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囊性水瘤1例病例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颈部囊性水瘤1例病例报告

徐文萍

徐文萍

(甘孜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626000)

【关键词】颈部囊性水瘤先天性

【中图分类号】R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253-01

患儿,女,18天,因“因出生后发现左侧颈部包块18天”收入院。患儿在当地破腹产后立即被家长发现左侧颈部有一拳头大小包块生长,包块无红肿,无流脓,无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入院体检: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颈椎前缘、颈后三角区见一拳头大小包块,约4、7×4、0×2、0cm大小,上至腮腺下方,下达左侧锁骨平面,表面皮肤无粗糙,无红肿、破溃,界限不清,与周边皮肤无明显粘连,触之柔软,似囊性,透光试验阳性,轻微压缩性,无压痛,空针穿刺见草绿色透明液体;b超检查提示:左侧颈部检查见大小约4.0×2.5cm无回声团,内见多数光带,呈网状,形态不规则,边界较清楚,考虑:左侧颈部不规则囊性团块伴分隔;颈部CT检查示:左侧颈部巨大稍低密度病灶,范围4.7×4.0cm,病灶内缘显示模糊,与周边临近肌肉、软组织分界不清,上至腮腺下方,下达左侧锁骨平面;针吸病理检查提示:囊肿性变化,多考虑“颈部囊性淋巴管瘤”;诊断:颈部囊性水瘤。该患儿目前无压迫及感染症状,故出院定期随访。

讨论:

颈部囊性水瘤多数在出生后即出现,90%发生在2岁以前,成年后出现者较少。其病因为胚胎时期,颈囊发育淋巴系统过程中,部分淋巴组织发生迷走,并发生囊状水瘤。多发生于颈部,其次为腋窝、胸壁和腹股沟处。囊肿一般大小不一,较小无症状时不易被发现,较大时除出现头颈部活动轻受限外,很少出现压迫症状;若继发感染或囊内出血时,囊肿迅速增大,可伴局部疼痛。治疗有两种方式:1、手术切除:一般在2岁以后手术,若出现压迫症状宜尽早手术。2.囊内注射硬化剂:多应用平阳霉素囊内注射;硬化疗法多使用OK432。

鉴别诊断:

1.鳃裂囊肿:多系无意发现,肿大所在的典型部位是在下颌角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触诊肿块表面光滑,软而有弹性感,和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细针针吸细胞学检测可见大量表皮样细胞;辅助检查:可进行b超、碘油造影、放射性核素及血管造影、CT扫描。

2、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1-10岁儿童,位于颏下至胸骨上切迹之间的颈中线或者稍偏斜一点,随吞咽或者伸舌上下移动,推动肿块时不能上下或者左右移动。辅助检查:b超、X线、甲状腺放射性核素扫描、CT及MRI。

3、皮样囊肿及表皮样囊肿:是常见的颈部肿块,多见于儿童及青年,生长缓慢,呈圆形,囊肿表面的粘膜或皮肤光滑,囊肿与周围组织、皮肤、粘膜均无粘连。触诊时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穿刺时抽不出内容物或者抽出黄白色干酪样物质或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辅助检查:b超。

4、先天性脊髓脊膜膨出症:是一种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由于先天性椎板发育不全,同时存在脊髓、脊膜通过椎板缺损处向椎管外膨出,是新生儿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表现;囊性肿物,表面皮肤正常,婴儿苦恼时包块增大,压迫包块则前囟门隆起,包块透光试验阳性,并出现相应的神经损害症状。辅助检查:X线、颈椎CT、MRI扫描可协助诊断。

参考资料:

[1]张亚梅、张天宇,《实用小儿耳鼻咽喉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ISBN978-7-117-13814-7:453-457.

[2]和守皖杨志刚等,《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4年05期《成人颈部囊性水瘤1例诊治经验》.

[3]黄映红,翁盛贤等,《婴儿颈部巨大囊性水瘤并感染1例》.

[4]夏爽,《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MEDRADIOL2010.mag33(2):152-157《颈部先天性囊性病变的诊断及影像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