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治疗专项小组在儿科病房输液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3

静脉治疗专项小组在儿科病房输液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评价

明美红

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300

【摘要】目的:在儿科病房建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将儿科一病区作为实验组,于2015年8月建立科室静脉治疗专项小组,直至2016年8月期间病区所有的静脉治疗过程均在专项小组的指导、培训下完成操作、质量控制等。二病区作为对照组,按照以往工作模式,由各组不同层级的责任护士执行静脉治疗护理。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在患儿输液穿刺工具选择的正确率上有所提高,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以及输液反应发生率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降为零,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O.01)。结论:儿科病房建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保证了患儿和护士的安全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了患儿、家属以及护士的满意度。

【关键词】儿科;静脉治疗;专项小组;护理安全

[Abstract]Objective:tosetupaspecialgroupofintravenoustherapyinpediatricwardstoimprovethequalityofnursingandpatientsatisfaction.Methods:apediatricwardastheexperimentalgroup,establishedinAugust2015theDepartmentofintravenoustherapyspecialgroup,intravenoustreatmentprocessuntilAugust2016duringthewardallthespecialgroupundertheguidanceandtrainingtocompletetheoperation,qualitycontroletc..Twowardasthecontrolgroup,inaccordancewiththepreviousworkmodel,bythedifferentlevelsofresponsibilitynursestocarryoutvenouscare.Results:intheexperimentalgroupthanthecontrolgroupimprovedinthecorrectrateofinfusionpuncturetoolselection,phlebitis,catheterrelatedinfectionandreducetheincidenceoftransfusionreaction,needlestickinjuriesofnursestozero,patientsandfamilysatisfactionwasimprovedsignificantly,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O.05,P<O.01).Conclusion:theestablishmentofthepediatricwardintravenoustherapyspecialteamtoimprovethequalityofclinicalcare,toensurethesafetyofpatientsandnurses,reducetheworkintensityofnurses,improvethechildren,familiesandnurses'satisfaction.

Pediatricdepartment;intravenoustherapy;specialgroup;nursingsafety

在儿科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由于小儿年龄、生理解剖及心理特点、护士静脉治疗知识水平、家属情绪、药品种类和剂量等多因素影响,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护患纠纷[1]。为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本科室自2015年8月起建立了静脉治疗专项小组,通过组织系统规范的专料理论学习,进一步规范静脉治疗及安全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静脉治疗风险,保障患儿的安全,降低了各种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和护士的负担,提高了患儿和家属的满意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小儿外科分为一、二两个病区,各病区开放床位均为40张,两病区护理人力资源无明显差异,护士长各1名,护士合计36人,年龄20--47岁,工龄1--35年;层级:高级护士6人、中级护士17人、初级护士13人;学历:本科30人,大专6人。本次研究选取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间300例在我科接受静脉治疗的患儿,年龄O~6岁,一病区男98例、女52例;二病区男87例、女63例。研究收治的病例均为小儿外科常见病。住院时间5--18d,平均住院9.5d。一病区作为实验组,二病区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建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科室内部构建安全静脉治疗管理模式,由一病区护士长负责,首先制定人员入选资格标准:参加护理部组织的静脉治疗小组培训成员作为科室专项小组的核心人物;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静脉治疗和小儿外科护理工作经验;四级或以上英语水平、每年发表静脉治疗专业论文1篇以上、具有PICC置入资格证书、心理素质良好,教学、沟通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在同等条件下,担任科室教学培训、质量控制或健康教育的组长优先进行专职培训,挑选1名各方面素质优秀的骨干参加国内静脉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和实践护理后作为静脉治疗专项小组组长。病区专项小组实行三级管理,护士长---专项小组组长---组员,各级人员根据职责、组织、计划、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工作。

1.2.2制定静脉治疗专项小组职责①负责病区内静脉输液治疗的理论和实践教育培训,攻克静脉条件较差患儿的静脉穿刺任务。传递静脉治疗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②负责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制度,定期收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应用PD-CA循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③规范小儿静脉治疗操作流程,完善病区静脉治疗管理制度,落实静脉治疗健康教育。④协助全院静脉治疗护理会诊,对于静脉输液的问题与相关科室共同鉴定,帮助解决问题。⑤根据静脉治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作为小组讨论内容并进行论文撰写和学术研究。

1.2.3静脉治疗专项小组培训和实践以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2011版的《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践细则》为指导蓝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静脉治疗护理操作规范》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基础知识、各种药物的pH值、渗透压;正确评估选择血管通道器材,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的规范使用;小儿PICC置管、维护及并发症的处理;CVC、小儿输液港的日常维护;各种敷贴的选择及应用等。小组成员通过培训,将静脉输液的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并传授给科室其他护理人员,促进病区静脉输液质量的提高,提高护士职业价值感和患者满意度。

1.3评价方法对2个病区在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住院的300例接受静脉治疗的患儿进行调查,调查指标为输液穿刺工具的选择、静脉治疗相关并发症(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输液反应)、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患儿和家属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O.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病区选择输液穿刺工具的比较见表l。

3讨论

3.1建立静脉输液治疗专项小组的目的及必要性在儿科病房,静脉输液治疗是基础护理操作最常用的技术,成立静脉治疗专项护理小组为减少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保证患儿输液安全、提高患儿和家长满意度奠定基础。儿科病房静脉治疗专项小组的成立不同于医院护理部成立的静脉治疗小组,因小儿与成人疾病种类、血管条件、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差异性,儿科病房内部成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对小儿静脉治疗的安全管理有着重要意义[2-3]。

3.2建立静脉输液治疗专项小组能保证小儿输液安全,有效降低输液相关并发症本研究结果显示,成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的病区患儿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及输液反应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O.05)。这主要是由于在小组成员的带动和指导下,小儿外科一病区全面实施了静脉治疗护理优化方案,对锐器使用、输液反应、静脉炎、针刺伤的处理及操作流程进行了全员培训,增强了护士的防范意识,完善了外周动、静脉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PICC、注射与输液泵等操作和维护细则。明确在静脉治疗护理操作前必须履行告知义务,规范了PICC施行知情同意书和护理记录书写要求,PICC等侵入性操作接受者同意书签署率达到100%。静脉留置针穿刺、冲管及封管操作规范化[4]。

3.3建立静脉输液治疗专项小组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与二病区相比,建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的一病区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1),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建立静脉治疗专项小组后,与一病区对比,二病区护理人员因未接受专项小组的指导和培训,仍然选择普通型留置针或头皮钢针进行静脉穿刺,而增加了医护人员或患儿针刺伤发生率和感染风险。一病区为患儿提供了更高质量、更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护理,正确选择使用无针输液连接系统(安全型留置针、分隔膜无针接头、预充式导管冲冼器)保护医护人员避免针刺伤和血源性污染,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降低了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患儿因静脉治疗而引起的静脉炎发生率、相关感染发生率等均明显下降,满意度

明显提高。

3.4建立静脉输液治疗专项小组培养了更多的护士向专科护士发展通过培训学习,小组成员能够遵照静脉治疗专业技术规范,正确评估静脉治疗置管及维护的风险,具备处理常见并发症的能力。规范临床数据收集与分析,开展静脉治疗护理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理念实施护理。掌握静脉治疗患儿的心理需求和沟通技巧,制订计划和健康教育,提供个性化护理。专科护士的发展方向提高了护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5]。

参考文献:

[1]马雪琴,孙烨红.儿科病区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J].天津护理,2012,20(3):189-191.

[2]姚晖,朱建英.静脉输液安全通路选择的管理方法与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3):89-91.

[3]余庭霞,吴玉美,腾红娣.静脉输液安全管理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5):1454-1456.

[4]王建荣,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5]胡纨青,马俊,王琼,等.静脉输液小组成员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9,9(2):74-76.