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同时,也有一些同学不能摆脱思维定势,对有些学科不感兴趣,课堂没有积极性。一时难以适应主角的位置,变得困惑不安,极易变成新的学业不良生。

1.3青春期交往的困惑

职业学校的学生入学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已步入青春期。这一年龄段学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职校生已由初中阶段的“异性疏远期”而转为“异性接近期”,极易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产生狂热的追求,从而导致精神上的种种烦恼,由于心理的幼稚和经验的不足,对友谊和爱情的向往具有较多的理想和幻想成分,在实际中遭受挫折后,容易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影响学业。

2心理调适措施

新生心理调适要从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一是学校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三是学生主动进行的自我心理调节。学校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正视学生现状,明确教育目标,合理设置课程,体现职教特色

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去搞科研,而是让他们熟练掌握实用的技能,培养能手或熟练操作者。职业教育应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端正教学态度,明确培养目标,完善教学组织,面向社会的具体工作需要,调整课程设置,从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角度出发,去安排课程,理论实践相结合,合理安排比例,使学生不只学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现职业教育新特色。

2.2学校多组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尤其是重点时间段,将学生组织起来,使他们除了学习之外,有事可做。否则闲下来,就可能由于一些小磨擦引起打架斗殴事件的发生。

2.3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

在学生自愿和隐私权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恢复和保持学生的积极情绪,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心理辅导包括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两种形式,前者主要是解决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人际关系等方出现的心理障碍,帮助学生排除烦恼;后者主要是促使学生了解自我、重建认知、恢复自信、挖掘潜能,提高心理发展水平。新生入学后,心理咨询室应对每位同学进行全面的心理测量,并建立起心理档案。同时,学校应该在学生入学初期开设职业指导课程,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价值观,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心理辅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1生活和学习指导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要强化学生的独立生活意识,向同学们传授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并鼓励同学之间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在入学教育和每门课程开始时,有关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2.3.2合理的评价与要求消极情绪是在某种愿望不能满足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对职校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要求。过高的评价和要求就如同泡沫一样,极易使学生遭受挫折;过低的评价和要求,就象泼向学生的一盆冷水,使学生失去开发潜能的机会。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教学要求,并对学生给予热情鼓励,才会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学生要提高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除了积极参加心理辅导活动外,还要从以下方面多加努力。一是学会倾诉。将自己的烦恼向老师、同学或亲友明明白白地表达出来。二是学会转移。将精力全部用在功课上,就无暇去注意那些鸡毛蒜皮的琐碎小事;三是学会排除。把烦恼先抛在一边,去打一场球、看一场电影,或是去郊外散散步,烦恼可能就会不翼而飞;四是学会放弃。职校生在入学后应迅速消除原来的“大学情结”,正确地认识自我、面对现实,找到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同时,还要学会放弃暂时的享乐,充分利用在校的宝贵时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抵制各种消极文化的影响,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提高中专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应注意标本兼治。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社会需要的职业能力,使自己成为经济建设的有用之才,是解决中专生心理问题的治本之策。同时,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又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可以使学生提高情绪的调节和控制能力,走稳青春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